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A wrote:關於這,說實在只能...(恕刪) A大您真的是強人啊 玩攝影果然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敗金路...上面那張該是20 ART吧 果然不錯請教有個人臉書或相片連結網站嗎想多看看您拍的 20ART 實際作品尤其想看海邊攝影的題材 之前借CANON16-35來玩時發現海平面的變形明顯聽說20 ART的變形抑制做得很棒.....
tuesday.life wrote:A大您真的是強人啊...(恕刪) 謝謝,不敢當。20mmF1.4、1635F2.8都還沒正式去拍啊!以下連結是M01在Sony單眼相機討論的,那是假日全家到華山舊址休閒試拍的,以後會去拍星雲再秀。至於Line我一向不用、FB與MASSAGE就只有做親人往來:(這是簡單看各級光圈效果而已,一般大景都用1224、1635、24240)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802232&p=9#60883653
tuesday.life wrote:瞭解了 期待再看到20...(恕刪) 要有超廣,其實您可以買下Sigma的1224II,它在各面都比一代優。先前我是有看過比較,說一代的在變形上較小佳,其實是有被誤解的,因一代出來時大都的人都是還用APS-C機身,再拿來跟二代時大家都用135全幅來比,而造就大家的感觀誤解。又因沒標EX級,更是被錯認的更離譜,前面有說過它是在ART出現前刻誕生,用料完全是目前ART的等級,而盒配完全是高級配法。再秀一張同期的用1224ii拍攝的不一樣情!其在這種環境下,上半可很亮不是問題,因已有+0.7~+1.3EV的感度,但反差超大(地面全黑),即同一時間內只能用到F4.5,以至下半還是會曝光不足(指時間不夠),是光圈太小會造成暗部曝光不足的原因(所以我再找到有F1.4者)。以下這張,剛好有遊覽車羣經過,遇外給地面補了光的效果(也就是可用外力加持的方式之一、這只要是順向不會有光礙問題):12mm/F4.5/ISO1600/30S(這是大家認為凝結星雲最大可用時間,不然會有很明顯的移動軌跡。)註:若是搖黑功夫很行的話,可以用更長的時間,來滿足地面的曝光時間,這我要特別講到,1224凸眼遮光罩不能拆不好搞搖黑,但若是有鴨舌帽的話,全黑或內裡是黑的,就可很適型來作。而它是內收構造的對焦與變焦,外形是恒定不會變動,搖黑更不怕會去觸動到鏡頭。
撇開星芒外~這顆鏡頭的c/p值真的是很高( sigma的類螢石鏡面fld這管用了3片還4片~根本大手筆 )以前拿12-24拍的照片IMG_5273 by 洪 黑皮, 於 FlickrIMG_6246 by 洪 黑皮, 於 FlickrIMG_6110 by 洪 黑皮, 於 Flickr
kidd6971 wrote:真的~1224II...(恕刪) 讚,有同感。不過它光圈縮得很小時,星茫又會成六角的不一樣情,有看過有人很愛,也在大力推這一效果。就因唯一感覺外,第一就買它來拍要有廣廣的星雲,再講一次以後三代來個F2.8恒定,我會很滿足的。
火爆勛仔 wrote:請問你是用那種專接環阿 是A7Rii + $igma MC-11+ Bigma 12-24mm/F4.5-5.6 II For Canon& Bigma 20mm /F1.4 ART For Canon& Canon 16-35mm/F2.8L II。Sony LA-EA3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