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

3/29在文華東方酒店參加台灣索尼和新娘物語 Weddings與Profoto協辦的Sony A1體驗晚會,覺得辦的很用心,分享一些個人的Sony最新旗艦機A1的試用感想(照片拍的不多主要是文字心得

這次體驗會是以婚禮/婚紗紀錄的攝影師為主,除了講師是婚禮婚紗界的老師(平面:婚攝鯊魚/英雄薛 錄影:Ryan/Danel),實拍主題也安排在室內婚禮室內常見的宴會廳和表演活動。

我使用A9和A7R3已經快四年了,第一次拿四代機設計的機身,加厚(深度)的握把手感很好,在維持小體積下提供更好的握持度,觀景窗的更新率提升到即使在暗的環境也能和光學觀景窗幾乎分不出差異無延遲,拍攝MODEL前進或轉圈,感覺比我平常用的A9對焦更快穩定度更高。

第一個主題在文華東方的宴會廳拍MODEL婚禮進場,這裡我是第一個試用拍比較多,但新機身不熟沒設定同步儲存,回家看自己帶去的記憶卡才發現沒有存到(預設優先的插槽是放活動官方的記憶卡),很可惜沒辦法分享宴會廳拍的照片,但就我當時拍的感覺是Sony A1的對焦抓的非常牢,比我用A9拍新人進場對焦更順更乾脆。

第二個主題是踢踏舞,從Sony和新娘物語選這個主題,就知道他們有在理解與傾聽攝影師(尤其是婚攝)的需求,這點也是我一直很喜歡Sony的原因,舞者會隨音樂前後左右跳動加上旋轉,不容易事先預測動線,而且背景還是很容易移焦誤判的線條背板和花藝的樹枝最能看出機身的對焦性能,也因此很多攝影師都想試用來排隊,分享這三張連續動作。(僅縮圖完全無調整)

註:第二張偏暗是燈的回電跟不上a1的連拍速度。

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

不過Profoto的燈大多數回電都是跟得上A1的連拍,這裡再補上另一段連續五張連拍
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Sony A1 體驗邀請會心得


主題搭配的鏡頭是SONY FE 24mm F1.4 GM,兩名舞者常常不在正中央而是畫面的左右區塊,在這種嚴苛的條件下我一樣把光圈開到最大的F1.4來拍,以我用a9和a7r3將近四年的經驗,用a7r3拍相同條件對焦要減少拉風箱跟上舞者已經有難度,a9應該大部份能跟得上,但我用a1的感覺是比a9更能輕鬆抓到舞者的速度節拍。

這種對焦能力在過去單反的時代無法想像,2017年我從對焦性能最暴力的d4與d5轉戰到Sony無反,剛開開始也想說一台不到15萬的相機工作行嗎?拿來拍照手會不會過敏啊(笑),一用才發現a9已經接近d5的對焦體驗,但還是很難想像無反的對焦性能有一天不只比肩旗艦單反而且是超越。

就像過去講到性能猛獸都是v12汽缸的油車,但誰能想像當初被看成玩具車的純電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現在頂規的純電超跑馬力破千比比皆是,0-100沒跑兩秒多的還不好意思說自已是純電超跑。

另外顏色一直是我在工作時跟對焦一樣重視的部份,sony A1的顏色很好處理,除了現場有Profoto棚燈加持以外,有幾張連拍還沒回電的現場光照片也好調,而且這是用jpg的情況,因為拍攝前忘了改成raw,不然就有機會感受一下用raw檔的調色層次。

簡單說Sony A1就是要畫質有五千萬畫素,要速度有每秒30張無黑屏,要拍影片可以8K錄影,直接把 速度+畫質+錄影 三種旗艦規格做在一台機身裡面,然後加上獨有的電子快門能觸發閃燈,微調快門尾數小數點避開FLICKER(抗閃爍),機械快門破紀錄能閃燈同步1/400s(apsc模式是1/500s)…這些特異功能

尤其抗閃爍功能(快門小數點微調)和電子快門觸發閃燈這兩點特別,因為當使用靜音拍攝時是用電子快門,LED頻閃是電子快門的罩門,A9得利於堆疊式感光元件狀況還算輕微,但A7R3就嚴重很多,可是靜音快門常常是拍雜誌輸出要用A7R3的高畫素,現在A1多了抗閃爍功能同時又是高畫素,加上也是首部能用電子快門觸發閃燈的機身,有些同步有錄影機收音的環境必須使用靜音快門,但卻又逆光或太暗必須打燈陷入兩難,現在開靜音快門(電子快門)也能用閃燈了。

從我第一台數位單眼D70(2004購入)到最後一台數位單眼D5(2017脫手)這十多年的經驗裡,過去定位在旗艦機但有高畫素的只有Nikon D3X,而D3X的定價比同代的D3多了快十萬的26萬台幣,而且D3X在旗艦機的速度方面的連拍也降速為5FPS。

這次Sony對A1的定價真的有佛,尤其台灣是全世界最低售價的174980,速度+畫質+錄影 三位一體的旗艦機比我當時買D4/D5旗艦機還便宜(我都是衝上市首周,D4=189000,D5=205000),雖然世代不同不能直接比價格,但Sony的確給A1一個相對漂亮的價格,所以在Sony A1的規格和上市價格開出來以後,我幾乎可以聽到其它相機廠大喊

「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可正因為SONY用百年歷史的相機市場來看是年輕人,但卻又掌握無反系統最關鍵的感光元件技術,才能屢屢幹這種打破遊戲規則的事,把三個旗艦規格做在一台相機,有競爭才有進步,相機市場也因為SONY全幅無反橫空出世才能讓其它廠商把牙膏擠爆,不能說我大意了啊沒有閃唬弄過去(笑),對消費者才是好事。

最後說點個人換系統這幾年的感受,即使SONY的全幅無反市佔很高,但大環境下單眼市場整體其實是萎縮的,所以這次Sony A1體驗會特別覺得台灣索尼還是願意用心在攝影市場,對攝影師一直都很友善,這些年品牌的專業形象也上來了,記得我剛開始轉sony的時候常常人家一問到我用SONY? 我都要趕快再補一句我以前用過十幾年的NIKON,之前用的是d4/d5旗艦機讓對方覺得放心。

現在我工作時被問到相機,已經不去強調以前用過什麼旗艦機充值信心了(笑),去年替勵馨基金拍一個攝影集的專案和林予晞共同拍攝,還發現她也是用SONY(不過人家本來就是廣告代言人),還有我替青峰拍攝雜誌封面全程都用A7RIII,在只用自然光暗部居多的場景,A7RIII高動態範圍調整輸出的品質,雜誌社和唱片公司也都沒問題。

最後補上面照片的原尺寸大圖,因為試拍機身牽同步轉播線連接電視不好移動,只是想感受一下對焦能力沒有構圖,其實之前ki_min大大的測試已經超完整也提供原圖打包下載,我這幾張當成不嚴謹的測試就好,希望對於觀望SONY A1的朋友有一些參考。

sony a1 jpg原圖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O4IeC5nAGvDOORsooMj5eQjY5CD1kJP2?usp=sharing
2021-03-31 18:50 發佈
Lucifinilx wrote:
3/29在文華東方酒(恕刪)


所以連續三張,張張曝光大不同?
ION.
ionium007 wrote:
所以連續三張,張張曝(恕刪)

可以參考exif的資訊,這裡是手動曝光沒有用曝光包圍
第二張是燈的回電跟不上a1的連拍速度 ,我在文裡補充一下。
感謝分享心得…
剛開始購入SONY相機時,的確是很孤單,常常懷疑是不是選錯相機。
現在在户外拍鳥,有時左邊用SONY,轉到右邊又是SONY,看到前面也是SONY,才覺得自己並不奇怪。唯一怪異的是第一代的A7,我仍在使用。
該是考慮添購新機了!SONY A1或A9,考慮中…
pqqp9669 wrote:
感謝分享心得…
剛開...(恕刪)


從拿A接環時代開始,拿著A57根本找不到用SONY的人
到現在拿著A7R3,在外面看到都是拿A7 A9 或A6X00
pqqp9669 wrote:
感謝分享心得…剛開始(恕刪)

我是2017參加a7r3發表會,結果試用了朋友的A9以後就決定換系統,一開始拿來工作其實也很怕,哈~前面幾個工作還把舊系統帶在身上,已經是sony雙機身了(a9+a7r3),還再揹了雙系統出門,但後來發現sony其實比想像中耐用,我對a9用跟以前d4/d5一樣的操法也都一切正常(除了被召回的閃燈座以外,哈)

第一代a7真的可以換了,換新機的體驗會有衝破天花板的感覺,現時我會建議a1,尤其不是工作需求必須買兩機,只買一機的人買了a1就是直接一機抵兩機(或三機)。
nk4qo1530 wrote:
從拿A接環時代開始,(恕刪)


這真的,以前在婚禮工作現場幾乎沒看過sony的機型,現在sony在這個圈子已經打進一片江山了啊,拍藝文工作也是,一些朋友追求輕巧在前幾年也都從數位單眼換成無反,而全幅無反當時唯一選擇就是sony了。
Lucifinilx wrote:
3/29在文華東方酒...(恕刪)

小路大方便分享一下你幫青峰拍的照片是哪幾張嗎?
小弟我的太座大人最近很迷青峰和蘇打綠,我還被拉著去參加活動。
想了解一下青峰哪些照片是小路大的作品。
請教小路大

需要棚拍與商攝的您

沒有考慮過 A7R4 這更高畫素的機種嗎 ?

感謝您的分享
chungyilui wrote:
請教小路大需要棚拍與(恕刪)


其實我比較少棚拍,商攝主要是文學雜誌和出版社書的拍攝,這種類型棚拍其實不多,應該說會找我的風格大多不會是棚拍需求,哈~R4輸出是一定比R3更好記得對焦也強過R3,文學雜誌比較講感覺,若作品的刊登平台對細節要求很高(例如時尚雜誌),那用R4的需求就會比較大

(不過總結還是口袋的深度,口袋深度夠就沒有上面這麼多理由了,哈哈)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