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這樣就可以只換機身不換CCD了!如果有大台機身和小台隨身機身~出門看要帶哪台就把CCD換上去就好!
真方便

Noelas wrote:
RED系統能夠轉接C、N的鏡頭喔~
kanako0605 wrote:
但是GRX小機身加了轉接環要接其他廠鏡頭~不就是失去體積小的意義了嗎?...(恕刪)
kanako0605 wrote:
有人會希望拿GRX接FF鏡頭嗎?且這點M4/3早就做得到了,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
kanako0605 wrote:
若是要作成感光模組+鏡頭模組+機身的組合,以下組合的整合是個問題吧。
目前已知的與未來可能性組合大致如下吧:
感光元件尺寸:1/1.7、1/2.5、APS-C、FF、...
鏡頭:50mm F2.5 MACRO、24-72mm F2.5-4.4、...
機身:GRX
感光元件想要拿到各式各樣的尺寸,看起來應該是SONY最有機會提供給R所有想要的尺寸,其他廠會提供嗎?未必...更不用說想要有Sigma的X3還有C與N的FF。
鏡頭的話,按照目前50mm定焦鏡搭配APS-C,這支若是搭配1/1.7或是FF的尺寸,結果是?
感光元件可以跟別家買,鏡頭"模組"要怎麼跟別家買,除非邀請C、N、S、O、P...代工鏡頭模組~不過可能嗎?
若做成可轉接各家鏡頭,那也失去體積意義了,有人會希望拿GRX接FF鏡頭嗎?且這點M4/3早就做得到了,轉接其他廠鏡頭是否又牽扯到不同感光尺寸搭配整合的問題?
機身若只有R推出,那等於機身被綁死,選擇也是不多。
除非R開放架構,各廠都採用通用模組化,規格都是統一的,這樣就有可能與PC一樣,可以自由使用不同廠的模組,也不會有問題,不過似乎是不太可能。
看到很多人想要XX機身+XX鏡頭+XX感光...之類的夢幻組合~
例如想要K7的機身等級大小+L鏡+X3感光...
要R去哪邊生像K7一樣的機身等級,L鏡的品質與X3的感光...想也知道不可能,就算R都有好了,K7+L鏡都要,但是感光元件要換成APS-C,這不是隨便搭起來就可以好好的用了。
R若是這樣做,大家只會最常買感光來換,鏡頭與機身反而比較少,比起鏡頭綁死感光來說,賺的少多了...
而且,分開的模組,彼此之間的整合是個問題,同樣感光元件性能C,換了顆B級的鏡頭或是B級機身,就可以提升性能到B了嗎?換了A級的鏡頭或是A級的機身,整體性能就會變成A嗎?就算PC的話也要全面都升級才會強,光昇級CPU,其餘南北橋或是傳輸介面等還是舊架構,整體性能根本無法完整提升,結論還是要全部換...
kanako0605 wrote:
轉接不是太大問題,M4/3也是幾乎所有鏡頭都可接,想的到的九成都可以吧。
但是GRX小機身加了轉接環要接其他廠鏡頭~不就是失去體積小的意義了嗎?
就像M4/3機身縮小,但要接4/3鏡頭,還是體積變大意思相同,也是被批阿還是說M4/3會被批,GRX不會...
不清楚GRX性能是決定於機身還是鏡頭?不管做在哪,至少性能一定不如C/N。
R的GRX機身自己做,如果可以轉接C/N的鏡頭,感光元件也使用C/N的APS-C,那整體還是輸,輸在性能。
除非說此系統價格可以比C/N的APS-C組合還便宜的多~當然也可以說R把APS-C換成FF的組合,就可以贏C/N的APS-C了,是沒錯,但是價格只會更高,而且還是會跟C/N的FF比較之下還是處於劣勢,若是R使用X3的感光,那感光元件表現可能贏C/N,但是性能輸,可能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這樣弄,還是有小眾市場,因為可能C/N不會有X3的設計,不過R如果拿的到X3來用的話,C/N難道拿不到?
kanako0605 wrote:
如果可以轉接C/N的鏡頭,感光元件也使用C/N的APS-C,那整體還是輸,輸在性能。
除非說此系統價格可以比C/N的APS-C組合還便宜的多~當然也可以說R把APS-C換成FF的組合,就可以贏C/N的APS-C了,是沒錯,但是價格只會更高,而且還是會跟C/N的FF比較之下還是處於劣勢,若是R使用X3的感光,那感光元件表現可能贏C/N,但是性能輸,可能唯一的好處是有機會這樣弄,還是有小眾市場,因為可能C/N不會有X3的設計,不過R如果拿的到X3來用的話,C/N難道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