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相機直出後,看上去其實整體亮度是很OK的,但是打開RAW後,卻發現RAW卻是近乎黑壓壓一片....沒藥醫
JPG直出使用的color profile 將亮度拉了很大的幅度;
這樣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他是由曝光不足的RAW資訊中,將照片整張拉亮出來;很嚴重的
1.雜訊非常高 2.色階不足 2.顏色較不飽和
其實結論就是很簡單的:拍RAW檔時,盡量選擇較高的EV來使用。
但是總是比較一下,多少的+EV 較適合。
------------------------------------------------------------------------

等下會出現這樣的東西,是RAW檔的長條圖,全長應為16bit,而像機輸出的實際A/D可能是10~14bit(沒數據所以亂猜,DNG是16bit檔)
-------------------------------------------------------------------------
+ 0.0 EV f5.0 1/3s 皆使用像機的平均測光功能。



第一張為像機直出的JPG檔,第二張DNG以dcraw為基礎的程式轉出,過曝部分設為粉紅色。
dcraw轉出時設定 捨棄像機本身的profile(color manage),並且使用clip
------------------------
+ 0.5 EV f5.0 1/2s 差別不多,先不貼圖,有需要再貼。
------------------------
+ 1.0 EV f5.0 1s



------------------------
+1.5 EV
------------------------
+2.0 EV f5.0 2s



-------------------------
+2.5 EV f5.0 2s (+2.5ev的EXIF顯示怪怪的與+2.0ev相同!
)


-------------------------
...相信看到這裡一定覺得相同照片又臭又長。總共測到了 +0,0.5,1.0,1.5,2.0,2.5,3.0,4.0 EV...先省略再說
若是我以不加profile的RAW來看,JPG直出+0ev大約相等於拍RAW的+2.0ev或 +2.5ev
而在後製RAW檔時,拉亮2EV,那雜訊增加幾乎就要等同到了ISO400~ISO800的程度了,非常不喜歡。
這一點尤其是在拍黃昏時,感受會特別明顯,明明用了最低的ISO值,但是雲朵的暗部那雜訊卻是多的離譜。
那不太精準的平均測光,所以拍RAW時,要去看長條圖來+EV值。
那profile,僅是曲線拉亮圖來直出JPG,讓+0 EV的RAW檔後製價值大大減低。(不過可以偷偷拉快門速度)
可以看第一張 + 0.0 EV的 長條圖,幾乎所有的色彩都壓縮在RAW 16bit空間的 1/5裡頭,那實際上你將他完全拓展開來以後,可能包含不到8 bit的色階變化,這樣的RAW處理出來,說不定就比像機JPG直出還差了....
建議上拉高EV或將長條圖盡量填滿來拍攝RAW檔,些許的小過曝其實也可以,不影響主體就好,現在的軟體也大多有過曝重建。
後製上盡量少拉亮,能拉暗最好,不會增加雜訊與增加顏色飽和。
GXR A12這樣的架構與價錢,真的實在需要好好的鞭策他......
                                    
                    





...我已經計畫送修很久了,那個點很糊,4:3的時候很難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