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身外觀篇]
這就是我們這次測試的主角,Ricoh Caplio R6!改變了R3-R5給人略嫌臃腫的體態,重新配置出歷代以來最薄的機身。最薄處僅 20.6mm ~ 比起前代 R5 大幅減少 5.4mm

Ricoh相機的包裝一向很低調,簡單的一個小盒子,不論是R系列或者是GRD,都是這樣的包裝。

盒內的配件一覽,值得注意的是Ricoh這次有提供一個原廠質感不錯的皮套,非常適合R6使用。

這次試用的機器是火紅色的,鏡頭附近延續R5的概念採用金屬材質,使得質感有向上提昇的感覺。

Caplio R家族的印記,同時貼上代表R家族特色的焦段介紹貼紙,也包含了7mp、CCD防手振的圖示與說明。

這就是R6所用的鏡頭了,此次改版因為機身變薄,鏡頭規格在望遠處200mm也做了少許的犧牲,從F4.8變成F5.2

來看看R6迷人的大眼睛吧!

回頭更近再看一眼:D

在鏡頭左上方的是「對焦輔助燈」與「閃光燈」。

也由於機背LCD由2.5"改為2.7",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原本在機身背後的變焦控制鈕也被重新安置在快門鈕前方。

電源開關與模式切換鈕(Auto、情境、自定義的兩組模式)

R6此次的機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這片2.7"的大LCD了,不僅面積夠大方便檢視,同時也提供23萬畫素的精細預覽畫質。在可視角度來說,R6也提供170度的寬廣角度,分享照片時再也不會身旁的朋友看不到照片了。
同時,也保留了便利的Adj鈕,所有按鈕也都可以使用大拇指跟食指操作完成。防滑點更是處理的恰到好處。

負責控制方向以及快速按鈕的方向鍵盤與OK鈕。負責方向以外,「上」提供在情境模式時選擇情境的按鈕、「左」則是提供閃燈的控制、「右」則是快速瀏覽、「下」則是小花模式,也就是近拍模式的開啟。

而右手大拇指稍微往左一點的地方,便可以按到撥放照片鈕、快速設定的Adj鈕、以及刪除(自拍控制)。
Adj也可以在選單內提供四組的自定義,完全符合個人的使用習慣。

機身上方照。這就是變薄的R6了,比起R3-R5跟一瓶生活泡沫紅茶相近的厚度,R6可說是變薄不少。
根據資料,R6也比同樣是7倍光學的Casio EX-V7來得薄,不同的是Ex-V7是36mm起跳,R6則是28mm起跳的小廣角。

這邊則又是另外一個有趣的設計,R6在吊繩掛製處也重新設計,使得更加流線、更加時尚。

電池艙與記憶卡艙。R6已經內建54MB得記憶體,也支援SDHC得新規格記憶卡。而電池則稍微因為遷就薄型的機器,採用比較薄容量也較小的電池,電力也稍微下降一些。

基本的介紹看完了,免不了的要跟老大哥GRD來比較一下。
R6跟GRD比較起來,看起來可說是小了一號勒。

機身的厚薄方面,大概是拍攝的角度,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我是覺得GRD稍微厚一點。

伸出鏡頭的模樣,同樣都是28mm的時候

此時R6我將他變焦為200mm,鏡頭伸出的情況就有比較長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以前使用R3時,覺得鏡頭伸出更長,

這是以前R3伸長到200mm的照片
看完了機身的介紹,接下來我們來看看R6的選單,又新增了甚麼新功能?有沒有讓我們驚豔的地方呢?
[選單與功能篇]
看完了外觀簡介,我們來看看選單的部份。
在攝影設定的第一頁開始。可以看到的是相片大小以及畫質選擇、對焦方式、測光方式、銳利度還有連拍。
這邊沒有甚麼好著墨的,不過畫面中的「鮮明度」其實是Ricoh翻譯成正體中文的小Bug,其實是銳利度才對,過了這幾代一直都沒有變,希望Ricoh在往後的機器可以改成我們較可以理解的詞才是。

第二頁比較值得介紹的是長時間曝光與間隔攝影。由於R6屬於傻瓜相機,不能夠調整快門時間,而auto模式快門最長只有1秒,無法長時間曝光。因此需要長時間的曝光,就必須從這邊選擇,有2~8秒可以選擇。
而間隔攝影,也是一個有趣的功能,可以設定好間隔,腳架一放,紀錄起一個地方某一個特定時間的紀錄(比如一整天),或者是觀察某個地方各地方的變化。

第三頁則可以設定是否要加印日期在相片上。另外較為重要的功能就是設定感光度跟白平衡,或許你會問,我每次都必須要進Menu嗎?
錯了,你可以在選單調整,但是這兩個常用的選項你可以依照個人喜好放到Adj鈕可自訂的四個功能內。

而限制快門速度,則可以設定最慢快門可以曝到多少,防止手振。

R6也因為機身因應變薄的重新配置,取消了獨立的防手振開關,而必須來到選單做設定。
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紀錄兩種尺寸」,則是R6的新功能。意義在於同一張照片可以同時紀錄兩種尺寸(原吋跟百萬像素以下的大小),目的是讓原吋保存在電腦內,而多紀錄的那張較小的格式可以直接網路上傳,免去必須自己縮圖的困擾。

在這裡,Ricoh相機都具有定點變焦的功能。R6的焦段有這些段數的變化: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可以當作對於各個視角的練習來看待。

以前的Ricoh相機,Auto iso大多是從最低到200;但這次R6多了Auto ISO high的功能,這邊就是可以讓你決定你的high要到多高。
副文件尺寸就是剛剛提到的較小尺寸的第二張照片設定


Adj可以自定義的四個設定,你可以照你所要,如你所愛的設定所要使用的快速鈕功能跟位置。

這邊就是簡單的數位變焦跟是否要開啟對焦輔助燈的選項。最後一頁是語系跟時間的設定。


這是一般adj按下去的按鈕,使用上下左右來移動跟選擇,比起GRD的轉盤雖然慢了點,但方便性比起其他廠牌的相機已經是相當棒的速度了。

這是閃燈的選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R6提供了柔和閃光的選項,讓你可以針對需要柔和補光的場合做最適合的補光。

R6的情境模式裡,除了最基本的人像、風景、夜景等設定外,還有幾種饒富趣味的模式。我們來看看吧!
這是文字模式,已經出現好幾代了,使用起來就是把文件拍的清晰便於閱讀,也方便文字辨識軟體去做辨識。

這是我拿正在看的論文做的簡單試拍

另外一個也是R家族的招牌情境模式 - 斜度修正模式。如同他的說明,可以將斜拍的影像適度的轉正

用悠遊卡試拍,未處理前

處理後,會自動裁切並且變成正面。這對路上看到的佈告還有隨手接收的名片建檔特別有用

這個臉孔辨識功能也是R6這次的賣點,最多可以辨識四張臉,同時也可以針對對到的臉做白平衡跟曝光的修正。

我拿我哥我姐的照片來測試,希望他們看到不要宰了我。實際使用的結果,速度方面有一點慢,而Ricoh方面也表示目前是Beta的狀態,正式上市會針對這部份做修正,不管是速度還有辨識能力。

大家關心的防手振效果。防手振OFF

防手振ON

最後在選單與功能介紹,我們用這個場景原圖裁切看看各個ISO值的表現。

在下面我們可以見到ISO 400開始有較明顯的顆粒,ISO 800勉強可以使用,到了ISO 1600是比較可怕的,大概只能當作應急使用吧!
ISO64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在這次測試的最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實拍照片。
[實拍照片]
這幾天雖然不下雨了,偶爾也會露出一點陽光,但是天空還是灰濛濛的,這次的照片多半是校園隨手拍而已,請大家參考參考。
Ricoh傲人的近拍,把杜鵑的花蕊拍的相當仔細

這兩張是嘗試一下7X變焦的視角
R6@28mm

R6@200mm

剩餘的照片。


























[結語]
隔了這麼多代,又再度接觸到R6這部R系列的高倍變焦傻瓜DC,說真的,初期看了一些對岸的測試還有網友的討論,原本以為R6的變薄,不過是規格上的取巧,但是實際上使用起來卻是真的能感受到變薄在哪裡。機身的薄度外,鏡頭的長度也有改進,雖然光圈因此犧牲了半格,但對於使用上並不會真的有變差的感受。外觀的設計,在鏡頭的金屬質感跟塗裝也另我十分滿意。
在畫質表現,原本以為也是偏向鬆軟的表現,試拍了以後也認為不如我想的那麼差,甚至有為之一亮的感覺。
在高ISO部份,更是讓我很驚訝,以往Ricoh雜訊處理方面不甚良好,如今已經達到可用的情況了。
我想R6算是非常值得推薦的相機吧!自己測試以後,都有點想要買台當作旅行機使用勒。
如果你想要到處走走看看,用28-200mm把世界放進你的口袋裡,相信R6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版權聲明]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我的個人Blog: euyoung's soliloquy
可以轉載,但麻煩註明出處(對岸盜測試文的網站,麻煩你們註明作者還有保留我的簽名圖檔,出處請註明:「作者:euyoung」、「來源: euyoung's soliloq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