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恭喜老爺 賀喜夫人
讓人望穿秋水 久違的~
E環 APS-C 新鏡

Sigma E16 F1.4 DN
SR5

nokishita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貌似也有m43版本
Sigma E16 F1.4 DN for APS-C 近日發表
2017-10-24 8:06 發佈
byrianshih wrote:
恭喜老爺 賀喜夫人
...(恕刪)

讚喔~這顆等效24mm很實用
期待出FF鏡啊
byrianshih wrote:
恭喜老爺 賀喜夫人...(恕刪)


終於!真的是望穿秋水!不但光圈是1.4 還是廣角鏡!!!

A6500的最佳伴侶! 希望售價不要高過頭!!! 覺得很可以!!!
好棒的規格!!

期待實拍水準還有訂價~

byrianshih wrote:
恭喜老爺 賀喜夫人...(恕刪)


剛剛在日本正式發表了,官網有資料了,好料十足!也有簡易防水塵膠環設計

https://www.sigma-global.com/jp/lenses/cas/product/contemporary/c_16_14/
這顆鏡頭不錯如用在m43上有點浪費吧
https://www.dailycameranews.com/2017/10/sigma-announce-16mm-f1-4-dc-dn-contemporary-lens/

mailman20037 wrote:
這顆鏡頭不錯如用在m43...(恕刪)


其實還好~ 邊邊剛好切掉~ 留下畫質最好的中央
rambo747gto wrote:
其實還好~ 邊邊...(恕刪)

假設作較大成像圈的鏡頭,給較小感光元件使用,這樣一方面確實原本感光元件使用位置是較中間,通常素質較好光學部分。

但是要知道,另外一方面,由於感光元件較小,原始投影在感光元件的影像較小,所以要被放大比例也提高,也就是對於鏡頭解析力要求也提高。



反過來說,如果成像圈一開始就定義比較小,那麼整體光學修正難度降低,因此小成像圈可以設計更高解析與素質較好鏡頭。
這個也是為何過去那些CANON用戶,明明是APS-C機身,卻去買全幅L鏡,等上了全幅才感受到解放。


那只是因為越大感光元件,因為原始影像壓縮較小,所以放大比例較低,因此對於鏡頭解析要求是比較低。




會專門設計較大成像圈來給小感光元件使用,一者是像移軸鏡等特殊鏡頭,本身光學上就會用到那樣大小,另外就是電影鏡頭,動態畫面對於畫面平順要求比較高,這兩種是等於用錢砸出來效果要求,但也是遵循這樣光學限制。

diffusionless wrote:
假設作較大成像圈的...(恕刪)


大大說的我懂,但sigma這幾年的品質應該還ok,而且APS-C切到M4/3,其實只切掉一點點,加上M43現在畫素最高就2千萬而已

感覺SIGMA也是有把握才同時也推M43版本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