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GR Digital系列一直背負著傳統上的原罪還有數位上的包袱:因為傳統GR1系列的成功,讓大家對他具備無與倫比的期待;而數位上的技術缺陷,卻也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喜愛它的人,明白即使在超過兩萬這個價位的數位相機位階上,能得到的變形抑制、雙轉盤加上ADJ操作的便利性,還有數位GR的鏡頭調性都在在讓這些人可以捨棄入門級的單眼,選擇便攜的GR Digital。
而高ISO的雜訊營造出來的顆粒感,雖是電子技術上的不足,卻也意外虜獲許多人的喜愛。
不喜歡它的人,認為這個超過兩萬的價位,雜訊表現完全不如入門數位單眼相機,散景更是不如單眼,況且它又是定焦,認為這台相機不過又是一台廠商吃自己底片時代威名老本的相機。

我其實已經可以想見GR Digital III出來以後(以下皆代稱GRD3),大家砲轟的地方肯定會有:「販售價錢如此昂貴,這是台小DC耶!」;「配件幾乎全部不一樣,又出來騙一次錢!」;「鏡頭規格改變,但是散景部分還是沒有大光圈鏡頭配數位單眼優秀阿!」
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GRD2出的時候我早就聽過這件事情了。
一代二代沿用一樣的鏡頭,被批評換湯不換藥;三代改用新規格而配件不能沿用,被批評配件大賺一筆。

儘管如此,一代一代的數位GR,到今天也已經到了第三代,經過了幾年的試驗,也有了一些新改變。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這依然會是一篇所謂的愛好者寫的文章,我仍會盡量的寫出我對他的喜好,還有我對他缺點的理解。

而現在,請聽我說,聽我說說GR Digital III。

GRD3的第一個改變,雖是很細微的部份,卻也讓我這個老用戶感到新奇。
這個不同,就是原本是印上去外殼的GR字樣,變成鏤刻的字體,在外觀上,這算是分辨過去機種跟新機種上的一個特徵。(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在路上看到人家拿GRD硬要分一代二代三代吧)

另外一個重大的變革,自然是將第一代的Digital GR Lens從5.9mm F2.4改為6mm F1.9,實際使用上在散景的部份雖然不見得能如己意,但是仍可以獲得比過去更好一些些的增進。
對我來說,光圈改大,這半級的進光量相當有幫助,在低光源底下,快門速度變快加上高ISO處理的改進,可說是在室內有了更大的彈性。
另外,鏡頭伸出後也由三段改為兩段的沉筒式設計,關於前後幾代的外觀、選單功能上的差異,我在往後的文章會說明。

事實上不一樣的鏡頭,也讓GRD3在厚度有了些許的改變,這個角度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原本在GRD/GRD2上面,機身上面就是鏡頭的保護環,現在則是又多了一層厚度。
另外,GRD3在鏡頭還有組裝上面的可靠度,是我摸過這三代感覺最良好的。
我在開機與關機狀態都曾經搖晃機身,但並沒有感受到異音傳出,這點倒是過去沒有過的體驗。
過去在一代二代經常不小心遺失的鏡頭環,這次扣裝的紋路也有些許的改變,相信可以更維持固定的穩定度,但也因此過去我們擁有的特典鏡頭彩環因為紋路還有大小(GRD3的大小略大)不能沿用。
在BBS上面有傳言提到鏡頭是由泰聯光學製造的,但我詢問原廠確認過數次,應當是亞洲光學製造的。

鏡頭上緣維持跟GRD2相同的配置,擁有綠色的對焦燈,同樣取消一代擁有的測距窗。
以目前的使用感受來說,對焦燈並沒有非常頻繁的亮起。

閃燈的控制承襲二代的改進,保留獨立開關的使用,避免像一代利用選單來控制的狀況。

過去在第一代的時候,常常會因為閃燈莫名其妙彈起而手忙腳亂,一代只要不是閃燈關閉,閃燈一定會彈起,而二代三代就是沒把閃燈打開,閃燈選項一定是關閉的。
這是閃燈彈起的樣子。

GRD3機身背後的配置略有不同。

大部分的配置都跟過去一樣,其中一個改變是方向按鈕。
方向按鈕由二代的閃閃發亮且較為突出機身,改變為較接近一代的平光按鈕,也不若二代突出。

用來及時取景跟瀏覽照片的LCD也升級為3" 92萬像素,不僅精細,在陽光普照的室外也較不易失去細節,方便取景,在可視角度也非常良好,朋友擠在一群看照片的時候比較不容易有看不到的狀況產生。
我使用GRD一代的時候,如果是在外面的話,大概就只能簡單取景看個大概,憑經驗決定要不要曝光補償,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我根本就只能看到黑白的畫面(因為陽光強烈造成的錯覺)而使用GRD3這塊LCD螢幕,讓這個情況減輕非常多。

如果你注意到的話,GRD3新增了第二顆的Fn按鈕,就在原本進行自拍模式(2秒、10秒)的選擇那顆按鈕,除了原本的自拍模式外,你可以直接改為Fn可以設定的眾多功能。
除此之外,按鈕的回饋感也跟二代比較硬式的反饋不同,接近一代軟式的反饋,但仍舊多了一些彈性。
另外方向紐的「上」並不是沒有作用的,他可以即時改變SNAP對焦模式的距離(這一代可以設定1m、2.5m、5m、無限遠,而不是只有固定在5m)

數位變焦紐的大小比過去來的要小,也越向邊緣靠近,但實際使用起來並不覺得困擾或者是難用。

而ADJ則維持跟GRD2、GX200一樣,都是有段式的設計,當然這點在對於需要快速調整的場合也會有一點速度跟便捷上的遺憾,所以GRD3在選單方面也針對這件事情做出改變,以期能夠彌補這個不便利。
我會在後面介紹這個功能。
我想ADJ應當是不會改回原本一代的無段式了,這個設計經常造成GRD一代的短路當機,原因是因為使用久了會有髒東西卡進去,我自己的GRD也有這問題,久而久之也是一個困擾。

既然提到了按鈕的位置還有操作的舒適度,就不能不提到GRD3的蒙皮,這次的蒙皮軟硬程度再度變得比較柔軟,介於GRD2跟GRD之間。
過去GRD2的蒙皮太硬了,對我來說有稍微不舒適,這是一個很細微的改變,但我們可以由此看出(包含那些為不便捷的ADJ做出的努力)Ricoh對於使用者使用經驗的重視。

機身頂部的配置乍看之下並沒有任何改變,仍是我們熟悉的前滾輪、快門鈕、模式轉盤跟電源鈕。電源鈕跟二代一樣,都有會發亮的設計,在選單內也可以關閉它。
但是,三代的電源按鈕其實觸感都有微妙的差距,差距到底在哪?
「高低差」
一代轉換到二代以後,我十分不習慣,因為他的電源按鈕比較凹陷,你需要利用指腹好好找到它按下去,這有一個好處是避免誤觸電源鈕開關,但是卻比較容易感應不良的情況發生。
三代的電源鈕高低位置介於一代跟二代之間,恰好是在過於突出的一代跟過於凹陷的二代之間。

模式轉盤的部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加入了快門先決S,對於個人模式MY也越來越重視,加入了第三組MY模式。
另外你也可以看到轉盤上有轉盤鎖,轉動時需要按住才可以撥動,這個設計在GX200/GX100上面是沒有的。

閃燈的接點也跟過去不一樣,在過去是Sigma閃燈的TTL接點,現在也變得不一樣了,我想這次新的閃燈TTL溝通的方式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
但這個改變對於一般的單點閃燈觸發並沒有影響,有影響的部份只有TTL出力的部份。

側邊的AV端子輸出跟USB接口。

電池與記憶卡插槽。
在一代的時候電池沒有固定的卡榫,一打開就會掉出來,二代新增了這個設計,而三代繼續保留這項設計。

而此次GRD3的專用電池改為DB-65,容量小幅提升為1250mAh,但我利用過去的DB-60,雖然容量是1100mAh,仍然可以共通使用沒問題,充電器也是相同的。

你知道我為什麼把通篇文章設定為『焠鍊後的新生經典』嗎?
這是因為GRD3的改變都如此細微,但是只要你長期接觸GR Digital你就會明白這次許多的設計跟改變都是保留前兩代的好處,把過去設計不良的地方改進,甚至加入新的元素。

在使用經驗上,一代一代GRD的改變都有它的緣由跟發展,即使變化如此細微,不管你有沒有使用過GR Digital這個系列的機器,你都能體會這些對使用者的體貼。
不管是觸感、自定設定、對使用者個人化設定的重視。
在操作經驗,在使用相機這件事情。
In GR we satisfied.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