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索尼鏡頭選購指南:FE 24-70 mm f/2.8 GM唯一王道——淺談大光圈定焦鏡頭的式微

現在優秀的定焦更多了
24GM,35GM,85GM,100STF
50左右再推出一支就完美了


大光圈變焦鏡頭反而有點式微...買定焦還是因為輕便,光圈其次
變焦的如TAMRON 28-200性價很高,光圈也足夠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mjohns wrote:
打個招呼再來貼文,沒(恕刪)


糟了
按你的邏輯...寫論文的學生們要和很多人先打招呼再可以引用他們的觀點了...
可能還要掘人墓地才行了
所以後續發展怎樣

然後竟然有這麼多莫名其妙的人說不可以引用作者的圖劃圈圈
那莫非要在白紙上劃圈圈?

話說又發現黑單我的人
Jeremy2288
但我對此人完全沒印象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分享一下我的小心得

比較心是最近讓我相當困擾的一件事! 不外乎是自己抓一個基準點,然後把所有相關的事物抓進來較真一番,以我最近計畫買一台單眼來說,備感困擾.一開始是設定非A7S3不買,就在去年開始一連串新機巷弄耳語到發表會,A7S3-FX6-A1一個接一個讓我目眩神離,看了相當多的資料,自修好多的知識,一切都因為自己Nikon F4之後就忙於事業沒接觸攝像領域.一直到昨天半夜,用一張紙把這整個過程梳理一下,試著以 減法 一個一個剃除,把最原始的 初心 找回來 - 就是紀錄一段記憶,一個過去就不再回頭的片段.例如台南振聲社,一個在府城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音樂文化館閣,乍聽南管的內容是會讓人一路打哈欠的,懂得文化底蘊的人知道這是瀕臨絕種等級的,還蟄伏於台南府城的街坊,這些老先生老奶奶年紀都大了,先不說傳承,如何紀錄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你可以用筆寫,也可以錄音存檔,影音要傳神不是機器好就行,幕後的導演更是關鍵.所以挑A1,因為要降低失誤風險,也要保持機動彈性.必要時再抓一台A7S3當備機.我享受過程,至於成果別人如何說就不需要太在意,好的發想很開心,就一起學習精進吧.

大三元是一定收的,24-105mm f/4 G就當萬金油.

您字字珠璣的分享,實寫寶貴的生命歷程,非常受用. 謝謝您的分享!
Leon19680819 wrote:
樓主拿 Tamron(恕刪)


這樣做是不是太幼稚了???
你是希望所有網路上的人都不要發言?? 變成一言堂只講你想聽的話嗎??
不懂你為什麼要打壓所有真正在網路上貢獻付出的人,
在螢幕後面當個鍵盤俠也許自我感覺會很好
但你害大家失去的更多,作人別這麼自私可以嗎?
尊重有這麼困難嗎?????
我竟然差不多三年才看到這篇...
我也是2470f2.8的支持者...

從a65開始使用sigma的2470f2.8到a7r2為了提高一點點的對焦速度而入手的sal2470f2.8za 到再為了再提高對焦速度而入手的2470gm(a7m3出來之前幾個月)
一直都是我的主力鏡頭。

配上窮人寶劍sigma 70300 apo與 sigma 1224 F4.5-5.6無對焦馬達,完整覆蓋12mm到300mm(到現在還沒換...以前有姐姐支援)

我家也有24105g(我姐姐的),但是與2470gm相比起來,我還是覺得gm的畫面拍出來比較好。畫面是沒有定焦銳利,也沒有c家的2470l銳利,但是還是很不錯了當然那24105g我沒使用過,主要是幫我姐姐後制的時候發覺的。

我贊成樓主的目前可用iso提高了不少,
但是還是寧願能低一階是一階...
當然iso 3200以下基本沒什麼差別就是了。
最近索尼35GM,50GM,14GM連發了
只聽到遍地哀嚎腎不夠賣
真沒感受到大光圈定焦勢微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5月還有
A7m4?
200mm 2.8?
85到105的定焦gm?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lml640707 wrote:
最近索尼35GM,50GM...(恕刪)


完全同意
大致瀏覽主文
裡面提到 不遠的未來 定焦只剩背景虛化...
問題是數十年來定焦在畫質上 相近等級來說一直優於變焦
不會因為2470GM的出現就會有天翻地覆改變
所有評測也都下了註解"變焦圖個方便而已"

再看主文時空背景不難想像
當時FF Emount定焦主力大概在35ZA 50ZA 85GM 100GM(時程大致如此)
這些鏡的確(或許)不夠拿來當招牌(還有BATIS)
但是之後的24GM 135GM 400GM 600GM 35GM 50GM 14GM 等畫質上真的遠超過變焦鏡
通勤車嘛...就實用圖個方便而已
(就像多數騰龍鏡頭都有"小微距" 但是跟"真微距"90G比就真的相形見拙 當作附加功能是很好用)
通勤車不是加高車身就上打陸地巡洋艦 加個渦輪就下打F1賽車 加個平衡桿就是拉力車啦...
我想要新的stf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最近入手35GM f1.4之後 24105f4就被我丟進防潮箱了

GM定焦畫質跟散景實在贏太多 重量又輕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