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額43000日圓,台幣x0.377=16211台幣
當然就沒送什麼電池記憶卡了
考慮了一下a77單機身的售價,在日本A55幾乎只要1/3
我自己覺得A77強的部分,在於AF和有機EL的EVF,這兩點應是關鍵
iso反而稍輸A55,高畫素則對我沒有實際用途
a55唯一的優勢是輕,輕到我可以當作一般DC帶這是好處
換來的缺點就是不紮實,拿起來有塑膠玩具的感覺
至於動畫攝影,過熱的問題A77/A65靠電子防震演算法解決。某種程度其實也是一種妥協
想了想,反正現在也有攝影需求
就在低價時買了A55
剩下的錢,就買顆好鏡頭吧
目前鎖定
16-50 F2.8 目前預定
16-80 F3.5-4.3 第二選擇
16-105 F3.5-5.6 煩惱中
18-250 F3.5-6.3 煩惱中
50 F1.8 預定購入
本身需求在於靜物拍攝(開箱文之類),有Micro需求
外出則為旅遊鏡,沒時間空閒換鏡頭否則老婆會生氣
不知各位如何推薦?
---
第一隻鏡頭已經下訂A16了,明天到貨
大家勸敗第二隻鏡頭吧,第二支預算可以拉高到10萬日圓左右(四萬台幣)
---
a55 iso 1600 RAW下a55較350D勝出,較a77 iso 400幾乎平手(小勝?)
可見a77高iso有多糟糕
另外我沒有a77,我是拿刺客大的彩色雜訊蛇做比較
那張是RAW關閉降噪直出JPG的版本
RAW就是RAW,是感光元件直出的原始資訊,如果韌體加了味動了手腳就不是RAW了
RAW現在這樣,以後也會是這樣。而這樣的結果簡直不能看
如此而已
除非SONY出新機改用NEX5N的CMOS,否則a77我不會買了不管它未來變的多便宜
我沒有拍蛇的圖片,只好找一張差不多光線的水族館水母圖來比較
我知道350D只有800萬畫素
但若高ISO可用,那我反到希望出一片800萬畫素的Exmor CMOS可用ISO直衝25600
至於彩色雜訊蛇的ISO400,請見刺客大的分享文後面的回文(原圖下載)
我比較擔心SONY官方現在有沒有加諸一些壓力在這些專業測試者身上
350D ISO 1600 縮圖

350D ISO 1600 1:1

另外一張350D ISO 1600夜景圖,剛好照台場彩用橋可以看得出各色彩下的雜訊表現

350D ISO 1600 1:1

350D ISO400 1:1注意光線由明亮至暗部的雜訊

---
a55 iso500 1:1 RAW NR強制關閉(400的找不到只有500)

完蛋婊到自己了,原來a55 iso400比早出5年的350D還爛,我這幾年到底在幹嘛
看來我下一台應該買D3s或是D700了,全幅+低畫素
SADAKO1 wrote:
我把刺客大大PO的那...(恕刪)
所以呢? 我可是挑350D照片相同光線環境雜訊最差的暗部層次來比較
另外我只比iso不比解像力,因為解像力還有鏡頭的問題
所以拍出怎麼糊的照片都無所謂,iso都會像照妖鏡一樣現出原形
結論,關閉NR的a55很爛,但a77更慘不忍睹
我不該賣掉350D的我錯了
製程技術沒有飛躍性的進展下,雜訊真的不會飛越性的改善
這次我這次學到的教訓
---
SADAKO1 wrote: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A77 1.02版的韌體看起來ISO的狀況已經好很多了...(恕刪)
看了一下,沒關NR嘛...抹抹抹的抹的好歡樂啊
http://www.lenstip.com/1933-news-Sample_images_from_new_Sony_lenses.html
http://pliki.optyczne.pl/son16-50/a77_fot19.jpg
看一下葉子上的色斑,要是沒抹不知道顆粒會有多驚人?
關鍵字:綠色區塊的低光陰影
而且要是沒移焦的話,很明顯2400萬畫素超出DT16-50這顆新鏡的解像力了,畫面軟到不行
不要跟我說縮光圈縮光圈,要縮光圈幹嘛買F2.8恆定光圈,人家就是要那個景深才買的不是嗎?
FW1.02國外已經有人說這是Finalset
如果考慮到鋪貨和shipping的話,離最後版本大概也不遠了
而且無論怎麼修抹雜訊演算法,RAW依然會是那個死樣子
在不變更硬體設計而單純以韌體的修改下,你期待RAW會有什麼改變,改CMOS供電電壓嗎?(笑)
要是有了什麼改變,那RAW還是RAW嗎?
---
Q:為了麼電子防手震的A77錄影畫面移動時會有頓頓的感覺?
讓我來解釋吧
這就是電子式防手震的罩門了
電子式防手震的原理是採用三軸加速度感應器和陀螺儀來感知震動的方向與力的強度,角度
然後再以這些資料來做動態軌跡運算並做回饋
回饋的方式很簡單,假設a77是2400萬畫素,以16mm下錄影的情況電子是防手震或許會取中央2000萬畫素作為主要畫面,剩下400萬畫素做為動態補償範圍,也就是16mm的廣角被裁切成約18mm在使用
而畫面會停駐不連續的原因在於,機身難以判斷當下的行為是手震還是刻意性的連續移動。
連續移動下機身及鏡頭時機身會以電子防手震的演算法做回饋。
想像一下全畫面中有一個裁切的框不斷的像右移。但沒多久就會移動到螢幕的極限
當機身判斷此行為不為手震時,會用以一個補償演算將裁切範圍修正回中央
問題就在於這個判斷的時機以及修正的方法非常的難以界定
錯誤的判斷,會讓畫面有瞬間跳動的錯覺
所以容易產生錄影移動中定格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買顆有光學防手震的SIGMA OS HSM鏡頭
然後關閉機身電子防手震,應會得到最好的畫質與效果
如果是a55/a33的話,錄影時間雖不長
但畫面不會被裁切,也不會有電子式防震誤判的問題
---
今天去銀座狠狠操了一下a77
結論
這台機器FW1.02有重大瑕疵
途中被我玩當兩次拔電池才回復(AF-S不斷轉動變焦環邊按快門對焦加上無預警關機->反覆數十次->再起不能,不斷連拍->瞬間關機->開機再拍,半按快門瞬間關機開機關機開機數十次->畫面全黑可拍照無螢幕)
另一次是不知道怎麼玩的,竟然玩到電源OFF竟然可以對焦BB聲有螢幕但按不下快門
當掉的部分馬上工作人員就來關切了沒錄影到,但確實出現問題
當場還被誤認為是3C雜誌的記者,現場有點如臨大敵
後來被發現我好像故意想把a77玩當,就有點被勸說可以拍照但是不能錄影把玩的順序與結果
說是測試機不代表最終版本云云
原本想拍iso200~6400回家解也被阻止了,說是非最終版本不能帶走RAW
奇怪台灣1.02都上市了,SONY心臟還真大顆
還是心裡有鬼做賊心虛?
另一個致命的重大缺陷
12連拍一秒打完後馬上關機,試試看要多久才能開機工作
答案是完全寫入記憶卡後才能再開機
而a55則可以瞬間開機用剩餘的buffer空間繼續拍攝
當連拍完關機收工,突然發現又要搶拍的時候
只能說a77只能挫哩等吧
明天我來po一下a77和a55的此狀況下的相關比較
今天這個狀況我有錄影存證
要戰的人,來戰吧
說平常不會這樣用相機的人,請先了解一下壓力測試是什麼東西
在很多極端的情境下,不自覺間就會以同樣的方法使用像機,尤其是職業使用者
SONY A77的FW Team,加油好嗎?




---
a77連拍後關機再開的測試影片來了
你們真的覺得這樣是OK的嗎?
a77必須要等到buffer完全寫入記憶卡後才能再度開機
這次測試buffer拍滿關機後,我最長等了快30秒才能開開機再拍
我覺得很不OK,因為我常常連拍完立刻關機節省電力等待下一個拍照時機
另一方面,a55在同樣使用下連拍滿後關機再開可以瞬間開機使用剩餘buffer繼續拍攝
這部分晚上我再補影片
另外補上選單延遲的測試
---
這樣說吧,我曾經在Embedded領域工作多年
這個領域除了拍照以外,系統結構跟像機十分相像。都是屬於封閉式RTOS
每一個產品要release(alpha,beta)之前一定都要作壓力測試
簡單來說壓力測試就是不合常理的暴力使用,甚至包括摔機和物理破壞
目的就是要找出非正常使用下會產生的BUG,再讓韌體的人去修正
平常當然沒有人會這樣用。但難保在不注意間的操控突然滿足了產生當機的必要條件就死當了
重點是要找出錯誤的邏輯,並不是一定暴力使用就一定會當機
一個邏輯錯誤放著不管,後面可能會牽連更大一團問題
在一個穩定的商業系統中,這是不允許的
更何況有很多關鍵控制器更是人命關天
不懂壓力測試,好歹也google一下這是什麼東西
SONY使用者的確絕大部分都不會這樣用像機,我自己也不會
但壓力測試的確有其必要,也助於產生一個更有信賴性更穩定的系統
這部分,目前a77不合格
就是這樣而已
其實說起來,日本還是會把好貨留在國內賣
以這次a77來說,日本上市應該是1.03或是更高的版本
台灣就只是先拿beta版出來堵sony fans的嘴罷了
如果以我以前工作的標準,現在這種版本介於alpha和beta之間,根本稱不上穩定
話說,以前IBM Thinkpad商用筆電完全不修改直接送軍規測試還差點過關
你以為MSI,技嘉之流的送過去做相同測試會有什麼結果?
在我看來,DSLR中階機大約就需要有克服軍規條件使用的水準才能拿出來賣
不然防塵防滴是做心酸的嗎? 戰地記者掛著相機奔走跑跳碰像機壞了要幹啥?
---
老實說,從頭到尾我只批評a77/a65的iso
並自認是在合理的範圍去評論,亦有其根據
我喜歡追尋極致器材是本人的生活美學與興趣
至於這麼多人要跳出來對本人人身攻擊,個人感到相當無奈
對於本人汙衊,誹謗的人,放心好了
在和於中華民國刑法的範圍內,你們一個都逃不掉的
還好剛剛拍照拍的早,晚一步證據就被扔到回收區了
隨便形容他人為躁鬱症與老鼠屎的,已經有判例出來了
對我說過這個關鍵字的自己小心吧
這麼喜歡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上加一條前科就請自便吧
判例
---
另外,如果你看不爽我的言論
請把本人加入黑名單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