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重點如下:
第一階段:重新設計
第二階段:感光元件測試
第三階段:最終成品量產評估
目前在生產製造第二階段的感光元件
還沒有未來的"感光元件生產的具體時間表"
看來應該還有得等了
jly wrote:
如果是全幅x3 ,三(恕刪)
我一直很好奇,手機目前主流的多合一技術到底能不能達成X3當初設計的需求…目前手機都是4合1、9合1,馬上就會有16合1了(200MP),但是始終都是RGBG排列,無法避免Bayer陣列猜色的根本
如果做成9合1,但是排列改成RGB呢?是否能根除猜色問題?又是否也能根除以往X3的高ISO可用度極低&超級耗電的問題?
原始的Bayer排:
G R
B G
主流的4合1排:
GG RR
GG RR
BB GG
BB GG
我疑惑可不可行的9合1真實RGB排:
R G B
R G B
R G B
這樣應該能做到跟X3一樣不需要猜色,同時又跟傳統Bayer一樣高ISO可用&只有一片CMOS的耗電量吧?
featheringer wrote:
是否能根除猜色問題?
猜色?單一受光點CMOS面積大了,藉由拜耳式三原色濾鏡[相鄰參考]擷取色彩的機制,才有"猜"的顧忌存在。當單點CMOS小到肉眼無法判斷時,就沒有猜不猜的意義了,因為所謂的隔壁一點,與本身一點在肉眼上可視為重疊,Bayer式RGGB的錯位排列,導致最後該點色彩真實性的差異,在人眼中看來並不存在。那只有機器與實驗室研究的意義。
Foveon 感光元件把三色濾鏡重疊,雖然物理上是"同一點擷取到三原色",但第二層第三層的濾鏡因上層的阻擋,所接受的光"值"難道就沒猜的成分?下層是"隔靴搔癢、隔著簾子看美女"啊~ 擷取的光線也不是"原始裸視"的數值啊~所以這種機制三原色所計算出來的色彩,就特別"原始準確"嗎?未必吧!?
哪一種感光元件成本較低、技術上容易產製、拍出來的效果市場可以接受、有發展潛力、總體平均值具有競爭力...即可。攝影人要的是照片成果,心中介意的是器材取得成本,不是物理理論。
喜歡Foveon X3感光元件所拍出來的效果並無不可,但也必須付出相對的代價。而且,又不是只要是採用Foveon的相機、隨便拍都有高人一等的好照片。即便採用X3感光元件可以獲得"較真實色彩",但這種微幅差異,對整個攝影實作結果來說影響也非關鍵,反倒是高躁點的副作用惱人較多,不然也不會走向式微。最要緊的是,多數廠商認為不划算,沒競爭力沒發展性,這種商品就會難產,你再喜歡也沒用,商場規模不成氣候,注定路越走越窄、變成一種特規用途,除非有革命性突破,否則敲碗是沒用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