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ko0605 wrote:整個太複雜化了吧~想...(恕刪) DC在生產時,鏡頭跟CCD本來就是封裝在一起,這似乎不是什麼新把戲他只是讓機身可換,未來G300、G400、G500...等等陸續推出的話,都可延用同一顆鏡頭可以預期的是,機身會變得非常不值錢。
那些質疑為何鏡頭要綁感光元件的朋友,似乎都沒想到或不瞭解感光元件尺寸、成像圈、最短鏡後距與最大光圈之間的關係如果稍微理解一下就知道這些都是物理限制,要在大尺寸感光元件上使用大光圈鏡頭,就是得增加感光元件與鏡組之間的距離,而導致機身厚度增加,這點尤其在變焦鏡上面更形嚴重。所以,Ricoh的作法或許有點複雜,但是理念上倒是可以理解:他們只是不想因為某些焦長狀況下的限制,而侷限了其他焦長時的性能表現。比如說,他們大可以在同一個機身上使用相同的1/1.7 CCD去同時對付定焦與變焦鏡,但如此一來定焦鏡的性能就被侷限了。APS-C size的CCD + F2.5的光圈,竟然可以做出7cm(Macro模式)的最短對焦距離,這個對看慣DSLR數據的人來說,根本是難以想像的夢幻數字呀!(不過光圈全開時景深一定淺到很離譜的境界..........)
這不能和dslr相提並論吧,當它是隨身機......你可以只挑你喜歡的鏡頭模組就好,而對沒有dslr的人來說,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0.0,有人說買一個頭模組不如買一台新的相機,可是多帶一個鏡頭模組方便還是多帶一台相機,如果是二個以上呢?我喜歡dslr的畫質,但總是嫌它累贅,而且我也懶得去照顧一群鏡頭,這對我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喜歡攝影不一定要買dslr吧.....
很多朋友聽到手上gx200的價格第一句都會問: 啊..你怎麼不乾脆買單眼只能說Ricoh的胃口被我們養大了, 已經把消費族群定位在高消費群了吧雖然我不認為到時候真的會賣到7萬啦但應該也不會差到那去...
http://d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20091110_327768.html店頭予想価格はGXRが5万円前後、単焦点レンズ付きユニット「GR LENS A12 50mm F2.5 Macro」が7万円前後、ズームレンズ付きユニット「RICOH LENS S10 24-70mm F2.5-4.4 VC」が3万円前後の見込み。dcwatch的推估價格
創新精神和外形,體積都很好沒錯,50微套組畫質也很好只是這個價格太貴,而且這個概念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就那個24-72套組加機身的價格而言很不靠譜,那個價我為什么要買他,ccd才1/1.7,體積也比lx3大,雖然可以換模組,但是那個模組一整個貴,單是50微加機身都可以買kx加餅干哩只能說死馬DP系列便宜又大碗又輕便,買它不如買兩個dp,電子性能習慣就好
看了上面討論,發現大家都只看到鏡頭綁感光元件的壞處但其實他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根據鏡頭焦段/解像力需求將鏡後距最佳化不像一般單眼鏡後距永遠固定這樣的設計除了畫質之外,還有一個別人都做不到的特異功能就是機身跟鏡頭之間,甚至可以以無線或有線的方式操作離機閃不稀奇,現在我可以離機"拍",這可屌了吧
horace0740 wrote:我只是覺得GH-...(恕刪) 問題是沒人做,而不是沒有而且單眼相機有「鏡後距」的問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那麼小(機身部分)再來是重量,要HD錄影又28-280,有哪一台是這種重量這種大小呢?你要拿DP1 DP2 或是低階電子性能弱的機器,或是鏡頭要換,不太對吧?拿同規格的來比會比較好。目前若是想要輕便,APS-C以上的系統應該還打不敗M43。如果 RICOH 開放規格,而且又有廠商願意加入,那才有機會......如果有一天,買相機也像組電腦一樣,那也頗有趣的(不過不考能)
smythe wrote:就是可以根據鏡頭焦段/解像力需求將鏡後距最佳化...(恕刪) RICOH官方似乎也是這麼說的不過,RICOH的光學技術真的有這麼強?我倒覺得是光學技術不足所以只好一種鏡頭配一種SEN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