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需要文字數量!?
比方說..
所以Sigma 出了這款18-35mm f/1.8,代表你在規格上同時擁有了18mm f/1.8、20mm f/1.8、24mm f/1.8、28mm f/1.8、30mm f/1.8、35mm f/1.8這些焦段的定焦鏡,好啦,你要19mm f/1.8、23mm f/1.8也是可以,反正每一個焦段的最大光圈都是f/1.8.
其實根本沒必要寫這段....相對起來其他作者的文章就比較好閱讀
但就像網友所說的, 該測試的沒測試到...廣角鏡最重要的變形抑制?
其他介紹網站已經看過 MTF, 變形抑制圖..但還是需要實測效果吧!
至於失焦問題?下這個結論也很奇怪..沒上腳架測試..卻說失焦不是相機的問題...(擺明暗指鏡頭有問題)
另外看看鏡頭的發色?請問對比在哪裡?到底是在展現相機的發色?還是鏡頭?
除了鏡頭會影響外, CMOS & CCD 演算法才是影響最大的部份吧..還有設定.
另外我想全幅使用者應該很有興趣知道多少沒有成像圈...(不過畢竟定位是APS鏡頭, 這點算額外加分題)
當然還是感謝您的分享...但我會認為..01 站方的品質應該可以更好...(除卻黑暗行銷的部份)
ki_min wrote:
2012是Sigma...(恕刪)
小弟也同意23樓的說法......
這樣測試"大光圈全開"的畫質.....似乎有些微草率!....
在電話按鍵....本來就是屬於一個"非完全平面"的物體上....進行對焦..
這時在F1.8時....
景深本來就會比較淺!
這種狀況在...N家定焦鏡 50mm F1.8D的狀況下也是會有的! (難道他不夠利嗎?)
小弟是認為.....
實際測光圈全開畫質.....
應該是要找一個"完全平面"來側....
例如...
把"月曆"貼齊......以月曆中的數字裁切放大來看才對!.....
更應該用"手動對焦"+腳架!
否則SIGMA的"解像力"就只有如此嗎?
至少小弟是不這麼認為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