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州立大學攝影學系純藝術研究所碩士/著有:DC數位相機玩全體驗/)
邱副教授資料
問他認為此圖是桶狀變形或是透視變形
以下是邱國峻副教授的回應:
====================================
我個人的看法是兩者都有影響,
然而透視變形因素較大,
因為所拍的影像主要是空景,
前後距離很遠,廣角鏡頭便會更誇張地拉出大小的對比.
桶狀變形的影想較明顯的則是在前景周圍的建築物, 因鏡太廣, (應有到28mm以下了吧)所以產生扭曲.
因此二者都是廣角鏡頭的特性,故都有影響.
=====================================
以上原文照登
(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944017
文章提到的修正方法是針對桶狀/枕狀變形做修正
因此處理完的照片
臉雖然較接近原本的比例
但是窗框等原本的直線
卻在修正之後變成彎曲的
我認為這就是因為臉型的變形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透視變形造成的結果
因此用修正桶狀/枕狀變形的方式修正臉部
反而使窗框的桶狀變形變嚴重(直線變曲線)
我試著用photoshop 修正透視的方法來校正
結果如下:
PHOTOSHOP先全選圖片
然後用 編輯/變形/透視
拉動左下、左中及右下、右中控制點如下圖

比較圖:

左上及左下為原本圖片
右上為原文作者使用桶狀變形修正的結果(窗框變彎曲)
右下為在下使用透視變形修正的結果(窗框沒有彎曲)
另外我並沒有修正所有的透視變形
所以左邊櫃子跟牆角的線條並非鉛錘線
因為如果連鉛錘線的變形也修正
會造成需要大量裁切
且近大遠小會更明顯
使前後排人物大小差距更大
===========================================
(2)
而同樣的方法用在: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62860
裡面的圖片
結果如下:

圖左為原本傾斜角度拍攝的結果
圖右為網頁中移軸拍攝的結果
圖中為軟體修正透視變形的結果
=============================================
(3)
同樣的方法用在:
CANON網頁那張圖片結果如下:

上圖為原圖
下圖為校正透視變形的結果
=============================================
(4)
PHOTOSHOP也有修正桶狀/枕狀變形的功能
(例如:濾鏡/鏡頭校正)
但是若變形的成因主要並非桶狀/枕狀變形
自行調整修正值
則修正後雖然能使邊緣的人物看起來彷彿比例變得正常
但是也會產生直線變彎曲的後遺症
==============================================
這就是我認為本討論串中提到的多張照片的拉伸感
是來自於透視變形而非鏡頭的桶狀/枕狀變形 的原因
E16mm/2.8 這顆當然它也存在鏡頭變形
不過鏡頭變形率已經很低(有數據可證)
很多時候畫面的變形是由於廣角的透視原本就是這樣
使用上可以利用它拍出有氣勢的畫面或是超長的腿....
也要避免造成人物的不當變形
===========================
再補充:
透視造成畫面邊緣的拉伸變形示意圖
眼睛—平面—球體的關係圖
綠色部分可視為焦平面
參數設定:
Eye: (x, y, z) = (0, 0, 0)
PlaneWidth = 32
PlaneHeight = 32
PlaneDistance = 5
Sphere0: (x, y, z, r) = (0, 0, 30, 20)
Sphere1: (x, y, z, r) = (-10, 10, 10, 5)
Sphere2: (x, y, z, r) = (10,1 0, 10, 5)
Sphere3: (x, y, z, r) = (-25, -20, 15, 5)
Sphere4: (x, y, z, r) = (25, -20, 15, 5)
把球擺在越【中間】,看起來越【圓】,
若擺在越【邊緣】看起來則越【橢】,
這是透視投影的原理,
跟距離的遠近有很大的關係,
從結果看出來,
距離越【遠】的球會越【橢】,
距離越【近】的球會越【圓】。
//資料來源:
http://cg2010studio.wordpress.com/2011/03/12/%e9%80%8f%e8%a6%96%e6%8a%95%e5%bd%b1%e7%9a%84%e7%b5%90%e6%9e%9c/
資料來源
的這位學生去看下面這篇文章。
PerspectiveProjection
來自資料來源的結論;
"把球擺在越【中間】,看起來越【圓】,
若擺在越【邊緣】看起來則越【橢】,
這是透視投影的原理,
跟距離的遠近有很大的關係,
從結果看出來,
距離越【遠】的球會越【橢】,
距離越【近】的球會越【圓】。
很好玩對吧!?可是一般我們拍照的時候,從相片中很少會看到這種情況,那是為什麼呢?
我想原因有二:
第一,相機攝影架構有調整過;
第二,人的視覺因重疊而有立體感。
再者,就可能是先入為主,心裡已經知道那是圓,所以看起來差異若不大,我們還是會覺得它是圓的。"
資料來源來自一位學生,純屬學生個人的主觀看法,結果並不可取。
首先,學生所提出的投影結果並不是"透視投影"結果,而是一般發射光投影的結果。也就是說,與透視無關。單單這點就不允許我繼續討論下去,之後的錯誤我就不多說了。
我認為樓上這篇針孔成像透視探討的文章
內容跟上面我發的資料來源的內容沒有衝突啊
(而針孔成像一樣存在拉伸變形我前面也發過照片)
我想關於透視與變形這個主題
研究電腦圖形運算的師大資工研究生的文章
應該比我這個設計研究所畢業的傢伙說的更有說服力吧!
"資料來源來自一位學生,純屬學生個人的主觀看法,結果並不可取。"
說人家是學生所以文章內容不可取
這可是嚴重的指控呢!!!!
如果沒有證據的話..........
而這位師大資工研究生的文章
還有用這參數設定來run圖形
跑出的圖形外側圓形呈現橢圓
應可證明他的內容是沒問題的
(程式計算總不會騙人吧...)
不相信別人的文章
自少也能相信電腦運算的結果吧
另外樓上提供的這篇文章有提到:
"The distance to an objec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image size"....
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成像的大小會跟距離成反比變化
而不是重頭到尾都是固定的比例
"Distances and angles are not preserved.
- Parallel lines do not in general project to parallel lines (unless they are parallel
to the image plane)."
則提到當成像的角度改變時
原本實際平行的線條會變成非平行
文章末的公式我之前也po過類似的
不就是探討距離跟縮放比例的關係?
===========================
就實務上:
用修正桶狀/枕狀變形的方式修正"我認為桶狀/枕狀變形不嚴重卻有明顯拉伸感的圖片"
結果會造成直線變曲線
而用修正透視變形的方法修正
則不但可以減輕物體(人物)拉伸感
直線也不會變曲線
===========================
我個人的結論是:
不管這些圖片定義上是透視或鏡頭 哪一種變形
(邱國峻副教授認為:兩者都有影響,然而透視變形因素較大....)
用透視變形修正得到的結果
我個人認為是比鏡頭變形修正得到的結果要好
至少(直線不會變曲線)
根據某人提供的邱國峻副教授看法:
====================================
我個人的看法是兩者都有影響,
然而透視變形因素較大,
因為所拍的影像主要是空景,
前後距離很遠,廣角鏡頭便會更誇張地拉出大小的對比.
桶狀變形的影想較明顯的則是在前景周圍的建築物, 因鏡太廣, (應有到28mm以下了吧)所以產生扭曲.
因此二者都是廣角鏡頭的特性,故都有影響.
=====================================
然後讓我們來利用紅綠框法驗證一下副教授的看法。
由此可知邱國峻副教授看法並沒有錯。以變形量來說,透視變形量的確比桶狀變形量來得大。
結果與之前提供的區別工具圖形一致:
關係註解
baphomat83 wrote:
這兩張看起來似乎都有鏡頭上成像的變形,可是還要看過實際真人才能準確下判斷變形的程度。
第一張的小孩,頭顱明顯被拉高了,似乎是變形造成,跟我放的合照那張一樣,肩膀被拉高了。如果只是透視,只會像我放的那張4位美女的合照一樣,並不會有違和感的透視放大前位的肩膀,就算是16f28這顆,也不至於拍出這種明顯的變形。至於圖床會不會讓照片變形,我就不清楚了,沒研究過。
第二張並沒有明顯的變形,倒是旁邊沒對到焦而模糊了。前排與後排的人分別出現透視而有大小。
以上是我先前對73樓放的圖的評論。
首先第二張圖我評論為沒有明顯的變形,倒是旁邊沒對到焦而模糊了。
第二張圖經過我網路搜索,發現了來源處。來源並沒有標明這是G16鏡拍的。就算是,我的評論也與0變形沒有牴觸,只是模糊的部分相信是移動所造成的殘影而變形了。
第一張來源一直找不到,不予置評。
據說兩張都是來自flickr,被轉載的第二張圖,似乎是版權物不得轉載。這樣轉載來01沒問題嗎?
SEL16F28廣角鏡越靠近邊緣變形越嚴重,這不是我個人任意下的結論,其基礎是建立在一般廣角鏡都有邊緣變形的問題。就算16F28變形率低過標準變形2%的範圍,也不會改變靠近邊緣變形越嚴重的事實。
有人誤以爲這是在說整顆鏡頭變形很嚴重,那絕對是曲解了原本的原意。因爲對於廣角鏡頭,
我不可能說:“廣角鏡靠近邊緣變形越輕微。”這樣的説法絕對是錯誤的。
我也不能說:“廣角鏡靠近邊緣無變形。”這樣的説法更沒道理。
如果說是上帝之眼G16,0變形率的廣角鏡,已經不能用一般廣角鏡通用的説法來解釋。
樓上究竟有多少人把這樣簡單的事看錯的,我也不想點名。如果有人還認爲我說SEL16F28“廣角鏡靠近邊緣變形越嚴重”的説法是錯誤,那我是不是可以說他們認爲“廣角鏡靠近邊緣變形越輕微”?
如果是的話!那我在這裡提問:“認爲SEL16F28廣角鏡靠近邊緣變形越輕微的請回應一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