6/29 一些實拍照,老婆懷孕39週Studio Flash Lighting ×2SB910 X1Nikkor 20-35mm F/2.8DCarl Zeiss ZF 50 mm F/1.4Carl Zeiss 24-70mm F/4Next:a7s高iso VS E-M1五軸防手電實戰 <揪竟誰實用?>
6/30 A7S高iso實用 vs E-M1五軸防手振先說,這個test並不是嚴謹的test,主要是我沒有去固定用相同的鏡頭,而是都使用對方最有利的條件下去做。比如說M4/3的優勢是利用大光圈去降低iso,同時使用大光圈鏡頭時,又因為片幅較小,鏡頭上的設計焦段都比較廣,景深也比較深,所以M4/3使用者當然不需要開高iso來拍照,同時高iso也是E-M1的罩門。而α7s的優勢很明顯,就是高iso開下去就對了,另外24-70mm鏡頭有防手震,當然一定要打開,也可以稍微降低快門速度來換取較低的iso。用雙方都有利的條件test,比較符合日常生活條件α7s:配至24-70mm f4鏡頭e-m1:配至 4/3 50mm f2鏡頭雙方都關閉雜訊過濾▲ 共同條件是昏暗的環境,且全程手持拍攝【條件一,靜物】拍攝要點:iso能愈低愈好,且不能手震▲ α7s:50mm端,光圈f/4,快門1/4秒,iso 10,000▲ e-m1:50mm端,光圈f/2,快門1/5秒,iso 3,200【條件二,假設朋友聚餐環境】室內與朋友聚餐,通常快門要在1/80秒式右,減少殘影產生,所以我在右側打了一小光源,比較符合餐廳環境光線亮度▲ α7s:50mm端,光圈f/4,快門1/80秒,iso 6,400▲ e-m1:50mm端,光圈f/4,快門1/80秒,iso 6,400【條件三,夜間運動攝影】運動公園裡打籃球的人士,大約要1/200快門再抓得到,只能拉高iso,而光圈不能太大,會影響景深▲ α7s:50mm端,光圈f/4,快門1/200秒,iso 25,600▲ e-m1:50mm端,光圈f/4,快門1/200秒,iso 25,600由於不是條件很嚴謹的test,我大概說明一下:條件一是想辦法在手持的範圍內,穩住自己的手,利用鏡頭防手震、機身的防手震,讓iso儘量低,不過E-M1的iso 3200 噪訊還是明顯比α7s的iso 10000來的高,這方面E-M1可以透過機身抹除一些噪訊,雙方的差距就不會太大了。條件二是模擬在餐廳室內聚餐,要拍攝室內的人們,所以快門大約會定在1/80左右,勉強不會產生殘影,這點E-M1就輸了,α7s的iso 6400蠻乾淨的…OMG條件三是拍攝夜間運動的人們,快門一定要拉高,由於快門已經到了1/200,防手震機制完全可以忽視了,會產生手振的機率不大 (除非你有貧血或是中風手會抖),iso兩者都開到25,600了,差距已經完全拉開。結論:α7s可以用超高可以iso超越擁有超強防手震的E-M1這個會有些爭議 / __ \ 我很擔心會有論戰,我還是得說一下,每台相機都有缺點,避開缺點好好使用,每台都會是好相機。如果某天E-MOUNT全幅也有像五軸防手震的技術,某些層面來說,幾乎是要橫著走了。補充:α7s用靜音電子快門,所以才有辦法在條件一下用這麼慢的快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