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測試A33的畫質...都把圖放大來看..
今天發現一個問題...
用Raw+JPG 照相...
同一張照片(相同檔名)...竟會JPG比RAW清楚??
舉例來說.... 用小菜的16mm照50M外的車子..
JPG的車牌可辨別..但是RAW中的就模糊了..
這應該沒對焦的問題..(同一拍照時間..)
RAW/JPG檔用PMB看..
有大大知道是何原因嗎?...
我看過好幾個RAW+JPG 都是JPG優...怪怪!
jimtsai wrote:
最近測試A33的畫質...(恕刪)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 就是為了全面掌控影像的表現方式。當您使用 JPEG 格式來拍攝時, 相機內建的軟體會使用預設的設定值, 來產生彩色的影像, 然後再使用 JPEG 壓縮演算法來進行壓縮。有些相機可以讓您針對轉檔作業進行一些參數設定 -- 像是選擇 sRGB 或 Adobe RGB 作為處理色域、銳利化設定值、甚至可能有色調曲線或對比度設定等等 -- 不過, 除非拍攝行程十分悠閒, 否則應該是沒啥閒功夫在相機上依據一張張的攝影條件, 來進行這些參數的調整;因此, 您多半會將相機的拍攝表現模式, 固定在某種模式上以便使用。JPEG 格式提供了可接受的有限編輯空間 -- 它會將大塊面的色調與色彩, 轉移成明顯的 8 x 8 像素方塊, 這也是 JPEG 壓縮法的基本形式 -- 同時 JPEG 在亮度資料的保存處理上, 也表現得相當不錯;只是它會毫不留情地壓縮色彩, 使得在皮膚的色調與細微的漸層部分, 容易發生一些無可避免的問題。
然而, 當使用 raw 檔格式來拍攝時, 您可以在前述轉換過程的各方面, 取得對拍攝表現方式的控制權。在使用 raw 檔拍攝時, 唯一會影響拍攝結果的, 只有 ISO、快門速度、以及光圈大小而已;其餘的所有事情, 都可以在 raw 檔轉換時再加以調整。您可以自由地重設白平衡、色度運算、色調反應、以及細節表現 (銳利化處理及雜訊減少), 並且在有限的情形下, 甚至可以重新調整曝光補償 。
轉載於 http://www.flag.com.tw/page_2005/edm/994/994-2.htm
我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jacky.s39/blog1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