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機器的圖就不上了,相信大家看太多

PS:沒收半毛廣告費,純屬個人見解

很難得的一次在台灣參加Sony在台灣辦的相機體驗活動,往常Sony、Nikon、Canon有重要新機發表的時候,我都會恰好溜去日本玩,順便在旗艦店或是賣場體驗,而銀座、新宿是我常鬼混的地方,因為我要的是實戰體驗,且必須有足夠的時間測試,才能滿足內心的好奇。這次特別被朋友拉去參加體驗會,說什麼也不好推卻,畢竟推坑入Sony的人是我,總是得扛起些責任,陪人去壯壯膽,畢竟推人家買A7R3了呀!

一進入會場,就看到熟悉的某位Sony人員,還有協辦單位「蔡家國際」的蔡小姐,約莫20年前吧,偶爾還會說到話,不過倒是沒什麼膽量相認;一如我年輕小毛頭時對她的印象,現在依然很和藹可親,後來也看到蔡老闆現身,怎駐顏有術了,驚訝了我。

突然想起光華商圈的幾大家:
紐X 錢小姐。
宏X 萬小姐,去年剛好有機會看到。
這幾家在光華商圈都是響當當人物的啊!
扯遠了~

久聞Alex劉老師大名,這次倒是給了我不小的震撼,幽默輕鬆,張張投影片都抓到重點,能帶給與會者很高的互動性,及滿足求知若渴的心靈。

當然老師講的再精彩,都不如大家趕緊把握後面的場次,親自聆聽和試玩。

玩過的機種

進Sony家算晚了,從A55才開始拿起,一路擁有過、玩過的型號大概就這些吧:
A55、A57、Nex3、Nex5、Nex7、A99、A7R、A7R3

說實在,Sony帶給我很大的喜悅和也帶給我很多痛苦,喜悅當然是黑科技所帶來,痛苦則是Sony面臨市場所做出的機種規劃,看上面型號大概能估算損失多少錢。

但錢的痛苦不是最大的痛苦,而是實戰時發生的問題,A99後來折腰賣是因為RAW檔的還原問題讓我痛下殺手,不然真的是台好機器;A99II則是失去期待,完全不想跳回坑,不過幸好沒跳回坑,畢竟Sony決定要走A7R系列,然而這類小機身型的無反有著幾個問題:

1)機身剛硬,右手指節不容易掐住機身,造成「不斷搶快拍」時的食指疼痛及變形。

2)切換對焦點的速度

3)高溫下的連續拍攝

A7RIV 坦白說有點嚇到我

個人認為優點:

1)機身重量的平衡感挺好,握把深度較深,反而讓我覺得似乎機器更輕,連友人都覺得相當好握。握起來是軟Q的質感,不再硬梆梆,我想我的右手食指應該不會再繼續變形下去。
(曾經有段時間我跳回N家,就是因為強力連續快拍的手指變形問題)

2)香菇頭的設計非常好控制,不太容易出現「雷田」,不用把玩幾次便能精準控制移動對焦點。

3) 無線立即傳輸(現場沒有示範這個功能,但是卻非常重要,尤其對某些環境下或專業攝影師)。

4)對焦咬合能力,這點嘛~咳,過去從沒有Sony的任何一台機型讓我滿意。
假設一個表演活動,站在舞台最左側第一排VIP攝影區,舞台最右側、最左側的人一定是不同距離,在瞬間擺鏡下要能夠精準咬合,一下最左一下最右,這台幾乎不會拉風箱迷焦。

5)新的Mii熱靴含聲音,這點真是太打動我了,拿來拍影片會更輕巧更方便,當然,犧牲的就是荷包了,相信不難懂這叫做綁規格吧!

6) 觀景窗的真實感
本人18歲就有高度飛蚊症,當時醫生非常不相信,因為我近視只有200多度,並不是高度數族群,經過醫學檢測後,慘,真的有。因此對於電子觀景窗的真實度、立體感,我非常重視,卻又無可奈何,從前的機種只能說堪用,而且非常容易造成我眼睛疲勞和乾澀,只能輔助拍攝。
2014 運動筆記上的東京馬拉松,網友投稿的部分就是我拿走的獎項,好像是一隻GPS手錶,那次真的折騰死我。不過器材用久了也是能夠人劍合一啦!

瑕不掩瑜的部分:

(以下的經驗都是出現於高速連續拍攝才會有,慢拍,我想入這台最新的SONY絕對扛得起重責大任了!)

1)後轉盤雖改為外露式,但轉動變換的速度實在是依然沒有俐落感,這點純爽度問題。

2) 垂直水平對焦點,在設定裡面有這個設定,於是我玩了一下,假設水平設定正中央對焦,向右垂直時在最上方(能對到焦的點),嗯,機身沒有辦法立刻轉垂直角度時就立刻能把綠色框框對到最上方,必須等待約莫0.5秒,對焦框才會從垂直的正中央跳到最上方,左擺右擺垂直皆然,這部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環境去測試,還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切換不同對焦模式能幫助什麼,期待原廠給我點回饋答案。

如果拍攝日本遊行類型的祭典,行進隊伍的陣型一直在變化,這種水平差異大的咬合對焦能力對我非常重要!

也期待A7RIV的眼部對焦能讓我驚豔,畢竟隊伍的舞蹈姿勢與陣形變化,常常會出現別的舞者擋住要拍攝舞者的臉部。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圖:舞者手部干擾 A7R3

3)熱當問題,達到6100萬高畫素,就算不太懂物理,從前幾代機種應該也不太難懂這個問題,這點目前尚無法得知,我只能說在2018年8月25日拍攝日本東京祭典時,當天東京都心溫度最高來到35.6度,講實在的,A7R3一開始就經不起我極度虐待的連續拍攝,螢幕連續幾次出現警示熱當機,被強迫性關機,只是拍照而已,還不是錄影,有點掃興,當然我這是極端的應用,相信一般高手攝影師不會像我一直亂按快門,而我就是要測試連打的最高速度下,究竟對焦能有多準,可惜今年日本東京幾個遊行祭典已經結束,就算Sony願意借我這種超級小小咖一台機器,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能測試這一點。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當天一共拍攝3963張RAW檔,次日26日,拍攝3821張。

體驗的時間不夠多,我暫時無法提供更多長期經驗上的差異,就如此短暫寫寫,僅供參考!

這台,值得買,不只是因為6100萬畫素,而是一些細部改善,確實有聽到用戶的心聲。

非常感謝原廠服務人員的協助,不管我問什麼問題,都能盡力滿足我,真的非常感謝,讓我不用特別飛一趟日本。

附註:我個人的使用問題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在乎,請審酌自己的拍攝習慣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圖:現場拍攝照片/RAW轉JPG 1MB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圖:拍攝參數
2019.08.24 首場Sony A7RIV A7RM4 首場體驗會 個人感受
▲圖:現場拍攝照片/RAW調整亮度
這張是為了看清楚暗部與高ISO

詳細原文:

2019-08-24 15:39 發佈
這台,值得買,不只是因為6100萬畫素,而是一些細部改善,確實有聽到用戶的心聲。 +1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受衍射极限的限制可能最小可使用光圈只能是F11,还是有不少不便的。
lshen worte: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受...(恕刪)

F16也能拍,就是清晰度会下降
但不会比低像素机差
lshen worte: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受衍射极限的限制可能最小可使用光圈只能是F11 恕刪)


大哥你完全誤解了所謂極限的意思,

繞射是鏡頭的光學特性,你用更高像去去採樣並不影響結果,

比如說極限在6000萬,改用一億相素採樣,結果並不會變差

只是浪費了4000萬作為無效的採樣......

完全不是你說的那樣請不要誤導別人。


受到繞射影響,F16成像解析度比F11更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像素再高上去,其成像質量天花板就只達到繞射極限,僅此而已
jjx874 worte:
F16也能拍,就是清...(恕刪)


跟鏡頭本身的MTF也有很大的關係
近年新鏡光學最佳表現多落在 f5.6

如A046


24GM 也是落於f5.6~f8


1635GM 落於f4~5.6


135GM 則落於f4~f5.6


一昧地縮光圈拍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上述的鏡頭如果都用f5.6拍照
135全幅 f5.6光學的極限是2億多畫素
很好!看來A7R4是一台沒有缺點的相機,頂多就瑕不掩瑜~~真完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