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求救 ~ gx200 拍出來的照片怎麼那麼粉

我又有點懷疑了哦, 是不是機器有問題

ISO 400, F2.5, 1/20
無 NR, 色彩鮮明, 多畫面測光



那些左面的粉粒, 真的合理嗎 ???
K K wrote:
我又有點懷疑了哦, ...(恕刪)


感覺室內光源不足,加上GX200 ISO400以上的表現實在

我翻了一張曝光及設定值跟你比較接近的
也是室內 ISO400 F2.5 1/25


仔細看還是有點粉的雜訊,尤其是左上跟右下,看原圖就更清楚了

你要不要試試長曝讓它吃自然光久一點?再看雜訊會不會那麼嚴重
人老了沒有回憶沒關係,但是有一大堆後悔那就慘了。
iamjames wrote:
感覺室內光源不足,加...(恕刪)


不行啦, 我自己覺得, 在暗部比較多的地方, 曝光時間一旦太長, 約 1/10 左右, 即使 iso 64-200 都會雜訊暴升

這方面感覺好像和感光元件再小的 1/2.3 CCD 的 IXUS 860IS 還不如.

但是這裡有提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2&t=758670

>我個人覺得是滿類似GRD的,保留比較多的顆粒感。可能是受到國外許多使用者的反應,GRD II與R8那樣的雜訊抹
>除方式在GX200做的比較輕微。
>跟GRD的比較,玩偶大小略有不同是因為GX200是1200萬像素、GRD是800萬像素,同時我個人也認為由於1200
>萬像素原圖裁切的緣故,雜訊的顆粒會被「更」放大檢視,可能會有點GX200雜訊更嚴重的錯覺產生。

所以我很困惑, 不知是RICOH 一貫特色和 Smooth Image Engine III 的調校, 自己設定不合現場, 還是機器出了毛病
to KK:
多try幾組設定拍拍看吧
如果真像你說的ISO 64~200 暗處都會夾帶明顯雜訊
這我自己在暗處拍攝時倒不會這樣,頂多就是放大看的
時候顆粒大了點而已..
不過我還是覺得光源的問題比較大一點
小弟淺見,參考看看
人老了沒有回憶沒關係,但是有一大堆後悔那就慘了。
James:

我就是一直試了, 還請指教呢



ISO 100, F2.5, I/40S
中央測光, 色彩鮮明 沒 NR
畫質 12M F

那這個如你覺得如何 ??
雜訊算不算是可接受 ??
KK :

這一張好很多耶
不過我想這張的曝光值可能較正確
所以暗處就沒有明顯的雜訊

原本室內花的那一張
我有拉過一下曲線
感覺是光源不足下,曝光過度連帶雜訊也出現了
若降低曝光值,雜訊就降低不少

我自己的心得是 室內光源不足下,沒打flash下拍攝
有點苦手,若要提高ISO又要犧牲畫質
flash直打有時又太過死硬,後來我都直接接外閃打跳燈

室內省電燈泡 色溫約5000k單開一顆 + 外閃跳燈打天花板
不過ISO不小心設成ISO200 所以邊邊還是有點粉


這樣一來快門速度可以提升很多
但這也不是唯一解,畢竟很多時候身上不會帶外閃的
人老了沒有回憶沒關係,但是有一大堆後悔那就慘了。
最近也是要買台隨身機,做了一些功課,原本打算購買RICOH 的R10,卻發現實拍照片粉的不行,而且就算光線充足陰影部分仍是有雜訊,而且機器影像處理引擎雜訊抹的頗重,很多細節都沒能夠完整呈現.

可參考DPREVIEW的群體測試.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Q408enthusiastgroup/

我認為除了感光元件尺寸外,影像處理引擎的影響也頗大,DPREVIEW的測試,幾乎只有CANON 與 PANASONIC還不賴,其他的廠牌全掛了.

RICOH給我一個很不好的感覺是機器外觀設計頗有質感,卻在重要的感光元件部分偷料,影像處理引擎也比其他廠差.最重要的照片品質很不好.其他廠牌至少知道要用稍微大一些的感光元件.

DC WATCH 的測試也有類似的情況..
http://dc.watch.impress.co.jp/cda/review/2008/12/04/9765.html

這類的隨身機感光元件尺寸太小,影像品質一定差過DSLR,但是輕便的前提下,目前的似乎CANON跟PANASONIC的機器至少光線充足的情況下還有一定的品質. ,其他廠牌都會有點粉粉的感覺.



zaha0901 wrote:
最近也是要買台隨身機...(恕刪)


等級有差哦
雖然R10可以玩一些手動的功能
但我覺得把它跟那些prosumer dc 作比較
有點不太公平就是了
同一級距應該要放GX200才對

先想想你需要的是什麼吧
當初我會買GX200是因為它的操作非常順手 也很有手感
加上復古的外型,還有它拍出來的顏色
心想反正不過就是一台隨身機,用來記錄生活用
照片是用來看意境的,不是用來看"清楚」的

如果你很在意高畫質,低雜訊or 暗部細節的表現
我會比較建議你買其它家的DC
因為高ISO實在是RICOH的罩門
雜訊的話,見人見智吧,喜好RICOH的user們會覺得也是一種特色
像是在拍黑白照片下顯得特別有感覺

不過我好奇的是RICOH在*感光元件偷料這方面的說法,是哪裡可以參考?
*抱歉筆誤更正
人老了沒有回憶沒關係,但是有一大堆後悔那就慘了。
其實不會不公平,討論的部分是粉的現象,因為現在的隨身DC 感光元件尺吋都差不多,因此雜訊肯定高,為了降低雜訊,相機的處理肯定重要,如果抹的太嚴重勢必就會出現粉的情況.

不過我的資訊有點錯誤,誤以為GX200的感光元件尺寸與R10相同因此有節省成本一說,因此這部分先認錯一下更正一下.另外我沒有說影像處理引擎偷料,而是說處理的不好.

幾年前的的中高價位的小數位相機,為了要求影像品質會用到2/3"感光元件,與現行的機種相比,較小的感光元件尺寸,明顯的可以降低機器成本.在畫素越高鏡頭解像力跟不上的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機種都有雜訊高與影像模糊的情況.因此影像處理引擎的處理方式就很重要.例如.除雜訊用模糊化的方式會造成細節流失,用除色斑的方式彩度會稍微降低等等.


雖然很不公平,但可以當參考,小DC和DSLR到底差多少(GX200 vs 5D)......

http://www.flickr.com/photos/essoenia/3124970566/sizes/o/in/set-72157610729214759/

2張是同時照的,ISO值都設定為100,其實看1024的縮圖,還真的差不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