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Ricoh GXR系統來啦!!!

star2k wrote:
從這張圖來看,鏡頭似...(恕刪)


那個鈕說不定是跟GX100/200一樣
是卸除鏡頭環與外接套筒的按鈕

這東西真是大有可為

Ricoh甚致完全不用經營鏡頭市場

他只要設計各種相機的轉接環,那轉接環內的ccd 每一年給你出一款就好

第一年出個一千兩百萬的,第二年給你出個一千六百萬的

第三年給你出個X3的,依此類推

而電子化的設計可以解決所有鏡頭電子接點相容性問題

也就是不管什麼鏡頭都能自動對焦自控光圈

這東西實在是大有可為
跟很多版大看法相反
我的想法是CCD+鏡頭=綁死

CCD被鏡頭綁的死死的...
理光為了達成廣角只好用小sensor,卻犧牲畫質
換了macro鏡可用APS-c sensor,焦段卻受限

鏡頭對玩家是保值的東西,CCD是技術下的汰舊換新品,那嚜以後有新的CCD同樣的鏡頭交換是不是為了屈就感光元件又得更換一次,都在殺USER的荷包....
何況是理光那種價格,真的是看不出除了減少入塵和減少體積,這種封閉系統的好處在哪(是一種很創新的思維沒錯啦...)

但是還是給理光+1分,有進步有創新就是好事....
大家好 一起交流吧
kanako0605 wrote:
這樣機身才可無限升級...(恕刪)


個人認為使用不同尺寸感光元件是對的

從m4/3來看
最近EP-1,GF1都是搭載餅乾鏡比較多
因為這樣才能夠展現體積優勢
17/2.8 20/1.7都很輕薄

但若是變焦鏡頭,體積就會增加許多!
比方說GH1配上那顆14-140HD
其實加在一起重量的已經和單眼相機相去不多903克重
http://dc.watch.impress.co.jp/cda/review/2009/05/13/10814.html
就算是搭載O家那顆伸縮的M14-42
厚度還是很厚
再說14-42也沒什麼淺景深(人稱的DC味.......)

比起O家的E-620.N家的D3000.P家的K-X等入門單眼相機
優勢實在不大


若是在定焦鏡上搭載APS-C的感光元件像DP-2
在大光圈變焦鏡上搭載2/3"的感光元件比方說LX-3
甚至在高倍變焦上可以使用最小的1/2.33"感光元件配上10倍以上的光學變焦鏡
SP-590的26倍FZ-35 的18倍都是很輕巧的!

那其排列組合,實在是大有可為!
只是成本高就是了...

就比誰的電子研發能力比較強了(SONY勒?)






http://www.flickr.com/photos/horace1171/
只是賣這貴~~
這種鏡頭跟重新買一台有何差別?= =
CCD一樣小阿~~~
我是想到Ricoh 的韌體工程師 不知道會不會被操死....
將來若出到了10 顆 lens(都用不同sensor) , 3台機身
代表要寫30套firmware (以達到效能/ 畫質... 最佳化)
也就是需要更多engineer測試, 相對成本也會增加吧...
所以也別期待會多便宜

(USER以後玩不同 lens , 說不定還要update 對應的 BIOS ?!)
很想活久一點,看看這個系統是怎麼死的

horace0740 wrote:
個人認為使用不同...(恕刪)


> GH1配上14-140也很重

重到哪去?
體積也可以一樣小嗎?
錄影對焦也可以很小聲嗎?
也可以高品質HD錄影嗎?

> 就算是搭載O家那顆伸縮的M14-42
> 厚度還是很厚

是有多厚?

> 再說14-42也沒什麼淺景深(人稱的DC味.......)

淺景深才是單眼味?
我覺得p家o家的M43已經達成了片幅和輕量化之間的最佳平衡,鏡頭就沒辦法了,只是市場忽然被o神來一筆稿的烏煙瘴氣...
但r家可能是想把鏡頭也保持在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於是取捨了感光元件,但感光元件對畫質影響很大,這種等級機身搭那小不巄咚的cx或是gx系列ccd,真的很嘔...
買機身+28-300mm+28-74mm要十幾萬日幣阿...
就算理光對自家躋身的操控性很有自信好了,買相機也不是人人只重視操縱性,最重要的還是畫質啦...畫質....!!
大家好 一起交流吧
看到價位...算了

有DC方便就好 有錢我會拿去投資DSLR跟鏡頭

何況以後鏡頭都會是非常大的坑

這是概念機這是概念機這是概念機這是概念機…………

這個概念很有趣,可是造型實在不是我的菜,再加上那個傳聞中的價格……我寧願買alpha 850。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