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16.07.18加入原圖]Sigma sd Quattro戶外實拍分享與用後感

除了那個碗的檔案小了點,iso 200竟慘不忍睹,
其他iso 100的照片,似乎也沒好到哪裡去,
檔案特大,雖然平均一張照片大小高達30mb,
但是畫質卻讓我總覺得少了甚麼。

總結,這種成像畫質,不必浪費成本採用foveon x3 cmos sensor.

Kang-Wei Tzou wrote:
除了那個碗的檔案小...(恕刪)


對啊,原RAW檔一張5x mb,很吃容量呢。
我倒覺得畫質算是可以接受啊,感覺上立體感比起Nikon D700/Canon 6D好,而且動態範圍也較高。不過暗位拉光後雜訊比以前的機種增加。
可能Sigma看到很多人說高ISO慘不忍睹,於是在新的Foveon X3感光元件轉用4:1:1的計算方法,不再是真的1:1:1的像素感應。提高高ISO可用值,但就犧牲了原先的驚豔畫質吧。
其實我覺得再上一代(SD15/DP1/DP2)的顏色表現最好,現在的sd Quattro顏色反而沒有那麼鮮艷了。
我也是这样觉得,之前在北海道试用DP0Q的时候发现raw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比我的DP1M少了点立体感,开始有其他日制相机的那种死灰。

小明吳 wrote:
對啊,原RAW檔一...(恕刪)


其實顏色方面進LR套用一下其他家的顏色就好,Quattro 時代 的 Sigma色調越來越清淡,所以會缺乏讓人驚豔的感覺。。
maxwelx64 wrote:
其實顏色方面進LR...(恕刪)


不,重點不是顏色。顏色可以調。

重點是因原本的1-1-1的三層,為了求ISO,改成4-1-1,導致原本的細節喪失,顏色漸層/過度變成不連續的色塊。

不太妙啊。難道要我續守DPM系列與A7S?

或是等SONY 做出比 X3 更棒的感光元件?

hongtw wrote:
我也是这样觉得,之...(恕刪)


對啊,雖然後製可以令相片的灰濛感減少,但是不知為何仍不能調得好像從前DP1的顏色,可能我只是用SPP調吧。

maxwelx64 wrote:
其實顏色方面進LR...(恕刪)


我只是用SPP調啊,所以相比較下顏色沒有早代的Sigma機那麼鮮艷,但清淡也有另一種風格,各有各吧

Joe2001 wrote:
不,重點不是顏色。...(恕刪)


我猜Sigma是因為想提高高ISO可用度和減少電量消耗才會轉用新型4:1:1的感光元件,但可能是新型的技術,Sigma未能掌握得好,導致在第二及第三層感光後出現計算錯誤,暗位會出現明顯的偽色色塊。

這個情況大多在暗位才會出現,我發現就算是沒有拉光到暗位,顏色色塊亦會在相片中出現,而且不難看到(當然全黑位就難以發現吧)。
另外,在暗位的純色位置亦較容易出現奇怪色塊,例如白色及灰色的牆身。

期待廠方更新固件後有所改善吧。

小明吳 wrote:
對啊,原RAW檔一...(恕刪)


sd1/sd1m 14mp的畫素,x3f的raw檔大約在50mb上下,

沒想到sd q 25mp的畫素,x3f的raw檔也是50mb?!

相同的檔案大小,卻要記錄更多的畫素,

這樣所產生出來的低畫質,不像是sigma一貫的作風啊!

相同的問題我在fb的sigma板上也問了相同的問題,
得到的回覆是....

畫質好壞,每個人定義不一樣.
有的人拍照只看畫質(放大好幾倍去比細節,這我沒興趣),
有的人是拍器材(拍得好不好不重要,器材昂貴,拿出來要夠體面才重要).
而我只想把美好的事物保留下來.
所以,我不會特別去細細比較畫質(畫質不要太差,自己能接受就好).
就我個人來說,,器材好用/省事才是最重要的.

看來,我對攝影的定義還是太膚淺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