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從海到山的彼端(完):奇萊南華

Equipment

 

 

Sony ILCE-7RM3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Sony FE 16-35mm F2.8 GM

 

Mavic 2 Pro

 

 

Welcome To Follow Me

 
 

繼續閱讀:

 

從海到山的彼端(上):夜光中都


從海到山的彼端(中):日月同輝


匆匆兩日,很快就在熬夜追景與睡眠不足中度過,晴朗的好天氣讓我們精神振作,準備迎接本次行程的重頭戲──奇萊南華之旅。奇萊南峰與南華山,岳界多將這兩座山規劃在同一行程內,「奇萊南華」因而得名。雖慣以奇萊之銜,奇萊南峰不同於奇萊主峰、北險峻陡峭的險惡地形,沒有斷崖峭壁,山勢圓潤厚實,為「十崇」之一,而「八瘦」之一的南華山亦屬難度頗低的百岳,是百岳行程中相對容易親近的初級路線,加諸絕佳的環景視野,可綜覽牛魔角卡賀爾山、能高、奇萊、雪山、合歡和干卓萬等群峰,因此備受推崇。


我們取道台14縣公路,從埔里進入、途經霧社,在台14與台14甲岔路處向右往廬山方向,沿路正巧遇上櫻花盛開在春陽部落,天藍花艷春陽驕,不可多得的絕佳天氣直叫旅人如何不心花怒放? 台14甲的盡頭接上一條無名的產業道路,一連數個之字陡坡後,屯原登山口已然在望。

#春陽部落



#櫻木花道



#屯原登山口


屯原,為能高越嶺古道西段登山口,日治時期在此設立駐在所並以屯巴拉稱之。
 
1906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展開理蕃事業,為加強控制原住民族人,於1914年計畫進行太魯閣討伐戰,策畫東西夾擊的路線進攻,其中一條路線則後來在1917年開闢成能高越道路(即今能高越嶺古道),全線於1918年完工,沿線設立駐在所,屯巴拉駐在所就是在此時設置。
 
 1930年10月27日,莫那魯道率領霧社群11社部落先將能高越道路上分別對各社所在的駐在所攻陷,並以火焚摧毀,其中的屯巴拉駐在所也因此被毀,之後再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發動起義,史稱「霧社事件」。
 
隔年,臺灣總督府將能高越道路沿途各駐在所重建,屯巴拉駐在所就是採原址重建,如今所見已成為遺址,周圍早已遍布芒草。屯巴拉駐在所長座落於現今屯原登山口下方的轉角處。 
 
現今的屯原是能高越嶺古道西段的登山口,位於海拔約2000公尺處。這裡原有二座吊橋,因為受到山壁崩坍而流失。
 
屯原座落於高越嶺古道上,向東翻越能高鞍部,沿木瓜溪下行,可通往花蓮吉安,向西則經過廬山、春陽,於霧社銜接埔霧公路及中橫霧社支線,可分別通往埔里、梨山及太魯閣等地。過去這條古道曾是公路總局規劃台14線的預定路線,後於2009年公告解編後,屯原則成為台14線通車終點之地。
 



(以上部分節錄自維基百科)



#小心掉落(?



#崩塌嚴重





#搖曳山芒



#円:吊橋遺跡



#西電東送



#好色天光


#極簡風格



#輸電勇士






#4.5K休息處:雲海保線所


 #雲海空境


稍加整備,全員背包上肩,我們一行四人走上這條源遠流長的古道,開始了第一天的行程,從屯原登山口到天池山莊,共計13公里,總爬升約800餘米,途中4.5K處的雲海保線所、7.8K木炭窯遺址均可稍加停留休憩,全程緩坡向上,相當輕鬆寫意,不過沿途可見脆弱地質,有許多崩塌坍方處,請留意地快速通過。另外這段相當容易因颱風或豪雨而坍方中斷,雨季前往務必小心。



#崖上苦難



#能高之殤


#直瀉而下



#5.7K大崩壁



#崩壁空探


能高越嶺道,最早由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建立,在日治時期被修建成正式道路,日治時代稱「能高越嶺警備道路」。 全線橫貫中央山脈,西起南投霧社、東可達花蓮、銅門二地。
 
過去,能高越嶺道肩負台灣島上東西聯絡的任務;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復原台灣島上電力系統,由台灣電力公司實行「東電西送」政策,在沿線建立起多座電塔,完成一條高壓輸送線,將東部多餘的電力輸送到西部,使能高越嶺道被稱為能高保線路或台電保線道路。 
 
 1970至80年代,台灣省公路局計畫在北部、中部、南部皆新闢東西橫貫公路,其中在中部有霧社銅門線、水里鳳林線、嘉義玉里線三條候選,霧社銅門線即今台14線主線。台14線原主線是走中橫公路霧社支線至合歡山、大禹嶺,因為新計畫原霧社支線部分改編為台14甲線,其主線部分改走霧社至廬山、屯原,東段奇萊至銅門的台電保線道路亦納編為「台14線」,並設置里程碑,至今該地尚見台14線179K之水泥里程碑,原古道部分計畫準備開闢為汽車通行道路。 
 
1970年代末期,因民間與學界的保育意識抬頭,反對興建東西橫貫公路的呼聲漸高,並對沿線鄉鎮的經濟與運輸效益能否發揮感到存疑,加上興建的經費龐大,還有路線地質不佳、養護難度增高等因素,台14線與其它的東西橫貫公路興建因此中斷,至今沒有復工開闢。

後來,屯原至奇萊的能高越嶺道被林務局納編為國家步道系統,而行政院最終也宣布台14線未闢建路段(屯原-仁壽)給予解編,台電保線道路、能高越嶺古道得以保留其原始風貌。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蓊鬱林光



#清朗如許


#野狼山遨



#獨行萬里



#榮
 

#鬱鬱青青



#青森悠緩



#山間漫步 






#煙雲繚繞




#危崖棧道






#原始白堊






#迷霧森林


如今,能高越嶺道已是聞名中外的國家級步道,越嶺點的能高主山北鞍雖然海拔高度達2802公尺,但是地形平緩,相較於其他越嶺道相對容易,這條步道,在日治時代已是全台最受歡迎的高山健行步道,光復後,也是大學社團與登 山人士必走之路,乃至名揚國際,每年都有許多外籍人士慕名而來。



(以上節錄自天池山莊簡介)



#快速通過




#雲光斜射






#漠然亡者




陽光和煦,揉合著山林涼爽乾淨的空氣,搭配得穠纖合度、恰到好處,乍聽之下有些怵目驚心的13K古道,走得我們是如癡如醉,加諸沿途景色變化萬千,時而展望無限、時而聽風濤樹、時而越度萬丈、時而絕壁深壑,午後雲霧上湧,更為山景增添宏雄偉壯的氣勢,手上的快門貪戀地按著,牽絆著腳步直到太陽西下,我們才堪堪抵達第一天的終點:天池山莊。

#天境絕壁



#騰雲駕霧



#能高北峰



天池山莊,位於能高北峰西側山坳處,轄屬林務局濁水溪事業區第27林班,行政區域位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海拔2,860公尺,幾經祝融與改建,目前依稀可見舊時駐在所建築的屋基遺址。
 
由能高越嶺道及周遭群山組成的登山路線系統,在臺灣登山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能高駐在所是天池山莊的前身,建於西元1918年9年,因為道路維修與遞送郵件的需求而設,是一棟外觀雅緻、設施齊全的檜木造日式建築,日治時期稱之為「能高檜木御殿」。當時日人在此配置警力,執行駐在所任務,並接待當時為了政治、軍事目的密集視察本區的高階將領。
 
1930年(昭和5年)在泰雅族、賽德克族所發動的霧社事件中遭到焚毀。霧社事件之後,日人於西元1931年重建檜木屋舍於原址,形制與尾上駐在所(雲海保線所)相同。民國後,因應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需求,沿用為天池保線所,直到民國75年焚毀前一直是登山者最稱道的高山豪華住所。
 
民國82年重建的天池山莊,因登山遊客的日益增加,遠超過山莊的容納量,並影響周邊環境,經審慎檢討後,林務局以綠建築設計概念,於民國100年在原址重建。嶄新的天池山莊,實現高山環保節能之理想目標,同時兼具生態環保、森林護管等多功能使用。



(以上節錄自天池山莊簡介)


#天池山莊



#五星山屋



#高山沖水廁所



#四人房


#多房隔間



#挑高設計

 




#玄關




#交誼廳





#山居別院






天池山莊的水源穩定、供應電力,交誼空間寬闊、房有隔間(有四人房、八人房),共88個床位可供山友申請,當屬台灣山屋中首屈一指的五星級山屋。

#銀月涼水



#明月星野


午時在山間騰起的雲霧消失得無影無蹤、不著痕跡,明月星野兩相映,照著是夜的天空一片清朗澄明,大地也披上亮銀的薄衣,我們坐在屋外乘涼,頗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的詩情畫意。

#寂靜群山


隔夜大清早,我們從天池山莊出發,預計將從天池至奇萊南峰、折返天池再登南華山,南華山下光被八表後返回天池山莊,完成奇萊南華的小O型行程。

#小路蜿蜒



#清亮月色



#東方肚白


在一片寧靜祥和裡,風的狂野睡了,大地微微發出鼾聲,月色清亮如許,從這山到那山,勾勒出山的線條與層次,遠處隱約可見東部的聚落燈火閃爍,讓瑰麗夢幻的景色增添一分暖意,也稍稍照亮山野旅人的腳蹤。

#很好陡



#漾起霞光


越過輕淺的塔羅灣溪,要一路向上攀升300餘米,登上這趟旅行的第一顆百岳:奇萊南峰。

奇萊南峰,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41,高度3,358公尺,屬於中央山脈,台灣高山「十崇」之一 (十崇:意指山高而大,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

#仰望那一輪明月


雖說奇萊南華屬於相對簡易的路線,依然不會改變3000公尺以上的活動相當考驗心肺能力的事實,整路很好陡、很好喘,1.3公里、300公尺的爬升費時將近1小時,直至山頂時天色已然大亮,我趕緊就位、放飛小黑上空等候,生怕錯過了絕佳的時刻。

#東方祥瑞




#柔美草原


不過約一分鐘的時間,已是滿天霞光萬丈,頃刻之間,鵝黃卵大的金色耀陽躍然雲上,將滿山的玉山箭竹挑染得紅艷如火,生動得彷彿要燒起來,山陽、山陰剖析出鮮明對比,將遠景的厚重與近處的輕盈揉合得相得益彰:這裡是奇萊南峰,我們就在這裡,一同見證金色大地的傳說。

#金色傳說



#金色大地



#雄之奇萊



#震懾心頭的那道光


那只是數億年裡的一天,千萬恆起恆落裡的一刻,以百年身卻參與其中,我怎能不謙卑? 偉大正在運行,生命的悸動澎湃不息,如浪淘般衝擊著內心,此時此刻,我的靈魂真切聽見星球深沉的呼吸,我碰觸、感受祂的溫度與心跳,終於重新找回與大地之間的關係。

#王的寶藏



#遠眺合歡


從古至今的人們,對山蠻荒的崇敬不曾改變,卻都毅然決然踏上危險而致命的巡禮之路,究竟冒著風雨滌打、酷寒的痛苦,那條路的盡頭有什麼? 想必會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絕對肯定的是,你我所困惑不解的難題,這條苦難的道路都能贈與你一個錦囊妙解。

#美的純粹



#奇萊南峰,成功!



#3358



#銘刻之印



#奇萊水手


即然想再多一刻沐浴在這樣的天光裡,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我們洋溢著滿懷的感觸與喜悅,向著下一座山頭──南華山前進,漫步在綿亙千里的柔美草坡之間,頭頂著朗朗青空,心情輕飄飄、暖洋洋的。

#百年古道



#歷史的道路



#追逐先人的腳步



#跨越時空的連結,是非常奇妙而且感動的體驗


回頭想想,這麼細數起來,從兩次合歡山、北大武,到富士山、雪山主東、嘉明湖,無一不逢雨,山野為我展現如此純純地似水柔情,還是第一次,我們徜徉在大地之母的懷抱中,一路嬉鬧玩樂,恣意遊目逞懷扣著快門,那是一種單純的快樂,飽足而充盈的。

#八豆妖



#一角林光



#大陡坡


南華山,屬於中央山脈,行政區劃屬於南投縣、花蓮縣交界,又稱能高北峰,百岳之一,排名第76,海拔高度3184公尺,「八瘦」之一 (八瘦:入選的山頭均有山脊狹長、山腹瘦削、兩側多為崖壁或急坡的特色)。

#層巒疊嶂



#一步一腳印,縱然渺小如我,也能走過千山萬水。



#水氣循木瓜溪奔騰而上


南華山視野展望極佳,向東望去先是看見刀鋒般的稜線蜿蜒上切,連接到臺灣三高之一的能高主峰,其後連綿不絕的能高群峰,那是北三段,中央山脈絕美所在;向北則是著名的卡樓羅斷崖與著名的奇萊群峰,千呎絕壁、直瀉而下,奇險非常。

#能高群峰



#能高霸主



#卡樓羅



#惡地峻嶺



#大地脈動



#寶島地圖


視野飛過千山萬水,在無盡之處交會,超越甚囂塵上的雜訊,心思奔騰飛揚:在這裡,已經不存在任何足以阻止心靈自由的人事物,山谷將有大風吹起,邀請你一同翱翔,飛向地極。只管用力抓緊,乘著翅膀並享受令人心神激盪的心靈旋風。

#苦稜修士



#天涯路


高處不勝寒嗎?是的。會有風強雨驟的時候嗎?有的。鷹隼從此不飛了嗎?不的。

山會嚴厲的讓你明白自身的渺小,它卻從未否認你的強大;它指導你何謂謙卑,也告訴你何謂勇敢:「當你懷疑,靜下來和等待;當懷疑解開了,就勇往直前。當煙霧環繞,就靜下來;耐心等待陽光籠罩、煙霧散開。這一定會發生。到最後,請憑著勇氣行動。」

#探索是我們的根性



#四疊峰



#清朗高原

離開南華山,我們沿著陡峭的崖壁直直而下,從3184公尺高的三角點,短短1.8公里就下切到2800公尺的光被八表,一檔打底、剎車踩滿,滑得大家心驚肉跳,也暗自慶幸不用在雨天體驗這麼刺激的溜滑梯。




#歷史見證



#千里送電



#陡好陡滿



為了紀念臺灣東西輸電之創舉,先總統蔣公親題的界碑「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的巨大石碑矗立在花蓮與南投的縣界上,意義非凡、氣勢萬千。向著台灣東側的「光被八表」,象徵著電力傳遞如同從太平洋的朝陽,晨曦灑落傳遞著萬丈光芒;入夜之後西部平原的燈火通透著天空,隱隱映照著西側的「利溥民生」,正是感念光明被帶至八方地表,便利了城市發展,奠定了文明生活的基礎。
 


(以上節錄自天池山莊簡介)

#光照四方



#光被八表,成功!



#山高無坦途



#能高空域



#三岔路



自光被八表回到天池山莊僅兩公里平路,腳程約40來分,經過9個鐘頭,我們順利完成奇萊南華的O型路線,正好趕在雲霧席捲而上時,平安回到天池山莊。回到山屋的感覺真好。一陣打盹後,時間已近黃昏,我照例架好相機、放飛小黑,靜待神聖又魔幻的時刻來臨。


#風雲小屋



#老林幽深



#參天峰稜


 #雲裡的一道光


籠罩的白牆,忽然像窗簾被「唰」地拉開,滿山遍野的紅,有別於朝陽的活力鮮明,那是成熟的紅,帶著一抹寂寥,卻也多一分期待與喜悅。畢竟,又是一天結束了,我們互道再見,夕陽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似乎訴說著道不盡的不捨;然而,再見從來只是期望而非許諾,或許我們不會再見了。


#天緣突破



#夕下的奇萊




#神聖又莊嚴




但是路的盡頭,燈光與身影依稀,熟悉的輪廓與炊煙讓一顆懸宕的心感覺平靜無比,脫下沉重的鞋子,走進家門:「我回來了!」門後的喧囂戛然而止。



一天的工歇了,夕陽為我照亮回家的路。

#視覺衝擊



#直透心底的光



#天池空界



#深沉紅


夜暮低垂,風雲安靜了,大地歇息了,山巒睡了,只存輪廓依稀,一切回歸清冷靜謐,惟獨天邊一許晚霞綴飾,在光與暗之間揉合出極致絕紅藍漸層,更顯晚景的淒美。無妨,星空的筵席才正要開始呢!

#紅撲撲的霞光



#天涯路遠



#流雲飛瀑



#能高魔幻


是日農曆十八,正值花好月圓的時節,但在入夜至月亮升起、越過山頭,莫約有兩個鐘頭的空檔,晚餐用畢,一群人又浩浩蕩蕩在山莊外擺開陣勢,趕在「超級手電筒」上來前,與滿天的星斗共享夜晚的美好。

#奇萊光年


原以為錯過了與夏季銀河相遇的機會,卻促就了與冬季銀河相見的契機,之於旅行、之於攝影、又之於人生,怎能不感嘆這奇妙的機遇?  一開始我們並未留意,曝出了第一張照片才發現它,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文明光線


兩者相比,冬季銀河不若夏季銀河來得浩瀚,卻顯得空靈而夢幻,與山上的清寂冷冽搭配得相得益彰,一條穿越無數光年的星河在深邃的夜空裡,說是繁星的盛宴不免稍嫌嘈雜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星淌洩」或許更加貼切。

夜深了,睡了,在星空下。

#老木觀星



#靜


最後一日,我們同莊主與友人道別,聽著歌、聊著天,走在清朗如許的光中,啟程下山。

旅途將屆,不免有些眷戀,貪著樹林間光影灑落、念著天山雲影,腳步卻不曾稍歇,想著那張床與餐桌,熟悉的味道在心間緩緩流淌,名為「日常」的基底,承載了每趟旅行的喜怒哀樂,用時間慢慢發酵直至成熟,我們就能拿出來,在茶餘飯後的時刻,笑著與心愛的人一同分享,不醉不休。







旅行,是為了回家啊。





03/16/2019 ── 攝倖文略


2019-03-29 19:06 發佈
好圖, 好文.

下星期我也要去, 正好先預習.

nick002397 wrote:
EquipmentSony...(恕刪)


+5

沒看過文筆這麼好的
好文美照乐游记,推起来让更多朋友欣赏

crmo wrote:
好圖, 好文.
下星...(恕刪)


天氣好真的是讓人無比醉心的好形成呢!預祝大景入袋


isheng5238 wrote:
+5
沒看過文筆這麼...(恕刪)


感謝聆賞,大自然總是會贈予我們許多感動與洞見

emes wrote:
好文美照乐游记,推起...(恕刪)


感謝聆賞,承蒙不嫌棄
厲害的照片,南橫沒斷前也去過一趟天池,路上的雲海至今難忘
好適合當桌布!
寧靜的美

nathanlai wrote:
厲害的照片,南橫沒斷...(恕刪)


此天池非彼天池!

nathanlai wrote:
厲害的照片,南橫沒...(恕刪)


奇萊南華應該不會走到南橫才對呀

EDrEDr wrote:
好適合當桌布!
寧靜...(恕刪)


能讓作品攻佔您的電腦/手機桌面,是小弟的榮幸

rc13 wrote:
此天池非彼天池!...(恕刪)


是啊,應該是大大誤會了
看到一半就先來按讚!

nick002397 wrote:
Equipment&...(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