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快訊】Sony A7R IV正式發表!6100萬畫素!15級動態範圍!折合新台幣10.8萬!今年9月開賣


WTFnow wrote:
那個不叫'終於'吧...
一般的中高階機種都要3年以後才會更新下一代...(恕刪)


對於索尼沒有所謂的 中 高 階機種...只有所謂的消費性電子產品
過往的產品價格會掉才是好事不是嗎
代表每一代的產品有進步啊
是不是被牙膏廠慣壞了才會覺得一兩代前的東西還要有80%的價格?
相機機身早就往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取向靠攏
新一代技術進步更迭,壓低上代售價
這樣的循環對消費者才是好事
不然2019年A7R2也維持八萬不要動 R3繼續十萬賣 R4我們衝到13萬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我是受不了啦...




ever7070 wrote:
對於索尼沒有所謂的...(恕刪)


不好意思,對佳能不太熟
請問大大,佳能有中高階相機嗎?還是有可以拿得出跟A7R3或A7R4差不多的相機?

sunboy760115 wrote:
不好意思,對佳能不...(恕刪)


佳能我沒很熟,
不過我知道有一台EOS-R
兩台合併共6060W像素,跟一台A7R4相若,
售價約12萬,比A7R4貴一點
EVF/LCD更是原來的兩倍大。

缺點是鏡頭必須同時準備兩隻,
焦段必須相同,所以還是用兩隻定焦鏡比較方便,
供您參考。
sunboy760115 wrote:
不好意思,對佳能不太熟
請問大大,佳能有中高階相機嗎?還是有可以拿得出跟A7R3或A7R4差不多的相機?


佳能拿不拿得出跟A7R3或A7R4差不多的相機關我何事?

這樓是討論 A7R 系,要把別牌的相機拿來討論也行

下面馬上來比較
Bruis797 wrote:
好猛的畫素
還可以一秒連拍10張
處理器等級之高


對呀! 處理器等級之高... S1R 都 4K 60P 了,這邊還在萬年 30P
assis1123 wrote:
佳能我沒很熟,
不過我知道有一台EOS-R...(恕刪)


不過我知道有一台EOS-R,有個全能翻轉螢幕
直拍時可以低角度輕鬆拍
自拍時不用另外連手機就可看到畫面

輕鬆勝過 A9、A7RM4、A7RM3、A7RM2、A7R、A7SM2、A7S、A7M3、A7M2、A7 一共十台全幅無反
featheringer wrote:
用的是機身防手震,...(恕刪)


錯~Super Resolution的基本算法早就存在,跟手動、機構動兩者沒有絕對關係

實作上,SONY的Super Resolution是要固定機器,讓Sensor精確移動
業內的都知道,這是最省事 (也是最廢...沒錯~就是最廢,連倒數第二都沒資格) 的Super Resolution算法

動態的Super Resolution也行之有年,最常見 (但大家視而不見,因為幾乎沒效果)的把視訊升頻到4K之類的演算法

最後就是最強的AI based Super Resolution,以Google Pixel的Camera算法為代表 (Google說第1,2 ~ 5名只好從缺,只能從第6開始排)

雖然身為SONY和Canon用戶,但大家心裡都知道,Google只要拿Snapdragon 855搭VPC推一台搭APS-C Sensor的Camera,SONY和Canon大概都要大裁員了

軟體的投資才是未來相機的競爭主軸,雖然A7 iv對Canon/Nikon/Panasonic等廠商來說,是一個很強的競爭者。
但我相信在Google眼中,這不堪一擊

還好,Google對硬體利基市場的投資很不感興趣....
byrianshih wrote:
看看過去索尼對我們...(恕刪)

沒辦法~外星科技用習慣了

看看隔壁隨便給個半殘4K~粉絲就高潮了
1000K wrote:
錯~Super Resolution...(恕刪)


謝1000K大分享資訊
看得出來您對軟體生態部分蠻有研究
小弟不才,但算是對沉積半導體跟電路版設計有一些了解
我從硬體為出發分享一下我對這種影像科技的看法


這種演算法在我看來,就是用在
"以原始影像為基礎來強化輸出影像"
也就是說輸入影像的品質越好,輸出影像就能越強
而輸入影像的創建還是要靠鏡頭光學/感光元件與基本的影像
所以C/S大裁員我想應該是不會的
在緊湊型的相機設計上對於電路設計跟製造的能力很要求
光PCB板上的各種干擾就是個問題
感光元件的難度就不用說了
這些都是成就"優良的輸入影像"的必要條件
雖然演算法在進步,但電路設計跟感光元件也在進步
GOOGLE與其自己開產線跟研發TEAM
不如跟C/S/N合作取得硬體支援
再交由演算法去再度優化影像
這種技術交流共同構築產我認為是未來比較有機會的模式


因此我認為這兩這的功能不衝突
甚至我認為,兩者作用的領域也不大衝突
42MP的原始解析度跟16MP超解析運算後的42MP
就目前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我覺得很像光學防手震跟電子防手震的關係
兩種方式達到相同目的,各有優缺
也許未來可用的超解析會普遍應用在相機上
變成類似HDR那樣相機內就能使用的功能,我們也能決定是否使用
那我其實也蠻期待的
  • 6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