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對 SONY ALPHA 未來感到疑慮

stephenchenwwc wrote:
哈! 現有的 ZA ...(恕刪)


其實我也是計畫未來將上全福機,所以我才會當心SONY ALPHA接環未來的發展。
那如果SONY ALPHA接環將留給FF專業機種,這也是我所樂見也期待的。
我的鏡頭也有6顆但只有一顆501.4,隨然不是蔡和G,但也算是有包袱,如要全賣依現在應該也很難吧!

henrywhs wrote:
可是在這個貼文裡人們...(恕刪)

在原本鏡祖裝設光學補償,和原本設計有光補償鏡祖但不作動是兩碼事!

所以大部分要做光學防手震鏡頭,通常是整個光學是砍掉重練。
像是最近TAMRON A001與A009,SONY版沒有VC並不是拿掉防手震鏡組,而只是不會啟動,等於是防手震開關都是處於關掉,並不是抽掉一個鏡組,那樣整個光學修正等都會變化。
A001

A009






AA本身是由雙折射或著光柵組成,大部分都是由雙折射材料來達成,通過時候會產生兩道振動方向相互垂直之線偏極光(正常光O與非正常光E),就像是相位延遲器,所以會看見前面一對產生後面破壞性干涉相消。

本身是可以決定過濾頻率高低,保留越多的話,通常就會產生較高機會MOIRE PATTERN。


反射鏡是半透明材料讓光線通過,影響最大是在介面,作用比較像是濾鏡效果。
之前小弟同樣使用D800E+AIS 28/2.8 ,上腳架。

裝上某雜牌保護鏡
裸鏡


上面不是每個畫面都這樣,而是只有在解析較差邊角才看得出來,在小弟另外用schneider 010M就比較難看出差異。





也就是在實務上使用,其實很多人是很多疊加影響,通常沒有對比是不曉得差異。

diffusionless wrote:
反射鏡是半透明材料讓光線通過,影響最大是在介面,作用比較像是濾鏡效果...(恕刪)

只要介質反射就會有偏振效果 反射光超過布魯斯特角就只剩偏振光
所以可以用線偏振濾鏡去消玻璃 水面等等反射雜光
半透鏡45度角 照理說偏振效果很強....
AA本身是由雙折射或著光柵組成,大部分都是由雙折射材料來達成,通過時候會產生兩道振動方向相互垂直之線偏極光(正常光O與非正常光E),就像是相位延遲器,所以會看見前面一對產生後面破壞性干涉相消

鑽石 水晶等等都有雙折射 有疊影就是判斷是玻璃還是水晶(有晶格)的簡單方法
e ray 跟 O ray 在晶體裏折射率不一樣 成像會有疊影 進而模糊細節 應該不是干涉
當然要沿水平向跟垂直向各做一次雙折射
ACON99 wrote:
只要介質反射就會有偏...(恕刪)

比較簡單是說分光成2 4 8等多影像重疊,原本想說用表達過濾空間頻率作用,也就是LPF本身原意就是過濾高頻率而讓低頻通過,好像干涉把高頻細節消掉。



ACON99 wrote:
鑽石 水晶等等都有雙折射 有疊影就是判斷是玻璃還是水晶(有晶格)的簡單方法
...(恕刪)


個人所知道,鑽石為鑽石立方結構,理論上應該是沒有雙折射。

水晶是三方晶系,而雙折射是非等軸晶系的共有特徵之一。

henrywhs wrote:
可是在這個貼文裡人們...(恕刪)


設計當然是整體一起設計,半透也是 a99 設計的一環。我拆掉半透,單純只是我不需要這部分的設計,而且我想取回這部分設計所犧牲的那些東西。

a99 設計的多區入射低通確實是特殊設計,但是主要是從廣電系統下放的技術,想像成過濾效果比較低的 LPF 即可。

但是過濾效果再怎麼低,仍然比不上不裝低通。而相機不裝低通,就會有偽色和摩爾紋的問題,現在大多是用軟體校正,但也會對細節有損失。要完全解決這問題,除非用上 Sony 廣電系統那種使用分光菱鏡的 RGB 三度空間重疊技術。

然後 VG900 的問題,除了 LPF 的問題之外,拿這東西來拍照,拍個十幾二十張就會想死。拿一個完全不是設計給拍照用的機器來拍照,那真的是找自己麻煩。同理,拿一個完全不是設計給錄影的機器來錄影,也是找自己麻煩。

最後講到 RX1 的情況,那是把鏡頭光路作為整體設計的一環,當然可以做到最好。看過 RX1 拆機的圖就知道,那顆鏡頭和那個機身,不太可能做成可交換式。

diffusionless wrote:
鑽石為鑽石立方結構,理論上應該是沒有雙折射...(恕刪)

這個我錯 那你覺得反光鏡有沒有偏振效果?

插題問一下: 很多人形容鏡頭用些名詞
像是反差 對比 高光細節 低光細節 層次 銳利等等
可以問一下你的看法嗎?
我只覺得一切都是色差 解像力 抗耀光 這些可以用儀器量的混在一起而已...
我有同感! 我也是已經投資一堆a-mount.
sony不會這麼現實拋棄我們吧! 有時真想跳家減少損失.
不過爬完這棟樓後,我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
在cmos曝光的瞬間, 除了DSLT, DSLR不也是同等於無反的結構嗎. 如果對焦可以透過CMOS加上強大的computing power減少反應時間, 遲早無反會變成主流的. 單反再怎麼做, 反光鏡的機械動作時間一定是ms等級. 只要GPU, CPU, memory bus, 和storage bus夠快, 再加上好的軟體演算法. 無反應該可以輕易達到us等級吧(由快門釋放開始算)! 如果EVF可以達到視網膜的等級, 並透過獨立的GPU來模擬OVF, 我覺得單反就完全無優勢了(我個人喜歡透過OVF看世界的感覺).
當然這種結構會產生較多的熱, sony必須克服熱散逸對CMOS的影響與做好動態熱補償, 來改善訊噪比進而減少對ISO可用度的影響.
sony加油啊! 你們的marketing要學學CN啊! trade-off具然可以當作行銷(如 1dx犧牲像素來減少影像處理器的loading, 去達成那個客層最care的feature, 速度和數位濾波器).
DSLT如果可以讓半透跳起來, 那瞬間不也是無反嗎?
根據摩爾定律和繼續在a-mount耕耘, 我想sony遲早會威脅到CN的. 我只能說sony的image processor跟不上他走的架構, 應該要檢討一下吧!
這幾天賣鏡頭
E頭流動速度比A頭快呢...

snow peak wrote:
DSLT如果可以讓半透跳起來, 那瞬間不也是無反嗎?


如果要跳起來,何必要做半透明呢?XDDD

無反的確是趨勢,電子技術的進步會從「堪用」進化到「可用」,
最後到「必用」,而且不用太久的時間。
甚至可以說十年後無反的優勢會完全呈現
-= 散仙 =-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