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Lin4756 wrote:我習慣LCD取景對焦後 用EVF覺得快脫窗了反正對焦兩種一樣快現在都用LCD了除了姿勢"不專業"外 用得很愉快 大大說的太棒了我現在也是這樣~~XD開車的時候拍照用LV超方便的比較不會出車禍@@""
看完之後覺得....很怪EVF與OVF我的感覺是如果用相同(相近?)的標準來看不是都算:所見=所得不然就是都算:所見≠所得二者對我的差異只是一個隨手拍攝方便一個.....可能會比較穩一點,但很不方便硬要說其中一個才是所見=所得感覺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結果
一步一腳印 wrote:看完之後覺得.......(恕刪) evf跟ovf簡單說就是一個透過鏡片看出去而另一個則是透過感光元件顯示在螢幕上至於大大提的"穩"我就不清楚怎麼會跟穩有關係呢意思是成像穩定度嗎還是說大大誤認為evf跟ovf是lcd跟觀景窗了呢?evf跟ovf都是觀景窗喔 都是要把眼睛放上去看那個小視窗只是兩個成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一步一腳印 wrote:EVF與OVF不是都算:所見=所得不然就是都算:所見≠所得.......(恕刪) 其實,要看「所見即所得」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說,看到什麼就可以拍得下來,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定義是『調整光圈、快門之後的攝得結果』,那就有很大的不同。OVF能構圖,但是沒有辨法知道調整了光圈、快門之後,按下快門鍵能得到什麼樣的照片。EVF則是能看得出來光圈、快門、ISO的調整結果,讓拍攝者可以大既明白這張照片會長什麼模樣。至於是色偏的問題,不管是OVF,或是EVF,都不會跟眼睛看出來的長得一模一樣。其實,就連東、西方人類的視網膜對於顏色的判定都被證實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了,更何況是被電子設備轉換的光學?再則,拍下來之後,放到不同的顯示輸出設備來看,結果也會不同。爭來爭去,只是對於「所見即所得」定義的不同,立論點不一致的話,也很難求得一個結論。總之,各廠牌的使用者,都希望並認為自己的相機拍出來的是所見即所得的照片,所以對這個名詞也就有各自表述的狀況發生。至於Sony A55的情況,則是因為可以直接看到調整光圈、快門、ISO值的結果,所以讓隨手拍攝的使用者可以在按下快門鍵之前,大既就知道出來的照片大既長什麼樣子,對於像我這種新手而言,是很方便的。如果經驗夠多,其實調整各項參數之後,拍攝者已經在腦海裡看到照片長什麼樣子了。只是我的經驗不夠,還是需要像A55這樣便利的功能來幫助我拍攝照片。
所見即所得重要嘛?在所見即所得的發展下,攝影者已經失去了許多"期待"的樂趣了,,就像洋森大說的,很多畫面在還沒動手之前就知道拍起來是怎樣的了..A77 跟 A55比起來,比較讓人期待的,應該還是機身大小與扎實感..不過可以預期的是,,A77 高密度高畫素出來後,"景深"這件事又會被翻出來討論一次,(模糊圓再一次革命)"同等級機身"也又會再網戰一次,,到時MOBILE01又會到處酸溜溜的..(哈..)不過有一點是不變的:SONY在可以賺錢的機身上往往出很多代機身,越不賺錢的機身往往隔越久出...
SongLin4756 wrote:A77即將問市即使A33/55已經好用成這樣了請問33/55的朋友 還有想衝77的嗎?...(恕刪) 既然A33跟A55被你說得這麼好用那幹嗎買A77錢多沒地方花嗎?
sunnazi wrote:開車的時候不管是用觀景窗還是LV拍照都不好吧... 是呀這樣真的很不好小弟是小小業務員每天都開著車跑來跑去的看到想拍的景又不能突然停下來(趕著去拜訪客戶呀>"<)就...單手拿起相機隨便喵一眼LV 就給她拍下去啦以上是小弟自己找的下台階...
nath206 wrote:其實,要看「所見即所...(恕刪) nath206大大:您還在解釋「所見即所得」?兩天前我說的意思是~我使用A55,利用LV或使用EVF取景,不管定義是什麼『調整光圈、快門之後的攝得結果,或是其他總總設定後、或是邊按“景深預覽”瞭解景深......』其照片結果『所得』,都與之前利用LV或EVF對焦之『所見』有誤差!我的說法是: PRO級的能做到所見即所得~~不管使用那家機子像小弟是菜鳥級~~ 不管使用那家機子可能都只能靠後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