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以下會以D3100使用者的觀點來看
嗯 我知道這樣類比很怪
不過,對我而言,這會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長期使用APS-C DSLR入門款的我
對器材養成的習慣,是以適量的輕小
多樣的鏡頭群,定焦大光圈、微距鏡
再加上老鏡組建的餅乾鏡系統
這點,F-mount 60年以來累積的資源,很夠用

不過,D3100沒有翻轉螢幕,取景較不易
3 fps連拍以及電子功能相對落後
這兩年已經在騎驢找馬,最佳選擇當然是
差不多大小,有側翻螢幕的D5xxx的系列作
然後再撐個2年,看看市場情況,再決定新品

但,一直等不到理想的二手品
加上這波晶片荒,希望更渺茫
目前的當紅炸子雞,莫過於SONY A7系列
不過對我而言,A73還是重了些,而且沒有側翻螢幕

而A7C的出現,完美的解決這問題
且有側翻螢幕,雖然是入門款,但對我已經相當夠用
再加上SAMYANG、TAMRON、SIGMA都推出緊湊型鏡頭
評估了一下,就頭也不回跳家了

(還好跳得快,沒多久,連A7C都暫停接單,有的馬上漲3,000元 囧)


1. 外觀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砍掉軍艦部,變成類似旁軸
外觀上我OK,操作上則是要習慣一下
畢竟鏡頭與EVF是不同軸向,沒有那麼人機一體(!?

而這樣外觀上的改變,比較沒那麼專業外觀
(對有些人而言,有軍艦部感覺就是專業)
希望能減少被其他路人拉去當人肉腳架


2.尺寸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比較起來,跟D3100差異很小,重量還略輕一些些
換句話說,不用再為了FF的效能,去屈就更大更重的設備
(雖然鏡頭比較難壓縮體積重量,不過SAMYANG所建立的鏡頭群切合需求)
對我而言,相當具有吸引力!!!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不過壓縮體積的狀況下,也確實讓A7C抓握感不如A73
甚至是不比D3100,在掛載較大型鏡頭
可能較容易疲勞痠痛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D3100+17-50mm f/2.8 vs A7C+28-75mm f/2.8
可以看到,兩種組合體積已經差不多了
不過這是APS-C vs FF 跨級別比較了


3. 取景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EVF是常常被人詬病,相較A73的0.73x
A7C的0.59x確實小了點,還比A6400小
但對於D3100(0.51x)使用者的我,沒問題!! 還提升些!

且後來在運用D3100,為了合焦精準,其實也以LV優先
除非是追焦,或是在大太陽下難用LV的時候,才以OVF取景
不過目前體驗感覺EVF比機背螢幕的對比還高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而側翻螢幕是完全切合需求
當初沒有升級為D750或是A73
有個因素就是我最喜歡側翻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至於SONY EVIL沒有機頂螢幕
對於D3100使用者的我,毫無壓力(!!!??


4.操控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相較於A73,A7C的按鍵與撥輪較少
對於D3100使用者的我......
嗯,還真的有降級感,實體按鍵較少
也沒組合快捷鍵,一些設定要進選單
雖然可以自定義常用功能,但還是慢了些
另外,開機速度是比DSLR慢一些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沒有獨立搖桿控制對焦點
也是相較A73較麻煩的地方
還好可以用螢幕觸控對焦點

快門速度1/4000
高速同步1/160
算是不比A73之處
但對於D3100使用者的我,沒問題!! XD
高速連拍 10fps,更是一大躍進

而A7C的電子(靜音)快門
可以達到1/8000,若沒有
燈光干擾或是高速移動物體 可以用

對焦,只能說又快又準
加上AF-ON能力強大
可以說是,對焦都"黏"在目標物上

低光對焦(-4EV)也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受益於強大的對焦
真的是讓D3100嚐盡時代的眼淚


5.單卡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這項也是認為被COSTDOWN的一部分
但為了極力壓縮體積,這個配置可接受
對於D3100使用者的我,毫無壓力(!!!??

而且改在左側,對於容易流手汗的我
減少開口,是非常好的配置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把手內的空間通通讓給電池倉
不過電池艙蓋不會自己逼緊就是了

NP-FZ100搭配原廠快充
大約兩小時多可以充飽這顆大容量
一顆標定可以拍7百多
自己一天拍個150多張,大概只耗13%電力
不過若以EVF為主,電力就消耗37%左右

而且還支援USB TYPE-C充電,相當理想
不過保險起見,還有準備另一顆備用電池


總結: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雖然重新建構系統,真的會心痛跟不捨
但A7C在差不多的可攜性下,所有性能皆提升
且在鏡頭群、配件資源中,也是EVIL各家之最
而FF帶來的各項成像品質與低光可用性
對我而言,使用上可以說是飛躍性的提升

上周末剛到手時
只有18/2.8、28-75/2.8、50/1.8跟一顆電池
加上閃燈也換成神牛系統,操控還不熟
還在猶豫要不要等設備齊了點再拍

不過考量在室內低環境光
最後選擇提早讓A7C上場
雖然拍到一半,真的困在選單迷宮中
不過其高ISO純淨、強大可靠的對焦
、以及穩定的白平衡,相當程度提升效率
這跳系統的效果,讓我豪不後悔

感謝D3100一路陪伴我的攝影路
希望A7C能夠好好陪我度過好幾年


實拍:
機身直出,僅縮圖與上logo
1. ISO 12800 依然可接受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2.對焦模式切換到動物 頗準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3.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4.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5.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6.就算室內用50mm也可以靠翻轉螢幕來取高角度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機身直出+LR調整
7. 只靠環境光 畫面乾淨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8.用小光棒補臉 ISO 1250還是乾淨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9.對焦一次到位!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0.已經是下雨前的大陰天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1.高光處沒有很爆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2.陰天中總算出了一點點陽光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3.翻轉螢幕的好處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4.逆光下的對焦依然OK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5.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6.高反差場景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7.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18.逆光
跨年後重啟攝影夥伴【SONY A7C】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2021-12-31 23:55 發佈
gundamalexfa wrote:
以下會以D3100使用者的觀點來看
嗯 我知道這樣類比很怪
不過,對我而言,這會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這邊跳家的人很多,各種組合都有,怎樣對比都不會很怪...
早期我也是用N家,經過十幾年的使用,最後變焦鏡都出掉了,跟樓主一樣,都是用輕巧的定焦鏡頭在拍,畫質好、大光圈、輕巧、也不貴(有些高級鏡頭當然會很貴)。
我最後1台N家機身是D5100,所以樓主所提的一些的心得我都能理解。
不過我不是直接從D5100跳到A74,而是曾經雙系統好幾年,SONY的無反APS與FF都玩過,最後看N家似乎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嗯..現在Z9出現了,N家應該有慢慢跟上時代腳步了,也許將來還會有光明前程),才毅然出清設備,斷捨離。
之前我在N家為何沒有升級FF機呢?畢竟我的N家鏡頭都是全幅鏡頭。主要原因是當時的N家FF機種,除了D5、6跟D850之外,給我感覺都是落後同級對手不少,甚至也沒有勝過當時還被看不起的無反全幅。而D5、6對我來講太高檔了,沒有在拍鳥跟運動的人並不需要,D850則是太重了,足足比A7R3重了快一倍,令人卻步...1系列無反根本是個笑話,Z6-7也都尚不成熟,所以後來幾年,N家逐漸沒落也不是沒有原因。當然現在又是新的局面了,只是鏡頭群並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建置完成,S家鏡頭群已經相當驚人了,N家也不像C家財大勢大,可以一直推出新機身跟鏡頭,所以要追上領先群,也是要好幾年後了。
wjmwang wrote:
這邊跳家的人很多,各(恕刪)

感謝心得分享
處在DSLR跟EVIL交界處
真的是在拚誰的資源多

N家Z-mount協定沒開放
短時間很難像E-mount有這麼大的鏡頭群
而鏡頭群才是我選擇最主要的原因

也希望Z系列能夠逐漸完善
讓市場競爭力增加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ui01

再買個木質手柄或底座應該可以改善a7c手感

2022-01-01 22:39
gundamalexfa
gundamalexfa 樓主

有在考慮快展手把 感覺是酷東西 XD

2022-01-01 23:55
樓主臺南人嗎?還是來延平郡王祠拍活動?
yichinl1213eg wrote:
樓主臺南人嗎?還是來(恕刪)

好眼力
台南是活動範圍之一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我是把屏幕的其中一角設定成搖桿用途,不過只在evf時有用
用屏時可以直接點
A7c有fn選單和自定義選單,其實很夠用

那個快展拆把有點重,要改善手感可以用熱靴姆指柄
我個人是裸奔,直接姆指按到模式轉盤上作穩定

一個系統最精華部份不是大三元,而是定焦群,輕巧有大光圈的魅力是大三元比不上的,以方便性而言的甚至多買台機身也不想要大三元
而要定焦群好,副廠起到重要作用
當然Sony自己定焦群設計方向暫時也是三家最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看到大大使用tamron 2875 想說推薦一下tamron 2875 G2
相比G1 散景更柔 焦內銳度更高 尤其搭配A7c握感更好
再加上1728 & 70180 真的輕量好用
定焦24GM 35GM 55ZA 85DGDN跟A7c也很搭
(雖然很多人推薦A7c 小於F2.0定焦 )

(另外最近A7c韌體更新後 感覺對焦準度還有提升)
flody wrote:
我是把屏幕的其中一角(恕刪)

操控上是還行
但還是會更喜歡實體按鍵多一些

感謝快展把手的心得
想說那個可能沒多重

鏡頭群真的是E-mount強大的地方


SASKEI wrote:
看到大大使用tamron...(恕刪)

這邊先用管徑小一點的G1
等用一陣子再看看G2

這邊是f/1.8跟f/2.8的定焦鏡互相搭配

這邊也更新為2.0
不過我上手時間太多
所以沒感覺到差異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flody

本身是不重,但加上後機身570克,都差不多還原成a73水平了

2022-01-02 12:22
gundamalexfa
gundamalexfa 樓主

原來如此 感謝分享

2022-01-02 14: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