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ony家長久以來的忍受(沒這類鏡頭可用),「凍未條」……改策,買下Bigma 20mmF1.4 ART for Canon + MC-11轉環來套上Sony A7Rii以擴展使用:就此上架,讓大家一起來秀圖講經驗共享之。
本想有這大頭後,給它縮幾個光圈來拍星河,也有足夠大,才會叫人滿意,沒想到經以下各級的實拍察看,在最大光圈F1.4下仍然超萌……,啊也就是每一級都可實用,尤其在暗角上還要仔細看,才能發現在F1.7以下免強可感;以下圖片都為原始圖,手持在P模式下先用ISO100、EV0鎖定天空,再調滾輪依顯現最大F1.4到最小F16一一拍下:(上傳採原味縮圖不銳化;RAW+Jpg之M)F1.4F1.6F1.7(怪怪不是1.8)F2.0F2.2F2.5F2.8F3.2F3.5F4.0F4.5F5.0F5.6F6.3F7.1F8.0F9.0F10F11F13F14F16共有22個光圈值。
手持近拍大光圈測試,Bigma這把頭其AF最近對焦距離為27.6CM,改用手動對焦約可低於20CM,也就是放大倍率可以更大。再加了轉接環後總長度就約有這一長度,所以拍攝時幾乎可貼物而拍:(原始圖上傳不銳化)F2.8F2.8F2.8F2.8F1.4F1.4F1.4F1.4F1.4F1.4F1.4(這張沒拍JPG由RAW轉出)以上各圖點一下,彈出的就是它們在相機上的原圖。
7月15日合歡石門山拍星軌第一咔剪影(時間約20:00開始)EV 0EV 2.07月15日合歡石門山星軌各情境(總耗時間約4小時、刻意採用F1.4來看效果):此芭樂點方向竟然是飛機的航道!(完整的每30s一咔,有125次之多,因都用F1.4路面暴掉很多次,但都沒有刪除,以確保星軌的完整線條;要是把它遮蔽就會缺損如下一圖。)以下由F8.0~F1.4不定合成,有刪除過曝者,而ISO在50~125、每一咔時間有30s、5min、10min等(主要是朝勝者多來車停靠待慢在影響)。以上都選縮圖秀出,各圖點按一下,可得原圖。
7月15日這天,月亮預報要等隔天02:19才會下山,在結束拍星軌後約當日24時,打包回府前就順便撿一下屁股後方的銀河,同樣用F1.4來試感光效果,確實有感到大光圈的非凡,但這是在有月亮(在右側避開)的光礙下強拍,銀河的明顯度就差了:F1.4、ISO400、S30;F1.4、ISO800、S25;註:圖為相機上的原生JPG,同樣點按可得原上傳圖。
看了都想買了只是還想知道逆光或側光,光斑會不會很嚴重不然現在SIGMA 12-24 4.5~5.6 II光圈真的好小好小光圈1.4~16正確來說只有七級1.4~2~2.8~4~5.6~8~11~16八段 七級
andy0406andy wrote:只是還想知道逆光或側光,光斑會不會很嚴重..(恕刪) 我買它主要是作拍星河跟作近拍(有大光圈和可有大張力顯現夢幻後景)為主,但到目前就急著到合歡山拍兩次,第一次7月12等到13日清晨回家,第二次7月15再上天氣雖好但有月光(光礙大),關於這:1.前有7月15的銀河圖,在右側有綠點,這看來比Sony SEL1635Z和Canon1635L ii都小很多。2.7月13日等到變成拍晨光與Sony SEL1635Z有當場換鏡頭對比一下;(用P模式鎖定天空調到最小光圈直幹)Sony SEL1635z在20mm/F22時(看左半)相機上的原圖手機Auto HDR處理Sony SEL1635z在16mm/F22時(這張應該鎖天空跑掉了)手機Auto HDR處理(看下半,這要是天空不暴會有大大完整的一圈大光暈)Bigma 20mm/F16時(為何不給到F22?)
andy0406andy wrote:看了都想買了只是還...(恕刪) 再看Sigma 12-24mm/F4.5-5.6 II HSM for Canon,這天就真有不錯的無月天空,但它在中間地帶也有生成光暈不小:7月1日的10分鐘一曝原圖;(只拍這一張也是作測試,後就趕快落跑,太涼了5、6°C而已。)裁切與調亮裁切與調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