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天的阿里山很美,像一個仕女,罩著一層紗,你看不清,也不需要看清,在那層柔焦背後,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美女,用滴滴落下的輕聲細雨,道出你所不曾看過的阿里山。」「柔柔的霧/還有不甘凋零、與枝枒纏綿悱惻的枯葉/還有雨,被雲遺棄的雨在樹梢,在遊人抱怨成篇的話裡/在葉尖,在每個快門聲響起的須臾裡」如果說晴天的阿里山是令人愉悅的,以壯闊的視野、無邊無際的藍譜成的進行曲,讓人感到舒爽和神采飛揚;那陰雨天的阿里山,便像是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抱著琵琶半遮著臉,若有似無、鏡花水月的眉,若隱若現,撲朔迷離的眼。「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曲調是那麼哀怨卻又溫柔。「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其實陰雨天並不怎麼適合旅遊,尤其對騎車上山的人更是不利,天雨路滑讓犁田(用台語唸會更有風味喔)的機率大幅增加,大霧又讓我們不得不壓低車速,每一次過彎都是兢兢業業,就怕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令整個上山的過程既漫長又煎熬。但令一方面卻又值得慶幸,畢竟整趟旅程都只是飄著輕柔的雨,沒有和傾盆大雨碰個正著,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福氣了。雖然沒有任何一絲陽光突破雲的層層戒備,但這也讓我們嘗到阿里山的另一種韻。也不壞。祝山身為森林遊樂區裡的群山之首,理論上在觀日亭那就能比雲層更高,說不定就能看見這幾天來久違的日光了。不過這次礙於時間緊湊,也就沒機會去祝山一探究竟。到這就要再次讚賞24蔡的放大倍率,不管是花的特寫還是這上面張都有如反掌折枝般輕鬆。這次我們從阿里山站搭火車到沼平,再步行到神木站,最後再搭回阿里山站。幾乎所有位在森林裡的照片,都是在步行途中拍的。火車的車速並不快,用「散步」形容其實也挺貼切的,畢竟在這樣一處讓人「慢」下來的地方,怎能破壞這股和諧呢?確實稱得上「悠哉」的行進節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進森林之前看到一塊「森林浴」的木牌,然而森林裡時不時就會有雨滴從樹上掉下來,還真是名符其實洗了一次「森林浴」。老天硬要在這個段落題上一句雙關,我也是不知該哭該笑呢「不堪其擾的花,謝成一片死寂,葬在比地平線再更低的地方」「筆直的樹是引導線,沿著樹向上看,那裏有樹梢,和霧交頭接耳的雨露,在更上面是一層摻著灰色的潔白,和樹林裡喧囂的寧靜。」回到作品上,其實最近正嘗試著加入些「人」的元素。一張照片裡的人之所以常常會是焦點,是因為這些不受控制、走來走去的生物常常會是跳脫出背景的角色,因此運用得宜能發揮其點綴之用,讓單純的風景更獨特、更抓讀者的眼睛。這讓我想起卞之琳有首很知名的新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其相對關係的哲學性令人深思。但其實我只是很純粹的覺得可以放在這裡而已。「或許在別人眼裡,或許我們都是風景。」這張是這趟旅程中最令我滿意的作品。用它來結尾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我總覺得它很忠實呈現我們「在當下」的感覺。「舉步維艱,被這場討厭的雨弄得渾身不適,但每次睜眼卻又不得不對這些令人醉心的畫面感到讚嘆。」或許是我想得太多,替他下了過度的詮釋。不過偶爾吹牛一下也挺怡情的,不是嗎?我的專頁:ANN Photography這次就寫到這吧
widther wrote:讚!!有味道。...(恕刪) jamesliao66 wrote:很讚..有FU......(恕刪) 謝謝兩位前輩的讚賞hhc0227 wrote:。來張霧裡看花。...(恕刪) 那天的應該連霧裡看花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