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小弟是今年一月剛入手預購A200K的新手前陣子在街上看到某家店的櫥窗裡擺著小小的白底藍邊的盒子上面寫著{Konica Minolta}DT 18-200小弟我好奇就進去問價錢~店家劈頭就問我我在外面問多少~然後告訴我一萬多~是全新的請問各位大大小弟我因為四月初要去日本旅遊因為只有一隻kit18-70所以想再加購一隻焦段長一點的鏡頭[只拍人像~風景~美食等旅行紀錄}如果買這隻的話合適嗎?請問各位大大知道這隻鏡頭好嗎?大約多少錢是合算的[讓小弟可以跟店家殺價又不吃虧]如果買了~那之後請問鏡頭保固的處理是....是送SONY還是問店家維修呢...??但那家店我一問到價錢~氣氛就開始有點詭異...希望各位大大能提供你們寶貴的意見為小弟我解惑感恩!!!
Bsilence wrote:各位大大小弟是今年一...(恕刪) 18-200和你的18-70 kit鏡重複了. 不需要花錢買重複的東西我個人是覺得18-70這個焦段其實就很夠用了需要特寫. 你就靠近目標就好除非是在山裡. 不然平地應該很少有靠不過去的場合吧? 你現在買KM的新品. 對Sony而言都是付費維修. 意思跟水貨一樣.就看店家能提供你多久的保固吧
剛看到ghosy大所發的文章我的攝影路我馬上就想到文包大所以特地來這感謝你一下在這裡潛水快1年了去年年中決定要入手人生第一台dslr開始我持續觀望了半年從當初一開始最屬意d80到購買前決定轉而要買a100全都是因為文包大的關係當時潛了半年多的時間發現文包大的這篇文章是不追求器材,而是追求技巧與方法..等單單只用了手中的a100和1顆蔡頭就拍了許多讓我覺得驚豔的照片讓我覺得何必買比較好的機身咧!雖然在最後入手前的30分鐘改變了心意轉回購買d80不過還是要感謝文包大長期分享這篇文章,把自己的功夫都傳授出來(雖然是n家,但我還是常在看喔!)我相信您的這篇文章一定讓許多人掉入s家的深淵丫
Bsilence wrote:各位大大小弟是今年一...(恕刪) 小弟是因為不想一直換鏡,所以使用旅遊鏡,一萬多..似乎沒那個必要...就算真要買,建議買個二手鏡,約七千左右含保護鏡就可以到手了,小弟之前就是買二手的,而且鏡片鏡身都無刮傷,就跟全新的一樣喔..
Bsilence wrote:各位大大小弟是今年一...(恕刪) 哈!月底30號小弟也要去日本 剛好也在找旅遊鏡本身有SONY18-70跟75-300還有TAMRON17-50 f2.8本來想帶T 17-50那支 可是又覺得遠方焦段可能不夠帶18-70跟75-300可能太重又要換鏡不方便所以想買一支方便旅遊鏡就考慮這兩支SONY16-105跟18-250這樣重複會不會太多 實在好苦惱
I LOVE Mobile01 wrote:哈!月底30號小弟也...(恕刪) 如果只有一支kid鏡,想有個方便的焦段,換旅遊鏡其實還ok,但你有那麼多鏡頭了,再換旅遊鏡,意義不大..其實有a16這隻就很不錯了喔,不妨主要以a16應付大部份場合,等有需要時再拿出75-300,一機兩鏡,並不會很重的...
hrb674 wrote:剛看到ghosy大所...(恕刪) 感謝支持感謝 能夠找到方向. 持續鑽研至今. 其實要感謝很多人包括指導我的前輩和朋友. 也包括給與我正面回應的. 認識的. 或不認識的網友同好們一句道謝. 一句感恩看起來也許沒什麼.也許有人覺得很客套.但是只要和那些負面回應. 鄙視. 吐槽. 嘲諷. 嗆聲.兩者一比較就可以體會到....每一句正面回應背後. 都代表著一份心意. 一份重視. 一份回饋.人與人的互動和影響. 都是環環相扣的.這也是我最後會選擇留在01發表心得的主要原因. 感謝大家和站長的共同努力..才有這樣的園地
nation wrote:七十幾樓有點高還沒爬完,但文包大對影像的堅持和用心深感佩服,在下僅以些不成熟的作品致上敬意!雖不是用sony拍出來的,但相機只是工具,不是嗎? 感謝您的支持. . 感謝沒錯相機只是工具工具的追求. 很快就會達到盡頭(只要有錢)為影像而生的工具. 如果沒辦法產出好的影像. 多少有些可惜何況影像的世界廣博深奧無止境攝影至今不過百年.人類對於影像如何被解讀? 影像如何被使用? 如何去解析/構成影像元素和其表達的訊息? 影像是否還有更多可能性?這些研究. 每一個方向領域. 都尚處於開端而已.我相信追求影像才是正道. 是一個可以真正窮盡畢生精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