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費型機種無非不以高畫素來吸引使用者掏腰包,要不就是拿出美豔動人的造型來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好啦~那除了主流的傻瓜相機外,總該有著"不一樣的相機"在這市場上吧?
我想想..應該就是擁有高倍光學變焦的大砲型機種吧!!
再不就是~功能(價位)比美初階數位單眼相機的旗艦型數位相機。(像是Canon的G9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
那麼說了一堆,這次的主角是個更個性派的角色!!
Ricoh GR Digital II

沒錯,就是那個話題性超高的數位相機GRD的二代!!
大家還記得上次我介紹了R7吧!
說實在的自從那次跟R7的親密接觸後,我對理光這品牌就擁有不小的好感~
穩重、強悍以及操控靈敏流利!
但是!
這個GR可是從底片機所改過來的,現在還會有這種"數位復刻"的相機實屬難得~
也因如此,早早在理光丟出風聲要把GR改成數位機的時候大家就都引頸企盼會不會掀起一陣騷動
不過嘛....在GR Digital正式推出後,似乎得到了相當兩極的評價~
(這歷史就不細說了,給大家一篇由月餅所寫的【分享】經典的延續?RICOH GR Digital)
我不是什麼GR的fans,也不曾擁有或是使用過GR底片機,所以今天就讓eason來以"進階型使用者"的角度來為大家介紹這台Ricoh GR Digital 2吧!!
不能免俗的,稍為從規格來講一下吧。
GRD 2擁有了所謂的GR Lens
5.9mm定焦鏡頭 (相對於135系統則為28mm廣角)
五群六枚鏡片的設計,同時還擁有了三片非球面鏡片。最大光圈為f/2.4

等效28mm的廣角鏡頭似乎已經是現在數位相機的主流標準
但是擁有f/2.4大光圈的似乎倒是屈指可數~
OK!
那,「為什麼是定焦鏡頭?」
若我們以高階的角度來看,定焦鏡頭代表著是優秀的高畫質水平與大光圈的可能。
而在GRD上,的確也有28mm廣角端2.4的大光圈以及優秀的成相品質!
(換個角度說,定焦鏡也就是不方便的代表...)
上面說了一堆,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想要急著來看看所謂的GR Digital II到底有什麼樣的能耐吧!
接下來就開始吧!


GR Digital II(以下簡稱GRD 2)
由外觀來看,跟GRD一代幾乎一樣~
由Ricoh Japan 製品情報的資料來看,GRD 2可以說是有大更新的地方只有在那個CCD與影像晶片,還有把那個慘不忍睹的LCD換掉了(y)。
感覺上沒什麼大改變~
不過基本上換了感光元件與處理晶片這兩個東西,就可以算是整台機器都換過血換過心臟了!
畢竟數位時代,要說啥"味道"的~基本上可以說是不存在啦!
隨便改個小東西小參數,整個畫面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要保持那個所謂的"味道"嘛......
不管!! 總之啊,現在這年頭,相機沒搞個千萬畫素~似乎就已經是跟不上潮流。

1/1.75"的千萬畫素CCD,沒比GRD大多少
我想GRD users所在意的,應該多為雜訊表現的改善與畫質的提升吧!

換了這個所謂的GRD Engine II的影像引擎,到底提升了哪些東西呢?
廣告後,馬上揭曉!
好啦~那個等會再說,現在繼續來從外觀介紹我們的GRD 2吧!
不管一代還是二代,還不認識GRD的朋友們一定會覺得這台相機真的很不一樣!
說是俗氣也好、經典也好,怎麼說就不是現在的相機會搞的外型就是了~(請參考GR系列)
但是當你拿到這台相機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原本冷冰冰的黑色金屬機身外,手把處的橡膠蒙皮竟然會如此的合手舒適!!?

背後,當然也是低調到一個不行

2.7"的23萬畫素LCD,按鍵配置設計中規中矩,除了上面的ADJ.滑輪外...

由左至右
彈出式閃燈、熱靴、電源鈕、快門鈕與模式轉盤
新增了兩個自設定模式選項,可供紀錄各種不同的拍攝習慣與風格,方便度滿點!
這個轉盤我想說一下,通常在高階單眼相機上才會有的轉盤切換鈕(這叫啥名字啊..)
為防止誤觸轉動的設計,在按下轉盤旁的小鈕才能轉動變更拍攝模式。

當然,很菜的我並不是很習慣這種設計
不過在幾天的相處下來,倒也沒造成任何的不便就是@@
(傻孩子,這叫做"可靠性"啊!相機的穩固可靠啊!)

電池是與GRD相同的DB-60電池,同時據我所知這個電池好像也跟Panasonic和Fujifilm的電池都是共用的。
使用的是SD卡與SDHC,支援了使用兩顆4號電池以及連接外部電源
左邊....

只有很單純的閃燈開啟鈕
(一代的閃光燈是自動開啟的,沒有手動開關)
三節沉筒式鏡組

明明是定焦的說....還搞到三節鏡組~都已經是一倍機身的長度了。
至於2代跟1代在外觀設計上有哪些重要改變呢? 我簡單文字說明~
正面部分:
1. 取消了對焦感應窗口
背面:
1. 螢幕由原本的2.5吋提升到2.7吋,同時螢幕像素也提升到23萬像素。
2. 按鈕更為突出好按,且按鍵回饋感更為舒適。
3. ADJ.由滾輪改為撥桿式滑輪,且多了定位撥桿。操控性再加一分!
4. review鈕改為Fn功能鈕(可自訂功能),閃燈由上改為右向鈕。
5. 上鈕改為MODE模式鈕,主要應用在SCENCE模式。
頂部:
1. 電源鈕更為凹陷以防止誤觸,同時電源鈕也會發光了!!
2. 錄影模式整合進SCENCE模式裡頭。
3. 增加了MY模式,可自訂個人習慣與不同的攝影設定以供快速切換。
左側與右側:
1. 比較重要的只有增加了手動閃燈開啟鈕,要用閃燈得手動開啟才有用。
(但是並不會因為手動打開了閃燈而自動改變為自動閃燈模式,閃燈實體開關開啟與否並不影響閃燈功能開關)
底部:
1. 電池蓋可以在開啟後彈開了! (一代竟然不行?! 太令人訝異了)
2. 增加了電池卡榫。 (這不是本來就要有的嗎?)
3. 底部止滑橡膠點多了一個! (左右各一)
***********************************************************
*操控!!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這台GRD 2的操控性能~
不論你有沒有看過用過這台相機,我都簡單介紹下它的操控系統
在快門鈕的前面,有個調節轉盤。

P模式下這個轉盤為控制光圈快門值(連動),但是如果你在A模式(光圈先決)底下旋轉這個滾輪即可快速的更改光圈值,同時該滾輪位置就在快門鈕的前面,在使用上可以說是相當的就手!
(M模式也是一樣的!)
那背後呢,你會看到有個zoom in/ out的鈕

嗯...這是定焦相機,不可能zoom的!
拍攝模式底下,這個鈕是控制你的曝光補償值。

構圖的同時按下該鈕,就會跳出曝光補償值與亮度分布直方圖以供參考
可以說是在DC上我用過最簡單快速的設計!
至於那個ADJ.桿呢!

這個ADJ.搖桿可是一整個爽度滿點啊!!!!!
當初再寫R7的時候,我就已經體會到這個搖桿的方便了!
但是GRD 2上用的是轉輪,而且是雙轉輪!
我這邊所設定的是白平衡、ISO、測光模式與色彩模式
在壓下ADJ.桿後就會跳出這個選單,而且再轉動前面的調節轉盤就可快速的更改你所要的設定
基本上已經把數位相機上會用到的操控系統給他簡潔到了一個極限了!
所以,要找到比這個系統更簡單好操作的DC...可能不太容易喔。
另外,我上面所說GRD 2用的是滑桿,一代用的是轉輪
操作起來2代定位感明確很多~

有圖有真相...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就是~內建電子水平儀!!!
這個真的好物啊!

基本設定就是畫面會顯示水平儀,然後在達到水平時能以聲音指示
而且不管直拍或是橫拍都能作用!

wow~我還真沒想過數位相機可以有這樣貼心的功能咧:P
(當然,可以設定顯示開啟、關閉、以及聲音開啟與否等等)
***********************************************************
*週邊
接下來是配件嚕,自從GRD開始,這個小相機就有不少可用的配件~
這次測試品還包括了~轉接環、遮光罩、(等效)28mm光學觀景窗、21/28mm光學觀景窗、0.75倍與1.4倍轉接鏡

順時針方向由上開始
轉接環的遮光罩、轉接環、GV1(21/28mm)觀景窗、0.75x廣角轉接鏡、1.43x轉接鏡與最中間的GV2(28mm)觀景窗
基本上來說,我很喜歡這個GV2觀景窗的設計!

一般人習慣應該是不會用觀景窗拍攝,那為什麼要用這個小東西咧?

因為用觀景窗可以很簡單很乾淨的拍攝,把眼睛貼上觀景窗
仔細的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你所要拍攝的畫面,觀察畫面中光影的變化與整體的畫面元素。
(照片這張所接的是GV1)

至少我覺得,用觀景窗拍照可以讓人有一種「我真的在拍照」的感覺~~

GV1則是超廣角與廣角兩用的光學觀景窗,不過大了不少就是@@
當然,這種觀景窗會有個問題就是視野率!!
因為那個叫做啥的@@視角位置還是什麼著,所以你畫面看到的東西跟相機所看到的不是完全相符
當你用這個觀景窗拍攝,倒是要注意四周的元素就是!
因為基本上這些東西可能不會被你給拍進畫面,或是拍的範圍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樣~
不過...如果不了解的話也無所謂啦!
反正我想多數使用者應該還是要用液晶螢幕取景的~"~
轉接環轉接環~~

在轉接環的部分,打開鏡頭環還會發現裏頭有三個電子接點@@
我研究了下,因為轉接"鏡"上並沒有任何電子接點,但是轉接"環"與相機本體卻有電子接點~
那...這又是怎麼弄的?

原來裡頭是靠這個小小的極限開關來偵測你目前安裝的是哪一個倍率的轉接鏡
0.75x的超廣角轉接鏡裝上去會把這個小極限開關往下壓,而裝上1.75x的則會把這個極限開關壓得更低
也因如此,相機可以自動的把"目前使用的焦段"給寫進照片的EXIF資料裡頭!!
我是沒研究過其他相機會不會這樣,但是這個給我的感覺還不錯就是!!:P
(但是這東西裝上去後..........很醜! 至少我覺得很醜............)
裝上轉接環之後,還可裝著一個方形的遮光罩

不過我想抱怨一下,明明就是定焦鏡頭,為什麼還要搞成3節式沉筒鏡頭?

在底片的GR時代,鏡頭明明就是小小的一個,連裝上遮光罩也都小小可愛,現在卻變成這麼大一顆!
(不信你可以看看486大哥寫的文章)
而且還沒辦法直接裝遮光罩,硬是要搞個轉接環才能上遮光罩,如此一來不就喪失了定焦鏡的小型優勢了嗎?!

裝上0.75倍的轉接鏡後,等校焦段為21mm的超廣角~
我怎麼用都不習慣這麼廣的焦段@@

(這個角度來看,真的不是很漂亮...................)

等效21mm耶~~
廣到一個境界了,無奈我真的用不慣也不是很喜歡這個焦段
所以相對的也沒幾張好看的測試照可以給大家看~

而裝了1.43x的GT-1咧

不像0.75x的GW-1廣角轉接鏡有個橡皮遮光罩,而是直接內建了個金屬遮光罩
換算起來等同於135系統裡頭的40mm左右,算是個相當舒服的焦段~
介於單眼與雙眼視角之間,也就是說幾乎是我們非常直覺的一個焦段
但是.........裝上GT-1的,仍然沒有好看的測試照......................
因為GT-1與GW-1這兩個轉接鏡由於是金屬鏡身(與玻璃鏡片?)的關係
讓這兩個小東西「實在很沉重」!
而又加上了那個轉接環GH-1(塑膠環身),而造成整台相機的重心一整個往前面跑@@
相機拿起來一整個很不順手,我用了好幾天,實在很難去習慣它這種"向前撲"的感覺。
(是的!這就是沒有好看的測試照的理由(y))
GRD 2的最大好處就是這個方便的熱靴!

以往DC最大的問題就是感光度,而通常一般數位相機都是用裡頭小小可憐的內建閃光燈
你要用高功率的閃燈,要不用光觸發閃燈,要不就是直接放棄這回事
現在GRD 2有熱靴,代表著什麼? 這代表著拍攝的更多可能性啊!!!
不論是你要打跳燈、補環境光、壓光、控制立體感#$&*啥碗糕的,有了外閃,一切都是OK的啦!!
(當然,不會拍一樣沒搞頭...)
***********************************************************
不曉得就目前為止,螢幕前面的各位
究竟會對GRD 2這台與眾不同的相機有什麼樣的感覺咧?
在我個人測試的這段期間,坦白說GRD 2是我用過最難駕馭的DC了!
剛拿到機器之後,感覺起來操控很順手~但是卻拍不出怎樣的好照片。
就連我最內行的美食照,也拍的不怎樣,一整個失落感很大.......
研究了下,GRD 2的原始設定在畫面的色彩飽和度與對比都不太高
甚至可以說幾乎是"所見即所得"的狀態,但也因為如此,原始設定所拍攝出來的照片一點也不討喜。
相對的,在原始設定底下,可以因此而捕捉到"更多的畫面細節"!
我在畫質設定上,把飽和與對比都往上抓了一兩格
果然像樣多了(y)!!
但是.......
為什麼我拍照的這幾天都沒有好天氣啊!!!!!!!
我真的快被那個該死的颱風給氣死了,冷就算了,連我想拍個漂亮的勸敗照都還沒有條件可以拍!
是怎樣...

所以,乾脆拍黑白照

味道就好多了(y),GRD 2的黑白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普通的黑白模式,另一則是進階的黑白模式
主要增加了黑白底片時代會用到的彩色濾鏡
(雖說我是拍底片的,但是不常拍黑白,所以對彩色濾鏡並沒有很熟悉,所以沒法能細細的幫大家介紹。真歹勢:$)
其餘的天氣,頂多像這個樣子而已~

陰天.....陰天.....還是陰天........

就都是很普通很冷調的感覺~~
正所謂"路不轉,人轉",既然天氣這麼差,色溫這麼難看~
我就很簡單的改個多雲白平衡拍看看!!

強制把色溫給降低,討喜的顏色就出來啦!

然後你可以看到,很慶幸很難得的~

有陽光了!!!! (淚奔)

夕陽耶~~
***********************************************************
在看了這篇排版的亂七八糟的文章到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前面所說的「定焦鏡的優勢」?
就是優良的成相品質!!! 而這點,光說不練
我給你看幾張很不認真拍的測試照!!!

這張照片,重點不是葉子也不是啥碗糕的構圖有的沒的~
而是底下這個東西,你們仔細看看

原圖裁切無任何處理
我從沒想過在"DC"上,可以有這種程度的表現
而且這張照片,還是使用f/2.8的大光圈,才縮了一級而已的表現。
嘖嘖嘖,看來GRD 2在鏡頭解像力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小綠葉原圖縮圖

小綠葉拍攝原尺寸裁切

小紅花拍攝原圖縮圖

小紅花拍攝原圖裁切

這張則是用最大光圈所拍得~
就連晚上的表現也是不錯不錯~
在最大光圈以及詭異的ISO566拍起來是這樣
原圖縮圖

原尺寸裁切

不過可以很清楚的看的出來有經過NR抹除雜訊就是@@
既然說到鏡頭,那我就順便丟這張圖給大家看看
GR Lens的設計,由7枚葉片所組成的光圈

最小光圈可達f/9,設計的相當不錯
DC上還能拍出如此漂亮討喜的芒刺! 實屬難得啊~

***********************************************************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比較一般的sample照吧!
GRD 2的自動白平衡表現相當不錯

這個場景色溫的確就是偏冷,控制的相當好!

亮部細節的部份,表現也很不錯
這張就遜掉了~~

因為我在拍的時候,風實在太大,加上我並沒有帶穩固的腳架
加上4秒鐘的慢快門,造成了GRD 2在可憐的小腳架上面似搖若擺的~
不過,在掌握了GRD 2的脾氣後...

拍雞腿飯一樣是美味無比啊(y)










不同天氣拍的小紅花再一朵~

小剪影

手動白平衡失準的李海滷肉飯!!

好吃(y)
進階黑白模式底下的路邊小黑狗

飽滿的陰天綠色!

曝光略低的藍天~

好巧不巧的,在正準備還測試機的最後一天
讓我遇到了可愛的藍天與陽光了!!

畫面右邊的小小耀光,讓我覺得蠻詭異的@@

說實在,人家都在說啥碗糕偏光鏡拍藍天的

其實只要抓好了測光值,要把天空拍的"比實際上更藍"根本不是問題!!
在抗耀光的表現,除了上面所說的那個詭異小光斑外
整體來說我個人認為GRD 2的鏡頭表現的很不錯!

***********************************************************
*其實算是改款!
Ricoh最近又丟出了GRD的韌體更新
比較主要的是增加了黑白模式裡頭的彩色濾鏡功能與閃燈補償調整~那...跟GRD 2的功能差距又更小了!

GRD從以前到現在的左改又改東改西改的,功能一直在增加、一直在進步~
軟體部分我就不討論了! 畢竟那個東西是之後換個新韌體就可以改善的東東
"硬體"上,一代跟二代究竟差了哪些咧?

有人說因為GRD 2取消了對焦感測窗,所以在對焦速度略輸了一代
不過根據我不精確的測試
在一般模式相同環境底下,兩台相機的對焦速度幾乎沒有差別@@
近拍模式的話就有差了,2代的近拍模式對焦硬是慢了一點!
按鈕比較好按這點我想也不用多做說明了,觸感差太多了~
比較重要的就是換掉了那片該死的LCD,一代的液晶‧真‧的‧很‧難‧用!

螢幕本身色溫極度偏差不說,可視角還要命的小....

可視角我沒拍,因為我對一代的螢幕實在非常失望,算是我用過最爛的DC液晶了!

光是這張內建的亮度更改範例圖我想,就可以說明兩塊液晶的差異了。
還有就是,RAW檔的寫入速度大幅提升
但是.........我從沒用過RAW,縱使兩台機器的寫入速度差距很大,對我來說始終沒任何感覺@@
好啦,電池續航力提升,還有啥? 支援了SDHC,好像....沒了!
所以基本上對我來說我並不會把GRD 2當成是"二代"
對我來說,它算是GRD的進階改良版~
以前一些小缺失跟麻煩的地方都改善了很多!
不熟悉GRD 2的朋友在初次使用的朋友在初次使用,可能會感受到不少的挫折感
像是定焦跟操控系統,以及色彩的低調等等
啊!
對了~還有高ISO下的雜訊控制啦!!
一定有很多人引頸企盼的就為了等這個部份~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各張測試照原尺寸下載
OK,接下來換GRD一代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各張測試照原尺寸下載
說實在的,這一堆圖片看下來
我看我直接跟大家講結論比較快啦!!
GRD 2的雜訊抑制表現確實比一代好,但是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不過至少就ISO 800的照片來說,2代確實進步很多!
而最高的ISO 1600嘛......坦白說,沒有差太多的其實。
最後這張照片雖然說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不過我就是很想貼!!
指揮挺組合!!!

***********************************************************
*最後的尾巴
螢幕前面擁有GRD的你,對你來說你們真正想要的功能是什麼?
你希望GRD 2帶來什麼樣的進步與突破?
而,在以上幾千字的文章後,你們又是否有換機的念頭呢?
至於沒有GRD,甚至是沒用過GRD的朋友們
eason這邊跟你們說,GRD 2絕對不是輕鬆簡單的相機!
但是如果你不想跟別人一樣;
如果你想要有優異的光學品質卻又不想要龐大的體積;
如果你發現其實你根本沒在用手上DC的變焦功能;
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的DC操控體驗;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在規格表中浮浮沉沉;
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們:GRD 2絕對是你們最棒的選擇!
這是一台操控性能空間極大、拍攝可能性與光學品質極高的一台隨身型數位相機。
你可以拍出很寫實的畫面,也可以拍的很具勸敗力,更能夠拍出討喜的畫面
在使用GRD 2的過程中,你會好好的enjoy拍攝本身所帶來的樂趣,以及絕佳的直覺操控性
而且你甚至可以利用GRD 2的小型化優勢來當成你DSLR外的最佳隨身機。
或者,把它當成個不能光學變焦又昂貴的數位相機......
而且雜訊表現遠差於你手上的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