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E鏡畫質的理論??

相信玩家都知道

以畫質好的鏡頭來說當然是定焦優於變焦,最差是變焦倍率大的旅遊鏡(如18270)

鏡片越少畫質當然越好

為何NEX的E鏡不是這麼回事

而且是全部相反

變焦倍率越大畫質越好

以理論來說究竟是..?

以我非常不專業的看法來說是在於鏡片大小


E鏡畫質的理論??

如紅圈處可知畫質越好的E鏡前玉鏡片越大

而定焦鏡片為最小

49口鏡已經夠小,反而鏡片更小到一個地步

而且不是微距,為何這樣設計

或者說一切都只是為了成本考量?
2010-09-23 9: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理論 E鏡畫質
光圈口徑 = 焦(段)長 * 最大光圈比 (例如 f1:2.8 --> 1/2.8)
這和畫質扯不上邊 ~ ~ ~
看這張廣角鏡頭口徑只有40.5 mm (光圈口徑如同上面公式)
拍的畫質解析度可不是大口徑的比得上的...

說這麼多,其實是想告訴樓主, 影響畫質因素很多
鏡片材料,製作精度..等等...但口徑不在裏面

沒錯,口徑只影響進光量,人家Pentax餅乾鏡也是小的要命,畫質卻也一點都不含糊阿
雖然說口徑應該沒有絕對的關係
不過16mm/2.8如果用以前的標準來看,有效像場是應該大打折扣一番的
用在4/3都不一定及格
像場和鏡組光學設計關係大一點
雖說理論上,像場愈小, 口徑可以設計得愈小
不過口徑此時為果, 不是因 ~~~
正想回覆這篇文章,剛好看到twfriday大po的這張照片,應該是福倫達鏡,
最近阿福家出的手動鏡,前玉也是小得可憐,可是畫質卻讓很多人驚艷,
所以我想,問題並不是在前玉大小唄....
rossiglobal wrote:
鏡片越少畫質當然越好...(恕刪)


這是聽誰說的啊?還當然咧......
MOUSE73 wrote:
這是聽誰說的啊?還當...(恕刪)


你不知道嗎?
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清楚
還說的理所當然
rossiglobal wrote:
你不知道嗎?最基本的...(恕刪)

囧...這樣那大家就做單鏡片設計就好啦
為什麼單鏡片會變雙鏡片,而雙鏡片變四鏡片
為的當然就是提升畫質阿
電影鏡頭畫質好的跟什麼一樣,鏡片也多的嚇人

另外口徑大小跟畫質也沒有絕對關係
微距鏡的鏡片口徑都比較小,但畫質都比大鏡片口徑的好上不少
這又要著麼說?

重點還是要看在光學設計與產品定位而已
小弟不才,01這裡寫過篇 "不專業比較SEL18200 vs SEL1855", 經過這測試有感而發。

因NEX的法蘭距離太短, 好像說是18mm多, 比GF-1的22mm(有錯請指正)更短, 在配合餅鏡時感光元件會遇到光線吸收量不足苦惱。

估計那顆餅鏡16mm為啥是品質最差,該是鏡身太短造成斜角光線不足,導致四角成像模糊一片。 當然如果有天蔡司或Sony G鏡系列重新開發一支16mm餅鏡,肯定會把這技術問題克服,只是 "小朋友"也會花很多很多張呢!

跳到了18-55mm那顆,因為鏡身較長,入切四角位置光線之「斜角度」較大 (趨向於90度角),沒有16mm時角色過於少...(近乎銳角), 光線量已經比較充足, 所以整幅畫面質素也有所提昇。

至於最後18-200mm不用說也知道,鏡身即使縮短時也比18-55mm長不少,自然感光元件四角吸收最多光線(入切四角位置光線角度最大, 更為接近90度)。 還有SEL18200鏡片組成--- 4 片非球面鏡,根本已超越了套裝Kit鏡的製作水準和成本,成像品質也應該是最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