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E-mount 望遠大三元參上!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ki_min wrote:
在數年來Sony傾...(恕刪)

K大:

辛苦了!
就整體來說,寫得相當不錯。
不過,個人還是給一些建議!


1.雖然我們都想公平客觀來表達結果,但是完全客觀是不可能,相反也有要讓回復比較公平,就會故意讚揚其他,但是用詞就可以看出觀點,這個也是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模糊或問題,盡量別節外生枝。

例如:無反的對焦觀念和反光系統就完全不同,反光鏡系統,主要是相位對焦,對焦主要是來自馬達+對焦系統判斷,只是一般狀況,對焦系統影響不大,但是同台機身亮度比較差,合焦速度就可以看出差異,這個也是大光圈鏡頭在對焦性能有部分貢獻,只是光圈太大,也因為對焦精準度要求,也會故意設計讓它慢一些。

無反系統就更複雜,只要涵蓋對比式對焦,就和影像對比狀況有關,所以和片幅等有關,所以就算同樣技術,小片幅也可以做比較快許多。
像這種,假設想要測次對焦速度,其實只要回覆使用機身拍攝,成功率多少,或著多少時間等數據,其他有興趣自然會有知道狀況。


2.鏡頭設計往往是為了考量實拍結果,會捨棄一些修正,保留一些像差,讓鏡頭整體呈現符合設計者想要平衡的影像。
這個也是一開始我們會去看MTF或測試數字,ISO12233測試紙等,但是這個不是真實影像狀況,而且其變數相當多,這個也是有時候,會發現各網站測是數據有時候會互打。

所以真實場景雖然比較難量化,但是比較貼近真實拍攝狀況,所以多些實拍照片其實對於真的想買這顆鏡頭是比較有用。

GM系列是特別強調製程能力提升,有效改善散景,個人覺得這個GM特點,若是少了這部分,總會覺得有點失落。
再來就是不同距離差異,像是NIKON小黑五,在近距離就比較差些,遠點就比較好些,這個若是有機會可以看看,


3.就增距鏡來說,其實是比較難拿捏,一者每一家70-200設計強弱偏好是不一樣,個人所知道sony ZEISS tamron都是比較偏廣角方,canon和SIGMA比較偏望遠,nikon則是從廣角轉望遠。

一般鏡頭最優化是在無限遠,加增距鏡頭,通常是越遠距離,可以看到影像差異越大。

大多數需要裝都是不夠遠,所以都是望遠端使用200mm以上,除非手上有其他這個焦段鏡頭,例如SONY 70-300 G,否則就算100mm+2X=望遠200mm,但是很難不用200mm F.8,去用前者少掉兩級光圈的200mm。


以上還做為參考。


我有一個疑問就是說,
像這種一顆一公斤半等級的鏡頭,
想必對焦模組的重量也很可觀,
如果要像超跑一樣火力全開,
死命的驅動這麼沉重的鏡組,
想必耗電量也很驚人,
這難道是無反能夠吃得消的設計嗎?

無反快狠準的鏡頭不是沒有,
很多小鏡頭的"快"應該也是夠水準,
應該沒有道理說沒有"快"的技術,
但如果說因為搶"快"而付出噴電的代價,
這似乎也不是理想的設計吧…
無反那有這種本錢呢?

好鏡頭是否一定要快?
zeiss的也沒那顆真夠快的呀…

rightright wrote:
我想看5D4 a992 D810 對焦和連拍比較


紅塵世子 wrote:
關於對焦速度
我好多年求用a900 a700配上 當家 小白G 覺得速度不錯
最近使用是D700 D7000兩台配上Tamron A009 對焦速度超快

A700 已經是十年前的機種了,
A77 的對焦能力,速度已經比 A700快上不少,
還有A77mk2,79點 AF對焦能力速度都比 A77有快躍提升,
現在還有支持混合對焦,-4 EV低光對焦的 A99mk2

還有小白G2追焦速度是小白G的四倍
你對Sony A口機對焦速度的評價未免有點過時吧

https://youtu.be/rFL7ghz53Dg

Tamron A009 配上 A77mk2 對焦速度也超快 ,也支援每秒十二張追焦連拍

A7Rii是使用像面相位對焦,OSPDAF本身就有很多限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如果無反能達到單反的對焦速度,Sony還有必要推出A99mk2嗎?

Sony員工都說,如果對對焦速度有要求,就應該選A99mk2.
樓歪得好厲害,但又充滿了可看性,很多久已未發文的大老們都出現了(如d大、z大..),所以從頭看到尾,雖然是歪樓,但反而後面歪掉的更有可看性耶...
其實這就像是報紙,同一件事情,你去看聯*跟自*、中*,常常會有極端的表述,有時都會懷疑他們是在報導同一件事嗎?雖然記者養成時都會強調公平客觀,但進了哪一家公司也不會白目到要跟上面唱反調啦,對不對?
說一點個人的感想,包括我自己在內,外拍時也認識了許多同好都是從C、N家轉來的,也有不少人目前還是雙修。坦白講,會跳進S家,有個人的考量(大致上都是喜歡拍風景或是會想要後製時去「救」回照片某一些部份的),好像也沒聽說過有人是為了「對焦速度」而跳過來的,對於我們這些跳槽或雙修的人來講,對焦速度早就心裡有數,要論快(先不談「快」是否就是「準」或移焦的問題),我們就留在原來的系統就好了,原來的系統,只要你捨得花錢,機皇+銘鏡,對焦速度絕對讓你滿意(還不滿意的話,也難有解方),絕對不需要為了這個爰因而跳槽。
相反地,既然已經跳槽了,其實是更在乎這個機身或這個鏡頭,其它方面的表現(解像力、顏色、散景、過渡、其它難以明言的感覺...),樓主這篇文章,卻在這方面談得不夠,甚至這是1顆大多數人都會拿來拍人像的鏡頭,人像照片卻不多,也未顯出這顆鏡頭在散景方面的特質,實在有點沒搔到癢處的感覺...就跟今天測1顆超廣角,你在給我強調人像的膚色、測1顆微距,你在給我強調縮光圈時邊角的畫質一樣,總是覺得沒摸到使用者(或想購買者)的期待測試項目一樣。
wjm57718 wrote:
樓歪得好厲害,但又充滿了可看性,很多久已未發文的大老們都出現了(如d大、z大..),所以從頭看到尾,雖然是歪樓,但反而後面歪掉的更有可看性耶...
其實這就像是報紙,同一件事情,你去看聯*跟自*、中*,常常會有極端的表述,有時都會懷疑他們是在報導同一件事嗎?雖然記者養成時都會強調公平客觀,但進了哪一家公司也不會白目到要跟上面唱反調啦,對不對?
說一點個人的感想,包括我自己在內,外拍時也認識了許多同好都是從C、N家轉來的,也有不少人目前還是雙修。坦白講,會跳進S家,有個人的考量(大致上都是喜歡拍風景或是會想要後製時去「救」回照片某一些部份的),好像也沒聽說過有人是為了「對焦速度」而跳過來的,對於我們這些跳槽或雙修的人來講,對焦速度早就心裡有數,要論快(先不談「快」是否就是「準」或移焦的問題),我們就留在原來的系統就好了,原來的系統,只要你捨得花錢,機皇+銘鏡,對焦速度絕對讓你滿意(還不滿意的話,也難有解方),絕對不需要為了這個爰因而跳槽。...(恕刪)

說的太棒了,完全命中老玩家的想法。不過繼而一想,也是會有很多還在觀望的新手,滿手現金以為金錢是萬能的,錢砸下去就會有全能的產品,所以說"適度"的比較對某些人還是有意義的(我只有說"適度"喔)。
打鐵匠 wrote:
不過繼而一想,也是會有很多還在觀望的新手,滿手現金以為金錢是萬能的,錢砸下去就會有全能的產品,所以說"適度"的比較對某些人還是有意義的(我只有說"適度"喔)(恕刪)


沒錯!朋友要跳槽過來時,我第1個就是叫他先帶小白兔去測試轉接後的對焦速度,是否他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那就沒問題了!免得朋友只看到S家照片的細節、寬容度、風景顏色還原性,卻忘了每個系統都有他的優點與缺點。
出一堆不輕便大光圈的鏡頭
應該只是為了無反135 旗艦機佈局的吧


自在喵 wrote:
出一堆不輕便大光圈的鏡頭
應該只是為了無反135 旗艦機佈局的吧...
(恕刪)


這樣講也太短視了…
難道sony沒有雄心壯志嗎?

潛出水面 wrote:
不如C、N家機身開LV,跟S家無反比對焦能力...(恕刪)


rightright wrote:
這樣不好吧!不如單眼對單眼、微單對微單。...(恕刪)


diffusionless wrote:
無反的對焦觀念和反光系統就完全不同...(恕刪)


恩 可以的話 無反就跟無反比嚕
像是A接環我也當他是有半透明反光板的無反
話說C家的M5廣告強調對焦 但測試文卻沒有追焦測試 都是靜態的
可能跟測試者有關 吉姆林就都會測><

不過有測試文是好的嚕 (某N都多久沒有了
版大加油嚕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