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快訊】Sigma正式發表三顆Art鏡頭「14mm f/1.8、24-70mm f/2.8、135mm f/1.8」以及Contemporary高望遠變焦鏡「100-400mm f/5-6.3」

huaing123 wrote:
這我知道~反正Sony...(恕刪)


過去LAOWA 12mm F2.8就市面上的相機接環都有,但都是如轉接,長度並沒有較短,反而我用LM-EA7去接是最短的。



這顆14mm F1.8 ART我是必敗,不過我一下子12-24二、三代都有,也實在頭痛,有人要收嗎?

comanche2305 wrote: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出100mm macro阿!?
...(恕刪)

這支是最不需要出的吧?? 百微從十幾年前玩相機到現在,幾乎各家每一隻都是畫質非常好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14mm畸變,中間稍有點澎,這倒是好啊!因為拍星河,總是要盡量昂首看,一來下半大變形就可稍修正,嘿嘿嘿…

若再來個移軸不知都好,而大家說缺E環,那就由C轉E來作移軸套件了

wakao0526 wrote:
Sigma果然厲害
C 100-400/5-6.3 DG口徑67mm
比C家100-400、N家80-400的77mm小了一圈
1160g在大砲裡也不算太重

光圈小了半號是事實
C/N f4.5~5.6
S f5~6.3
若結構不變, 光通量提高到C/N的程度, 重量應該會增加300g左右吧

AbdA wrote:
14mm畸變,中間稍有點澎,這倒是好啊!因為拍星河,總是要盡量昂首看,一來下半大變形就可稍修正,嘿嘿嘿…...(恕刪)

我比較在意的是邊緣失光, 這顆14mm似乎超強的, 比Zeiss 15/2.8還少

meridian wrote:
我比較在意的是邊緣...(恕刪)


其實也要看是否設計能夠裝濾鏡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好比現在的即將推出Sigma 14A、Samyang XP14,全部都是凸玉不可裝,不過也是這樣光學性能才能夠大幅提升

如果Z15要做到同樣效果應該要把口徑推到100mm以上了,這時候保護鏡就變天價了

也不會想說都買了zeiss卻要用便宜的大濾鏡來裝,何必呢

這樣想大部分人應該還是寧願選凸玉了吧
azuresea903 wrote:
這時候保護鏡就變天價了...(恕刪)


是啊!

話說我的LAOWA 12mm F2.8它當時就號稱可以裝濾鏡,且會較小會比別人用的更省?
它是可以折下遮光罩的,再換用它的專用濾鏡架來裝,但就發生這樣的事…
1.鏡頭給了但架子遲遲出不來,後打聽到說有出了一批,全部回收再練,因就是暗角克服不了,然在過農曆年後我也收到了,嘿嘿嘿…變成要裝一個圓形95mm濾環者,而方形的就沒變是10CM,也讓我一時高興了一下,但一試才知四方鏡不只有暗角還有左右架框邊。另還預告說可用移軸套件,然一直追問台灣代理商,鬆口說那只是提一下而已;這些我都有作實錄,如以下URL:

LAOWA 12mmF2.8蓋大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5005874&p=1


2.有次去拍銀河時,我是帶Sigma 12-24mm F4.5-5.6II和Canon 16-35mm F2.8L2,這都可通用既有82mm濾鏡(但S家要在18mm以上),而碰到的同好是用Tamron 15-30mm F2.8,笑我說你這頭不能用濾鏡,看他們的後…我問了一下,整個濾鏡架含濾鏡組要花多少,結果是跟我買的C1635L2相當(我全新買37000)。然他們都還不知,我可以輕鬆的啟用上Sky HDR,就解決了…連實體濾鏡都達不到的境界,所以以目前科技言已不必要了,請看以下…
●A7R2 + Sigma 12-24mm F4.5-5.6II DG HSM for Canon
7月1日的10分鐘一曝,只拍這一張就趕快落跑,太涼了5、6°C而已:
合歡石門山星軌


當天象好(都要如此)用它拍星河不會比更具大光圈者遜色的:
武嶺地標


合歡尖山


(6月底買下此鏡頭和MC-11,當日就由台北殺來衝到這些景。)

後來到「南投金龍山」

(夜間天空2s、陸地25s長曝,輕鬆凝結流雲抓住月亮;不然單在25秒下,天空會是一整片的霧茫茫。)

人山人海等到晨光展現



五分山@20170122
(天空2S、陸地30S把黑淒淒的山路曝出來)

azuresea903 wrote:
其實也要看是否設計...(恕刪)


我的就是A7R2+Zeiss 15,一直覺得邊緣不突出才去換Samyang XP14

燈泡頭邊緣就是有優勢,現在這顆待看評價後再決定要不要再換ART
安興門市 wrote:
我的就是A7R2+Zeiss...(恕刪)


這顆我是買定了,因我有用20mm F1.4 ART,它在每一光圈下我都滿意,所以不會擔心所提問題,因它在它之後推出想必多少還會有點進化。

但若不再意差個2mm的焦距,用Canon 16-35mm F2.8L2會較合算而變通大,這不用擔心濾鏡的問題也確實較輕,而35mm端可當人像定焦用;這個我也並用了,然那種14mm焦距會用上F1.8,以我言就是拍銀河才會用到。

另我有用LAOWA 12mm F2.8跟C1635L2比拍銀河,此後我就放棄LAOWA(這大概只勝有12mm的焦距其它完敗;而我有Sigma 12-24mm二、三代還捨不得賣掉二代)。

簡直像白天拍的…
●A7R2 + Sigma 20mm F1.4 Art For Canon
合歡山頂之石門山北極星軌
以Sony「縮時」App拍攝,關閉Movie選用RAW+JPG,每30S一拍,費時100分鐘。
一咔剪影



(點圖片可得大原圖)

這天月亮預報要等隔天02:19才會下山,在結束上拍星軌後約當日24時後,就順便撿了一下屁股後方的,而特別用F1.4來試效果,確實有感到大光圈的非凡,但這是在有月亮(在右側避開)的光礙下強拍,銀河的明顯度就差了:
@F1.4、ISO400、30S


@F1.4、ISO800、S25;


為拍星軌死守等候天象等到變拍晨光

meridian wrote:
我比較在意的是邊緣...(恕刪)


我買20mm F1.4 ART時就有由最大看到最小光圈,邊緣會失光問題這頭幾乎無感,我想F1.8更不會…請看我的實拍心得(我對Sigma很有信心的):

本想有這大頭後,給它縮幾個光圈來拍星河,也有足夠大,才會叫人滿意,沒想到經以下各級的實拍察看,在最大光圈F1.4下仍然超萌……,啊也就是每一級都可實用,尤其在暗角上還要仔細看,才能發現在F1.7以下免強可感;以下圖片都為原始圖,手持在P模式下先用ISO100、EV0鎖定天空,再調滾輪依顯現最大F1.4到最小F16一一拍下:(上傳採原味縮圖不銳化;RAW+Jpg之M)

F1.4


F1.6


F1.7(怪怪不是1.8)


F2.0


F2.2


F2.5


F2.8


F3.2


F3.5


F4.0


F4.5


F5.0


F5.6


F6.3


F7.1


F8.0


F9.0


F10


F11


F13


F14


F16


共有22個光圈值。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