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分享] 這才叫做入門機:你也應該有一台 Alpha-100

東西好就好了
如果還去計較"是否是德製"或"是否是德國設計"
這就變成好像信仰一樣....
當然信仰也不是壞事啦
反正就是個爽字
Jetter wrote:
如果不是 Zeiss...(恕刪)


這些光學設計.....跟結構...已經很多人在用了吧

不是只有Zeiss

其他廠商祇是沒有標示出來的習慣而已

就像傳統的高思設計一樣
Alpha接環鏡頭心得 http://blog.ducknest.com/ 討論區 http://www.dplab.org/deesBB/index.php
建築虫 wrote:
01先前也有網友貼出比較圖,大大可以看一下,小虫是覺得色彩和CCD的改變是有直接關連的


影響一部相機色彩的原因裡面 CCD 算是先天的,但影像處理引擎是一項更關鍵卻常常被忽略的因素。
數位相機廠一定會有一個部門專門開發影像處理元件,他們的工作是負責『詮釋』顏色,我們通常所說
的影像調性除了受到鏡頭、感光元件的影響外,也有不少的部份是取決於這個元件。

請參考一下拙譯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47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Planar/ Sonnar/ ....這些設計,只有 Zeiss 用才有那個味道。雖然我們知道幾乎所有廠的大光圈標準上下的鏡頭都是 Planar 結構,但是我們不會用 EF Planar 85/1.2L 這樣的說法。廠商們也不會想去用, Sigma 30/1.4 這個也是 Planar,不過他也不會去沾 Zeiss 的光吧。

這些從早期就開始標明結構的做法已經讓 Distagon/Tessar/Planar 變成 Zeiss 鏡頭的代名詞了,就如同 Noctilux, Summicron,... 之於 Leica; Angulon/Xenar/Xenon 之於 Schneider-Kreuznach,既然掛了 Zeiss 的牌子,把結構標明就是理所當然,85 各家都是 Planar 這也沒啥好說,無論是誰設計的她一看就知道是 Planar,135 也沒看過不是 Sonnar 的。

再說到德鏡日鏡之差,德國人還是很賊的,他們在日本 Cosina 生產鏡頭只是因為這是得到類似德國光學品質最經濟的作法,ZM Distagon 15/2.8 這種非常高級的鏡頭還是要回去德國生產 (雖然我還是覺得 Hologon 那種有個性的作法比較讓我有收藏的興趣 Orz)。德鏡和日鏡的味道還是有差異, 例如 ZF/ZS 就是純粹的日鏡味道,發色散景都不像德鏡,當然光學特性上沒有 Compromise,只是味道不相同而已。

至於德日兩邊究竟誰好,那是個人喜好問題,跟是不是 Zeiss 原先想要得出的味道我想不是很有關聯,德鏡色彩淳厚,日鏡亮麗而且銳利,但不能說因為他用的都是 MMJ 那就不是 Zeiss,我想這樣就有點過份了。德鏡日鏡之差,事實上當然沒有 Zeiss 味道跟其他廠牌差距那麼大。

我個人喜歡德鏡,但是 ZA 鏡看來也是要在日本生產,我只希望解析度和色彩別被 SONY 惡搞,無論是日鏡風格或者德鏡品味,總之給我 Zeiss ,別來搗蛋。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日本已經禁止使用含鉛的玻璃來做鏡片了...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老鏡...因為在很多老鏡的鏡片裡有含鉛..而這種玻璃對紅色又什麼敏感..所以成像及發色都很棒...我想這也是德日系不同之處吧..但不使用含鉛玻璃好像已經是世界標準了..因此老鏡也相形搶手...

不知 重到不行的 Minolta AF 70-210/F4 好像是用玻璃鏡片..不知有沒有含鉛啊..不然發色怎麼如此讚!
Jetter wrote: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恕刪)


環保問題應該是歐洲會比亞洲先進......

如果先沒有含鉛玻璃應該也是先從歐洲那裡開始的

Leica開使用環保玻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光看35 F1.4 G的原廠MTF跟新的35 F1.4 GD就知道.....差個玻璃差很多

70-210 F4......那顆顏色不是挺淡的嗎

算是發色挺清秀的鏡頭不是嗎
Alpha接環鏡頭心得 http://blog.ducknest.com/ 討論區 http://www.dplab.org/deesBB/index.php
敗家怪醫 wrote:
85 各家都是 Planar 這也沒啥好說,無論是誰設計的她一看就知道是 Planar,135 也沒看過不是 Sonnar 的。


NIKON 85 F1.4 D是SONNAR的設計

ZEISS 還有一顆SONNAR 85 F2.8 T* SLR

SONNAR 85 F2.0 T* ZM RF

ZEISS 的PLANAR 135 F2.0 T* SLR 怎麼說?

光學設計就是光學設計而已阿,不需要過度神話,扣掉光學設計,還有玻璃材質,渡膜技術跟組裝品質來影響光學表現
Alpha接環鏡頭心得 http://blog.ducknest.com/ 討論區 http://www.dplab.org/deesBB/index.php
odyseuss wrote:
影響一部相機色彩的原因裡面 CCD 算是先天的,但影像處理引擎是一項更關鍵卻常常被忽略的因素...(恕刪)

是啊!所以說不能只單就某一方面的可能性結果而忽略了另一個「已成必然」的結果
既是先天的為何不被納入考慮因素?並忽略提及?
況且這片CCD並非沒有參考對象,D200與D70的比較不是圖猶在眼?

小虫想說的是,先前大多數人猜測α100是D5D的沿生機
多數是用產品開發的角度切入的
連一台PS3都得開發5年,在收購M之後短短半年餘就能端出「新機發售」的菜單來
再將組裝生產線的生產時間考慮進來
SONY真的也沒有太多的魔掌
換個方向來想,MINOLTA的原工程組也沒有太多時間與新CCD磨合不是?
或者是說,SONY也沒有給予MINOLTA色和SONY色太多磨合時間不是?
小虫還是以為
α100的市場宣示性是高的,甚至高過於產品本身的表現
α100的上市與連帶宣布的鏡頭規劃,讓多少還在觀望的M用戶定下心來?
除了保住原本的M轉S基本盤,更連帶鼓舞許多原M用戶和新手一同期待新蔡頭鏡的到來?

這一切,小虫還是以為「α100的市場宣示性是高的」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恩....我忘記 135/2 這支神鏡了.....85-135 的焦段各家有出過 Sonnar 和 Planar 不同的設計,像是 Nikkor 105/2.5 居然前後代還不一樣,這個我前文下筆時有些疏忽了。

光學結構本來就不是啥神不神的東西,Sonnar/Planar/.... 這是 Zeiss 為他的光學結構訂出的名字。其他的鏡頭廠只是做類似的結構而已。

這也是因為 Zeiss 名氣大,這些設計出現的早,所以形容鏡頭結構沿用 Zeiss 的命名,不然結構上可以說 Xenar = Tessar, Xenon = Planar, Tele-Xenon = Sonnar 也沒人用 Schneider 的命名不是?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敗家怪醫 wrote:
恩....我忘記 1...(恕刪)


ROLLEI 6008 用的SCHNEIDER TELE-XENAR 180mm F2.8 PQ 是 PLANAR
ROLLEI 6008 用的SCHNEIDER TELE-XENAR 150mm F4.0 PQ 是SONNAR

因為schneider 不是用結構命名,是用廣角鏡..標準鏡..微距鏡...中距鏡的命名

Leica則是用光圈大小命名

其實只是各廠自己的命名法則而已.

Nikon 85 F1.4 AIS跟D版本的光學設計也不同,實在是讓人眼花撩亂
Alpha接環鏡頭心得 http://blog.ducknest.com/ 討論區 http://www.dplab.org/deesBB/index.php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