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 DP1.
最近開始玩底片機, 除了底片之外的原因,
其實是各種大小與比例的片幅, 56mm * 56mm, 65mm * 24mm, 44, 69, 612, 617, 624, 45, 810...
其實是各種不同攝影型態的相機, RF, TLR, Waist level finder, View Camera, Pin hole, 搖頭機, xpan, lomo, ...
於是我想到 Sigma 的 Foveon 如果能重振這些逐漸在萎縮的利基市場, 或是接受這些流失的人口:
(a) 正方形片幅: 創造數位小哈蘇迷市場, 同時又可提昇總畫素.
--- 最直接可做的 20mm * 20mm 的感光元件. 目前APS-C的鏡頭應該作得到.
--- 接下來 30mm * 30mm 的感光元件, FF 的鏡頭應該作得到.
(b) 寬幅片幅: 從 16:9 到 2.5:1 的比例
--- 像是 24mm* 13.5 mm (APS-C), 38mm * 16mm (FF)的感光元件
(c) 非栽切的雙格式感光元件 (十字型)
--- 例如 24mm * 12mm (2:1) 加上 20mm * 20mm (1:1) 兩種格式並存的十字型感光板 (小APS-C)
--- 例如 36mm * 24mm (3:2) 加上 30mm * 30mm (1:1) 的感光板 (FF),
(d) 搭配做 TLR 的觀景設計,
--- 明亮, 有立體感的觀景窗, 不耗電.
--- 或者沒有第二顆鏡頭, 但把LCD做在上方, 而機身做成正方形像磚塊, 剛好涵蓋著鏡頭的長度, 讓鏡頭不太"凸"出.
我倒不覺得機背的市場性是足夠的, 上面說的都是整台的DC相機(均非DSLR). 或許 Sigma 弱的就是做機身. 那就當作是我的幻想吧.
或許還有不少我遺漏掉的族群會對於使用 Foveon 有興趣吧. 本想給 Sigma 提案, 不過找不到合適的窗口. 用意只是推 DP1 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