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請教一下,APS-c的鏡頭裝在全幅機上,
一定會有成像圈小於感光元件,造成暗區嗎?
還是不一定呢?
例如 SEL24f18z 裝在 A7,OK嗎???
leohsiung wrote:
各位大大,請教一下,APS-c的鏡頭裝在全幅機上,
一定會有成像圈小於感光元件,造成暗區嗎?
還是不一定呢?
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 , 直接決定鏡片設計的難度
越大尺寸的成像範圍設計難度越高 , 成本也越高
所以 APS-C 鏡沒道理依照 FF 的成像範圍來做
但少數 APS-C 鏡頭有特例 ... 做些手腳勉強可用
E16 + ECU-1 拆後檔板 , 數位縮放 1.3X
E55-210 拆後檔板 , 望遠端
E10-18 某些焦段可涵蓋 FF 成像範圍 , 印象中 12MM 左右??
leohsiung wrote:
例如 SEL24f18z 裝在 A7,OK嗎???
E24ZA 是第一顆 E 環 ZEISS , 很棒
但這顆不管怎麼動手腳 , 用 FF MODE 拍攝都會有成像圈
不過 A7 畫素還可以 , 直接用 APS-C MODE , 還有 1000 萬畫素
有最短 16CM 對焦距離 , 高放大倍率 , F1.8 全開可用
個人認為是很 OK 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基本上,APS-c鏡頭裝在全幅機上,理論上都會有成像的問題?
因為現在我是用NEX 5N,想買SEL35f28z or SEL35f18,價差約一萬元,
考慮之後應該會換A7,所以想買SEL35f28z~
那麼如果是SEL35f18,裝在A7,大大有什麼建議嗎?
我怎麼判斷APS-c鏡頭可不可以用在全幅機上?? 動什麼手腳??
nesy521 wrote:
其實較小的感光元件,
設計鏡頭上也不見得就較簡單.
越小的感光元件若配上與大片幅相當或接近的畫素,
雖然鏡頭因成像圈之故可以縮小體積,
但小鏡頭必須有更高的解析力才能達到銳利的要求.
難度也是相當高的.
其實小弟對鏡頭設計沒有實務經驗 , 瞭解說實在也不是很深入
但今時今日有電腦幫忙 , 技術層面對各家應該都不是問題才對
某些廠曝光設備都在做了 , 那可是奈米等級
而成本說穿了即使秤重賣也得反應到價格上 ... 開玩笑的

關於鏡頭解析力 , 可以稍加說明一下嗎? 順便長些知識
我查了一下網路 , 資訊很混亂 , 多數講的籠統
舉例來說 我知道拿 FF LENS 與 APS-C LENS , 同樣的光學水平下 , 銳利度不見得能贏APS-C LENS
但解析力似乎又包含其他像差糾正 , 而成像範圍越大 , 同時兼顧的難度 , 則呈現非線性的上升
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如果理解沒錯 , 片幅越大 , 對應鏡頭的設計難度也會越高才對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