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別再看衰GXR系統了--要接環的來了

好像大家都只想到可以換CCD?

做成這樣就可以只換機身不換CCD了!如果有大台機身和小台隨身機身~出門看要帶哪台就把CCD換上去就好!

真方便
卡米攝影誌 http://jiawei.twbbs.org/
買RED系統好了(核爆)

片幅從2/3"一直到617FF都有
要錄影有錄影要拍照有拍照
超萬能的啦!!!!!





價錢很難看就是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hpj7173/
若是要作成感光模組+鏡頭模組+機身的組合,以下組合的整合是個問題吧。

目前已知的與未來可能性組合大致如下吧:
感光元件尺寸:1/1.7、1/2.5、APS-C、FF、...
鏡頭:50mm F2.5 MACRO、24-72mm F2.5-4.4、...
機身:GRX

感光元件想要拿到各式各樣的尺寸,看起來應該是SONY最有機會提供給R所有想要的尺寸,其他廠會提供嗎?未必...更不用說想要有Sigma的X3還有C與N的FF。

鏡頭的話,按照目前50mm定焦鏡搭配APS-C,這支若是搭配1/1.7或是FF的尺寸,結果是?
感光元件可以跟別家買,鏡頭"模組"要怎麼跟別家買,除非邀請C、N、S、O、P...代工鏡頭模組~不過可能嗎?
若做成可轉接各家鏡頭,那也失去體積意義了,有人會希望拿GRX接FF鏡頭嗎?且這點M4/3早就做得到了,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

機身若只有R推出,那等於機身被綁死,選擇也是不多。

除非R開放架構,各廠都採用通用模組化,規格都是統一的,這樣就有可能與PC一樣,可以自由使用不同廠的模組,也不會有問題,不過似乎是不太可能。


看到很多人想要XX機身+XX鏡頭+XX感光...之類的夢幻組合~
例如想要K7的機身等級大小+L鏡+X3感光...
要R去哪邊生像K7一樣的機身等級,L鏡的品質與X3的感光...想也知道不可能,就算R都有好了,K7+L鏡都要,但是感光元件要換成APS-C,這不是隨便搭起來就可以好好的用了。

R若是這樣做,大家只會最常買感光來換,鏡頭與機身反而比較少,比起鏡頭綁死感光來說,賺的少多了...
而且,分開的模組,彼此之間的整合是個問題,同樣感光元件性能C,換了顆B級的鏡頭或是B級機身,就可以提升性能到B了嗎?換了A級的鏡頭或是A級的機身,整體性能就會變成A嗎?就算PC的話也要全面都升級才會強,光昇級CPU,其餘南北橋或是傳輸介面等還是舊架構,整體性能根本無法完整提升,結論還是要全部換...
kanako0605 wrote:
若是要作成感光模組+...(恕刪)


這麼多組合... 會買不完.

總代理搞個模組跟鏡頭出租, 應該也不賴.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kanako0605 wrote:
若是要作成感光模組+...(恕刪)


RED系統能夠轉接C、N的鏡頭喔~
http://red.cachefly.net/14/list1.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hpj7173/
Noelas wrote:
RED系統能夠轉接C、N的鏡頭喔~


轉接不是太大問題,M4/3也是幾乎所有鏡頭都可接,想的到的九成都可以吧。
但是GRX小機身加了轉接環要接其他廠鏡頭~不就是失去體積小的意義了嗎?
就像M4/3機身縮小,但要接4/3鏡頭,還是體積變大意思相同,也是被批阿還是說M4/3會被批,GRX不會...

不清楚GRX性能是決定於機身還是鏡頭?不管做在哪,至少性能一定不如C/N。
R的GRX機身自己做,如果可以轉接C/N的鏡頭,感光元件也使用C/N的APS-C,那整體還是輸,輸在性能。
除非說此系統價格可以比C/N的APS-C組合還便宜的多~當然也可以說R把APS-C換成FF的組合,就可以贏C/N的APS-C了,是沒錯,但是價格只會更高,而且還是會跟C/N的FF比較之下還是處於劣勢,若是R使用X3的感光,那感光元件表現可能贏C/N,但是性能輸,可能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這樣弄,還是有小眾市場,因為可能C/N不會有X3的設計,不過R如果拿的到X3來用的話,C/N難道拿不到?
kanako0605 wrote:
但是GRX小機身加了轉接環要接其他廠鏡頭~不就是失去體積小的意義了嗎?...(恕刪)

你這樣說很奇怪...當初M43出來也是為了輕巧
但是還不是一堆人接43的鏡頭,或是萊卡鏡,甚至CN鏡
你又何必為了一個還沒出來的商品,拼命扣人家帽子呢!

kanako0605 wrote:
有人會希望拿GRX接FF鏡頭嗎?且這點M4/3早就做得到了,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

M43做到了不表示其他家不能做阿...
而且M43沒有做到"可換感光模組"阿!!

況且從沒聽過"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這種論點
整合?整合什麼東西? 你的用字可以再模糊一點!!!!
視角問題,經過換算也可以知道接上的鏡頭換算成135是什麼焦段
頂多變成手動鏡,我完全不知道換接其他家鏡頭要"整合?!!"
你提問這種問題,基於何種原理??
然後又說"轉接不是太大問題".........你在打馬虎眼嗎..........

針對CN的那段我不發言...反正大概要戰了...
感光不是絕對...後面的處理器才是關鍵...N也是跟S買CMOS的,N有比S差?...
你對相機硬體觀念完全不行...建議不要發這種長篇大論文
只會顯的無知...

如果這個可換鏡頭的模組跟GRX一樣的話
另一篇已經提到...感光元件模組整合影像處理器....
你上面那個回應,再已看過前文的人眼裡,完全不知道要說什麼...
發表長篇大論前先爬個文...


kanako0605 wrote:
若是要作成感光模組+鏡頭模組+機身的組合,以下組合的整合是個問題吧。

目前已知的與未來可能性組合大致如下吧:
感光元件尺寸:1/1.7、1/2.5、APS-C、FF、...
鏡頭:50mm F2.5 MACRO、24-72mm F2.5-4.4、...
機身:GRX

感光元件想要拿到各式各樣的尺寸,看起來應該是SONY最有機會提供給R所有想要的尺寸,其他廠會提供嗎?未必...更不用說想要有Sigma的X3還有C與N的FF。

鏡頭的話,按照目前50mm定焦鏡搭配APS-C,這支若是搭配1/1.7或是FF的尺寸,結果是?
感光元件可以跟別家買,鏡頭"模組"要怎麼跟別家買,除非邀請C、N、S、O、P...代工鏡頭模組~不過可能嗎?
若做成可轉接各家鏡頭,那也失去體積意義了,有人會希望拿GRX接FF鏡頭嗎?且這點M4/3早就做得到了,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

機身若只有R推出,那等於機身被綁死,選擇也是不多。

除非R開放架構,各廠都採用通用模組化,規格都是統一的,這樣就有可能與PC一樣,可以自由使用不同廠的模組,也不會有問題,不過似乎是不太可能。


看到很多人想要XX機身+XX鏡頭+XX感光...之類的夢幻組合~
例如想要K7的機身等級大小+L鏡+X3感光...
要R去哪邊生像K7一樣的機身等級,L鏡的品質與X3的感光...想也知道不可能,就算R都有好了,K7+L鏡都要,但是感光元件要換成APS-C,這不是隨便搭起來就可以好好的用了。

R若是這樣做,大家只會最常買感光來換,鏡頭與機身反而比較少,比起鏡頭綁死感光來說,賺的少多了...
而且,分開的模組,彼此之間的整合是個問題,同樣感光元件性能C,換了顆B級的鏡頭或是B級機身,就可以提升性能到B了嗎?換了A級的鏡頭或是A級的機身,整體性能就會變成A嗎?就算PC的話也要全面都升級才會強,光昇級CPU,其餘南北橋或是傳輸介面等還是舊架構,整體性能根本無法完整提升,結論還是要全部換...


kanako0605 wrote:
轉接不是太大問題,M4/3也是幾乎所有鏡頭都可接,想的到的九成都可以吧。
但是GRX小機身加了轉接環要接其他廠鏡頭~不就是失去體積小的意義了嗎?
就像M4/3機身縮小,但要接4/3鏡頭,還是體積變大意思相同,也是被批阿還是說M4/3會被批,GRX不會...

不清楚GRX性能是決定於機身還是鏡頭?不管做在哪,至少性能一定不如C/N。
R的GRX機身自己做,如果可以轉接C/N的鏡頭,感光元件也使用C/N的APS-C,那整體還是輸,輸在性能。
除非說此系統價格可以比C/N的APS-C組合還便宜的多~當然也可以說R把APS-C換成FF的組合,就可以贏C/N的APS-C了,是沒錯,但是價格只會更高,而且還是會跟C/N的FF比較之下還是處於劣勢,若是R使用X3的感光,那感光元件表現可能贏C/N,但是性能輸,可能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這樣弄,還是有小眾市場,因為可能C/N不會有X3的設計,不過R如果拿的到X3來用的話,C/N難道拿不到?

kanako0605 wrote:
看到很多人想要XX機身+XX鏡頭+XX感光...之類的夢幻組合~


若是辦的到,價格壓低

倒是樂觀其成!!

否則 , 只是一個噱頭罷了!

另外 GXR + M4/3轉環 + CCD模組 價格低於 EP1 GF1 ,競爭力才看的到!

否則除非我錢太多沒地方花....不然我才不會想買它
大家都只著重在能不能換,換了是不是比哪台好,或還不如直接用哪台

但這個系統最大的優點是在於自己能在一開始就選用適合自己的組合(當然前提建立在模組夠多樣化)

坦白說,這系統一但搞大了而且售價夠便宜時市面上九成的高階DC大概就得收起來了,剩下來就只剩下售價超低或功能特化的DC存在了。

別認為不可能,有在做系統規畫的人大概都知道這種架構的殺傷力有多大
kanako0605 wrote:
如果可以轉接C/N的鏡頭,感光元件也使用C/N的APS-C,那整體還是輸,輸在性能。
除非說此系統價格可以比C/N的APS-C組合還便宜的多~當然也可以說R把APS-C換成FF的組合,就可以贏C/N的APS-C了,是沒錯,但是價格只會更高,而且還是會跟C/N的FF比較之下還是處於劣勢,若是R使用X3的感光,那感光元件表現可能贏C/N,但是性能輸,可能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這樣弄,還是有小眾市場,因為可能C/N不會有X3的設計,不過R如果拿的到X3來用的話,C/N難道拿不到?


奇怪的邏輯 CCD都是買來的 N家也是跟SONY買CCD

影像處理才是各家自己的獨門技術 這幾乎跟片幅無關了吧

同一片CCD有的影像演算可以抹的少讓銳利度高,也可以抹的巧讓高ISO值表現佳

不知道你在講什麼奇怪的東西

妳說的性能講的是影像處理的處理器運算速度與能耐

與CCD何關 除非CN家可以跟CCD供應商切斷某型號貨源

不然就是各家買回去自己跟自家的影像處理器做搭配調控然後上市

還是不知道你說的片幅跟性能有啥關係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