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A330的影像故事-平溪。黑金與光明

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些許故事,拍下它希望也能記錄它;若僅是當作影像留存下來,一旦不復記憶,照片就只是照片而已。
為了讓照片中的元素更豐富,更具有生命力,就利用這次參加SONY、台鐵、雄獅旅行社共同舉辦的主題式攝影旅遊活動「平溪。黑金與光明」的機會,將影像中的故事逐步帶給大家。
使用的機身是SONY提供的DSLR A330,鏡頭是SONY DT 18-55mm F3.5-5.6 SAM與SONY 50mm f1.4。
歡迎大家手邊有珍藏的影像故事,也能一起共襄盛舉!!

2009-07-15 23:11 發佈
菁桐,老一輩的人稱呼為菁桐坑,是因為這裡是台陽煤礦最大採煤礦區,曾經是一坑一坑又一坑。菁桐車站是平溪線的終點,亦是台灣目前僅存的四個木造火車站之一,建於1931年 ,站內保存有電氣路牌閉塞器和手搖電話等具歷史價值但不再使用的老物,如果你有蒐集硬紙車票的話,別忘了趁早購買,因為菁桐站售票系統即將要電腦化了(小弟也趁機買了一張留存)。





石底大斜坑位於菁桐車站對面的高地上,是平溪線上最大的煤礦坑舊址,石底大斜坑挖鑿費時三年,以15度向下挖掘,深度達9百多公尺,將近兩座台北101的高度,以每下降1百公尺溫度上升0.6°C計算,地面溫度28°C,礦坑底溫度達33°C以上,更遑論夏季經常超過30°C的天候。大斜坑將台陽公司石底煤礦一到五坑(為求吉利並無四坑編號),各坑之煤炭集中自石底大斜坑搬運出坑,改變了原有的坑外搬運系統。



目前礦坑已封,礦坑外的辦公室、物料倉庫等建築多已斑駁傾頹,任由時間刻鑿出他的歷史價值,大自然也重新尋回他的生命,你會發現在各建築物外牆,白龍樹竟根附其上生長著,其中幾面牆因多棵白龍樹攀附生長,承受不了颱風的風壓,多已倒下。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
一張有故事的照片更是會令你回味很久
彷彿時間回到拍照的當下
當時的感覺 周圍空氣的味道
都一一浮現在你的腦海......




好文 推~~~~

草田兄再多PO些照片分享吧~~~

My flickr album: http://www.flickr.com/photos/dt-image/
草田的魔爪也向01伸手來放毒了啊~~~

推一下


雖然沒跟到
mimialing wrote:
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些許...(恕刪)


來這邊放毒是很過分的一件事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選洗煤場位於菁桐車站北上方,建於西元1921年(大正十年),台陽礦業公司於1935年(昭和10年)開鑿石底大斜坑,將所採煤礦集中於大斜坑運出,以連結選洗煤場,並簡化產煤及坑外運輸。民國92年與太子賓館、菁桐車站、石底大斜坑同列為台灣歷史百大景點之一,現由商家經營碳場咖啡。今昔洗選煤場對照,人事景觀皆非。



日本超過十公尺的礦脈才有開採的價值,在這裡只要有一公尺的礦脈就得冒著生命危險去挖。在平菁橋前佇立的雕像栩栩如生地告訴大家台灣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有這群礦工們默默的用血汗創造奇蹟。

菁桐還有個地方充滿異國風情,就在菁桐村中保留一批傳統的日式建築,流露出濃濃的日式風格,這些日本宿舍是依據職位高低來分配,位於菁桐坑旁的臺藉員工宿舍稱為「北海道」,礦場高級主管住的宿舍稱為「東京」,最高的獨棟大宅為礦場所長住的宿舍,稱為「皇宮」,目前尚有住家居住於此經營民宿與茶坊。皇宮所在的位置,還可以近看台灣的富士山,稍微紓解當時日本派駐台灣員工思鄉之情。




回到菁桐車站,站旁鐵路局閒置之舊有員工宿舍,經整修閒置之空間後,用來展示煤礦業歷史照片與採礦工具,現名為菁桐礦業生活館,該館外圍攀附著爬牆虎,讓人不禁想一窺館內的風貌。戶外表演台薩克斯風正演奏著望春風、四季春等台灣名謠,一位小女孩正好奇的從窗外探頭觀望,妳所探索的世界可曾是台灣黑金的傳奇,如果有興趣,我可以在悠悠旋律中化身成我的礦工舅舅說給妳聽,當旋律停止,外面的世界才是妳展翅的天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