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令我意外的是它各焦段居然都頗準,
暫時是不需要調焦了.....
基本上它算是支晴天鏡,
光線充足下對焦頗快、但光線不足就比較容易拉風箱,
算是Sigma的通病吧?
鏡身上的C1 C2切換鈕可用USB Dock自訂模式,
目前C1設快速對焦+防手震加強畫面凍結,
感覺有比N256快。
防手震的話感覺比N256差一些,
畫質部分光圈全開下個人感覺比N256優,
這點我有點不解....
為啥4倍變焦會比2.5倍變焦的畫質還好?
重量約N256的一半(1190g vs 2300g),
輕鬆許多啊......
濾鏡也省了不少錢(67mm vs 95mm),
再來就是裝上遮光罩後,可握著直接推拉變焦,
不用轉變焦環這點真的不錯,方便又快!
拍運動類的應該會很好用。
除了防手震較弱、非恆定光圈、光線不足易拉風箱,沒得裝腳架環之外,
不到22K(鏡頭21900+保護鏡1600入手)的價格能有這種表現說真的頗超值啊!
最後補張房間內的測試照,對焦距離1.6m
截圖:

JPG直出: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好詩、好詩...
雖然篇幅略長,但想想還是用回文的方式就好
文長圖少,請各位不吝指教,感謝賞文
一、前言
最近也購入這隻SIGMA 100-400mm Contemporary(以下簡稱S100-400)
問了北部各大相機店,有問到的全都是公定價,新台幣21900元
不過這支似乎賣得很好,多數店家都要叫貨,最後去了有現貨在店的老牌水貨商億華
到了現場客人變好少的億華,摸到鏡頭實品後,接上相機把玩一下,也懶得測焦了
根據多年經驗,單反不準焦才正常,隨便打了一張,果然對焦點有前移
店員問我要不要換一隻,我覺得算了,下個月去台中再順路去恆伸調,暫時用機身調焦就好
二、文獻回顧(?)
我的相機是6D,買這隻前做了些研究,查了幾個國外評測網站和論壇
多數結論是:「畫質很好、追焦不太行、防手震沒感覺、沒腳架環是缺點」
畫質部分,Dustin Abbott的評測甚至認為,這隻的畫質比大白兔好
評測網站Lenstip所測出的MTF50,顯示出與Dustin Abbott相同的結論
(另外Photozone站長說他拿到鏡頭了,日後應該會有評測文)
追焦不太行這點,這部分Dustin Abbott的影片有與大白兔一起追焦拍狗
當S100-400在狗狗亂跑而大脫焦時,大白兔依然張張準焦
Dustin Abbott表示,測試的時候已更新鏡頭韌體了,顯示這管對焦不能和原廠比
沒有腳架環算不算缺點,個人認為,對普通人顯然是個缺點
一管1100公克的鏡頭,加機身都要2公斤了,長焦又更要求手穩
但可能因為我有練健身,又習慣用長焦鏡,我覺得這管拿起來還蠻輕鬆的...
SIGMA當初介紹這款鏡頭的時候,社長有說設計者是鐵鳥迷,希望能做個方便手持拍攝的長焦鏡
(社長表示:該社員的Presentation非常厲害,好吧,那就做這顆了...

另外要特別提出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這隻的望遠端最大光圈是f/6.3
對Nikon用戶來說這不會是問題,Nikon的對焦系統很強大,連D610都支援f/8.0對焦
但對部分使用較早期機型(像我拿的6D)的Canon用戶,他們可能會陷入恐慌
因為規格表只有寫中央f/5.6對焦,附贈一小行但書:超過f/5.6不保證自動對焦能正常做動
這隻在望遠端的光圈是f/6.3,會不會買了發現無法對焦或難以對焦
關於這個問題,在Sigma推出18-300mm時曾討論過
結論是似乎沒有大影響,原因有以下兩說:
其一說是,f/6.3光圈只比f/5.6小三分之一級,這個進光量差距,可能只讓對焦穩定度從100分變85分
其二說是,副廠鏡頭會騙機身,在望遠端光圈超過f/5.6時,還是讓對焦系統強制啟動
而我也看到很多國內外網站的6D使用者,也購入這隻S100-400,且並未反映對焦問題
看來光圈問題顯然影響不大,但實際使用狀況,會在接下來的鏡頭使用心得詳述
三、使用心得
鏡頭入手後的隔天,順便用Sigma USB dock做了superhby前輩建議的設定
「C1設定精準對焦+防手震凝結、C2設定快速隊焦+防手震凝結」
意外發現能設定的東西還滿多的:全時手動對焦的介入時機、對焦範圍限制...等等
設定好之後,就懷抱著有新玩具可以玩的心情,出門試鏡頭了
早上去了熟悉的台七乙9K拍追焦,下午去桃園機場挑戰生平首次拍飛機
首先,來繼續剛剛沒完成的對焦問題吧
在光源充足時用望遠端拍照,對焦還滿快的,只比瞄到就有的小小白略慢而已
接著切換追焦模式,如同Dustin Abbott的心得所述
追焦的反應沒那麼好,要花點時間適應鏡頭做動時何時會準焦
如果習慣鏡頭習性+只用中央點對焦,基本上拍追焦沒有什麼問題
必須要說的是,對焦範圍限制太重要了,這也是我放棄70-300L的原因
這顆鏡頭開全段時,有微小機率發生迷焦情形,打開範圍限制後就沒遇上了
但到了室內,光圈超過f/5.6時,對焦速度就急遽下降
就算只用中央對焦點,迷焦的情形依然非常明顯
周圍對焦點的話,雖然還是可以對焦,但對的非常慢
整體來說室內233mm以內(光圈f/5.6的最大焦段)還算能用,超過233mm請不定時用手動輔助對焦
(補充:f/5.6的範圍從111mm到233mm,以下f/5.0,以上f/6.3)
快速對焦和精準對焦的話,說真的,大白天用起來完全沒差
要黃昏又下雨的時候,才有這兩個數值是不同設定的感覺
總之這次用完,我應該會常駐C2快速對焦+防手震凝結這個設定
再來講一下防手震,原廠預設的防手震參數,在觀景窗不是很明顯
所以我幾乎都用C2開啟防手震凝結,這時觀景窗就會不時出現防手震作動中的畫面
恆伸說更改參數只有在看觀景窗的時候才有影響,本身防手震的級數並不會跟著改變
自己使用感想,在400端時,快門1/100還沒什麼問題,再下去就不一定了
然後講一下鏡頭設計,推拉式對焦有助變焦時的手持穩定
但我發現,遮光罩反裝時推拉變焦環,重心會比較靠近相機,更方便用推拉式對焦
這時也能順手用手掌根部去撐住鏡頭底部,也更有利姿勢穩定
而且這時遮光罩剛好可以蓋住因變焦而突出的內部鏡筒的一大部分,避免手指接觸內部鏡筒
不過這部分,可能只是個人適應問題,或許過陣子就習慣了
鏡身重量1160公克,拿在手上略為重手,整體鏡筒的重量分布還算不錯,不會頭重腳輕
對焦環轉起來手感不錯,對焦行程滿長的,從最近對焦轉到無限遠大概四分之一圈
鏡頭質感和以前拿過的SIGMA 18-35 Art相似度頗高,沒有塑膠鏡頭的廉價感
加上USB dock有一堆功能可以調,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Contemporary鏡頭
最後講一下鏡頭使用場合,這次有拍飛機、有拍追焦、有拍水鳥
整體來說這顆鏡頭的最佳使用場合,還是就如同他的設計目的,是在拍飛機上
生平首次打鐵鳥,覺得像飛機這種大型移動物體,或許對焦精準度的要求就沒有拍追焦這麼高
所以SIGMA在此設計基礎上,就可以稍微在對焦和防手震上省一點,也有利輕量化
拍追焦的話,這焦段足夠讓你躲在樹蔭下狙擊來車,算是最大優點
這隻拍追焦沒有說很難用,就是焦段太夠用了,400端正常情況下用不太到
對焦速度在某些特殊狀況不太夠,例如拚低速快門,這時還是建議用小小白IS,以大幅提升成功率
拍鳥的話,這隻鏡頭配APS-C機種,等效焦段可以到640mm
或許是個輕量化和高CP值組合,但沒有腳架環、用增距鏡後沒有AF,是兩大缺點
全幅機的話,400mm打鳥還有些勉強,我去河堤拍水鳥都覺得不夠長
不過去動物園拍鳥籠裡面那些珍禽異獸,應該會非常好用
有100-400mm這個焦段,會讓你的拍攝題材變很多,除了飛機、水鳥、追焦
下次有機會還可以去汐科車站拍火車,或是去拍桃園捷運之類的
也可以帶去棒球場拍球員(順便拍LamiGirls),這體積應不至於影響其他觀眾
不過這隻沒有防塵防滴,去海邊拍比基尼辣妹可能要考慮一下
發色的話,我只能說沒有L鏡濃郁,剩下的描述性特點,個人覺得沒什麼好評論的
成像素質部分,銳利度意外很好,紫邊和色散不明顯,暗角我是沒什麼注意到
對我來說,只論光學水準的話,跟大白兔是同一個水準的
四、結論與照片分享
簡單談一下使用結論,這顆鏡頭的光學素質,並沒有因為價格而妥協
當然這顆鏡頭缺點也很明顯,對焦真的不快,防手震真的不強,有時候會想為什麼不弄個腳架環
但在挑剔它的缺點時,請別忘記這是一隻售價只有兩萬初的鏡頭,同焦段的大白兔貴了快三倍
由於只是想小試個鏡頭,所以只用sRAW檔輕量拍攝
在桃園機場曬太久,回來曬傷又中暑,發懶只想用DPP轉jpg,造成照片細節有些損失
也因為沒有想要看鏡頭發色和成像素質,故圖片都稍微有調整,各位加減看就好

Canon EOS 6D 400mm 1/800s f/8.0 ISO1250

Canon EOS 6D 400mm 1/500s f/9.0 ISO1250

Canon EOS 6D 400mm 1/800s f/8.0 ISO1600
五、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DCfever 用戶心得
Mobile01 Canon討論區的S100-400大樓
Mobile01 編輯吉姆林 官方評測新聞:有5D3配S100-400的對焦速度影片,可供參考
英文部分:
DPREVIEW 心得討論串
LensTip評測 :有測MTF50,可供比較
SIGMA 英文官方部落格 Jack Howard評測文:這篇文用6D測試
Dustin Abbott的YouTube評測影片 :有三部影片,看這部最後結論就夠了
The-Digital-Picture評測:可比較鏡頭大小,也可點Image Quality看畫質比較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好詩、好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