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D的侯硐鐵道之旅

民國97年9月20日 星期六 天氣:典型的秋老虎艷陽天
相機:Pentax K20D
鏡頭:Pentax SMC DA 18-55mmF3.5-5.6 AL II
鏡頭:Pentax SMC DA 50-200mmF4-5.6ED
相片:JPG直出,除縮圖及附加簽名外無其它後製。

入手數位單眼一段時間,終於在今天揹著相機出發去拍火車,第一站就選擇許多鐵道迷必到的侯硐。侯硐站創建於民國9年2月,因侯硐及小粗坑等地煤礦及金礦之開採而設站,隨著礦業之興盛,民國55年侯硐-三貂嶺間舖設雙軌,配合銜接平溪支線於59年2月擴建完成。

出發站當然是從小弟家最近的松山車站出發囉!!今天的松山車站很特別,因為從民國97年9月21日開始,松山車站與南港車站間的列車運轉將完全轉入地下化,自此台北市內將看不到平交道嚕...


現在都坐不到藍皮普通車,只能買到不能開窗的區間電車。拜北迴幹線與東部幹線電器化所賜,現在到東部方向的列車已不需在八堵換車。
此外台鐵挺不錯的,來回票還有折扣,松山侯銅來回票只要90元,這票價感覺上比自己騎車或開車去便宜呢!


來了來了,早上08:32的3056次區間快車即將進站...疑?這不是EMU-700型嗎?


哇...真的是EMU-700耶,這款由「台灣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列車...嗯,問題不少..囧~~~我都叫他「阿福號」...就是小叮噹裡面那位「阿福」,說真的,我實在不是很欣賞那個戽斗型的整流罩....XD



經過了51分鐘的行車時間(居然沒誤點耶!!),在09:23抵達了侯硐,列車已經準備離站囉...


鏘鏘....侯硐站到囉~~~
猴洞、猴硐、侯硐
侯硐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基隆河畔,侯硐古名「猴洞仔」或「猴洞」,相傳是清朝時雍正年間,閩南人由唐山過台灣之後到此開墾,附近的山壁佈滿洞穴,棲息著大量獼猴群聚,因此便以閩南語稱之此地為猴子洞。其實旁邊的三貂嶺更有名的是土匪洞,就是土匪窩啦!這曾經是淡蘭古道的一部份,台灣諺語:「會凍過三貂嶺,無想厝內兮某囝」可以看出經過這兒的凶險,土匪直到1900年後日本人清剿後漸歇。1914年(大正3年),顏雲年與日人木村久太郎合作開採瑞芳煤礦,獲煤量頗高,接著又合力設置基隆經深澳坑至瑞芳三爪子間12公里的輕便鐵路,之後又將輕便鐵路延長至猴洞。宜蘭線鐵路於1917年動工興建,1920年(大正9年)1月27日瑞芳、猴硐段鐵路開始營業。據說礦工居民不喜歡洞裡有水,所以改為"猴硐",日本鐵路最早也以"猴硐"做站名。民國51年4月1日才改站名為"侯硐"。


鐵道迷「出草」的天堂呀,瞧,鐵軌、道碴、電車線、山洞、藍天、白雲、遠方翠綠的山頭以及灑滿整個大地的陽光^O^


歲月斑駁的月台,卻帶來了更有感覺的舊時鐵道味


即將通過的DRC-1000型柴液列車...這台我有唷....:)


EMU-500型電車,這台...我也有....^O^


今天看到不少趟這列載運砂石的列車


守車,很久沒看見囉...


今天這輛E308電頭最辛苦了,當載運砂石列車補機好幾趟說...一定累壞了吧!!


侯硐與十分、平溪所相同的是都有鐵道經過,所不同的是平溪十分鐵道有十分線小火車加上每年的天燈盛會;侯硐則有縱貫線火車、北宜線火車、花東線火車,甚至是十分線小火車經過。但侯硐站在未有詳盡的觀光資源誘因與規劃下意外地保持著當年的模樣,改變縱然有,卻也甚少。不過因為經過的班次多,種類也多,如今成為鐵道迷攝影的天堂之一。
此外導演吳念真的《多桑》,雖然電影場景設定在九份、金瓜石,不過實際拍攝的地方卻是侯硐站。而介於三貂嶺與瑞芳中間的侯硐站,聽說三貂嶺也有不同的景色,下回來去逛逛~~


這樣美麗的月台,在不斷的地下化或高架化後將慢慢看不到了說....XD


這列E317電頭拖的可是藍皮車廂唷,藍皮是我以前最愛坐的車廂,因為他可以開窗,也可以站在門邊....靜靜的享受從鐵道吹拂而來的微風,那是一種很奇妙的享受呢!!


這種"純木"的候車椅不多見囉,取而代之的不是醜醜的塑膠椅,要不就是冰到不行的鐵椅....



這張是專門替鐵道迷們拍攝的唷,有著通過侯硐站列車的時刻表,有了這張,就可以從容的準備拍攝每列運轉而過的火車嚕...


這部腳踏車是鐵道人員當運砂石列車進站後,騎過去幫補機解聯用的,說真的侯硐站的月台不算短,每天這樣來回跑算是很累人的!!


這是空蕩蕩的車站大廳,與台北或松山人聲鼎沸的車站是不是完全不同呢?


大廳中的長椅,一樣沒有遊客唷~~~


空橋鐵窗網外的蓬車


遠眺車站一景


近拍運砂石敞車


侯硐火車站
搭火車遊侯硐才是輕鬆愉快,宜蘭線鐵路過了瑞芳就是侯硐站,在台北只要搭開往宜蘭的區間電車就可以到達。

侯硐在行政區上屬於台北縣瑞芳鎮的候硐里,要去侯硐,如果是開車,就從瑞芳往九份方向,過了柑坪里,走猴牡公路。猴牡公路前段沿著基隆河,視界寬廣、風景秀麗,過了員山仔分洪道入口,就抵達這個寧靜的小鎮。


侯硐的地標
瑞三礦業選煤場座落於火車站、基隆河畔旁的黑色建築物,只要搭火車經過一眼就可以看見。昔日的瑞三礦業選煤廠,開採年限長達50餘年之久,其產量、品質,冠蓋全臺。昔日可是負起了臺灣煤礦的重責。

與十分、平溪等小鎮一樣,興起黑金,沒落也黑金。這邊所謂的黑金,就是煤礦。在當時工業需求非常大之際,讓台灣成為主要的產煤區。與大家所熟悉的十分一帶一樣,產煤的盛事可以往回推至日據時期,當地仕紳李建興等五兄弟創辦了瑞三礦業公司,於民國22年時,由日本人手中接下了採礦權。並同時引進了更高效率的採煤機具,讓產能得以提高,因此當年侯硐所產的煤礦,可是全台煤礦的主要供應來源,最高產能時,甚至為台灣十分之一的煤礦都是由此運出的。大量的黑金隨著火車貨運出去,載回來的是一筆一筆的財富。
侯硐也如金瓜石、九份一樣,採礦人可套句話來形容生活:「今日不知明日生」,就是因為採礦是危險性十分高的職業,雖然收入比當時種田或者做小生意都好上許多,不過確有著隨時因為礦坑災變導致活埋的危險。因此每當一日採礦完畢之後,正也是華燈初上之際,「今朝有酒今朝醉」造就了紙醉金迷的侯硐。侯硐礦業全盛時期,全鎮礦工高達1,600人,產量佔全台十分之一,創造出令人稱道的「黑金」傳奇。
瑞三礦業結束的前一年(民國78年),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引發非常熱烈的迴響及討論,帶動起拍攝場景九份的第二次繁榮,成為國內外旅行團遊覽勝地之一。接著三年後(民國81年底)電影《無言的山丘》(Hill of No Return)讓金瓜石也朝向觀光休閒方向重新發展,民國93年黃金博物園區正式開園,金瓜石與九份正式告別了悲情與無言。







民國七十年代多次礦災加上歷經長達五十年的開採,礦脈終於枯竭(該說已無經濟價值),煤礦產業開始走下坡,瑞三本礦撐到民國79年封坑,侯硐的採礦事業正式停止,。熱鬧一時的山城曲終人散不得不告別她曾有過的輝煌歷史歸於寧靜。所有的礦場、機具與運煤的鐵軌遭荒廢棄置,巨大的選煤場就在原地放著衰敗變成廢墟。侯硐居民沒有了採礦工作,生活也無以為繼,因此如台灣許多城鄉一樣,年輕人紛紛到大都市找尋工作機會,只剩下年老與幼兒守著家園,而這幾年也因為人口大量外移,讓侯硐更顯得冷清。


這種沿著鐵道散步的印象只有停留在小時候回雲林虎尾糖廠祖父家時,因此今天再次漫步於鐵道柵欄外時心中的時光彷彿也被拉回了遙遠的記憶洪流中...


捕捉到太魯閣號衝場的一瞬間


這邊還有當年五分車鐵道的痕跡!



運煤橋與侯硐坑
除了壞光了的選煤廠,瑞三拱橋橫跨在基隆河上,連接侯硐坑與瑞三煤礦,其充滿力與美的幽雅造型,非常古典,決對是侯硐地區的景觀指標。運煤橋堪稱完整,上面還有輕便鐵路的遺跡,一直通往侯硐坑。


懷德亭
瑞三煤礦故董事長李建興的塑像默默對著他捐建的介壽橋,最早橫跨在基隆河的介壽橋是李建興為了紀念母親六十大壽而捐贈鄉里!當時是民國36年5月,目前看到的橋是民國50年改建的大橋。


李董事長建興先生象贊
介壽橋畔,有亭翼然,枕流挹翠,氣象萬千。
中有鑄像,煦照若仙,呵我護我,一如生前。
德音雖邈,遺澤長眠,再策再勉,寶藏興焉。

李建興 (1891~1981)平溪人,於1934年(昭和9年)在瑞芳創立台灣第一大煤礦 "瑞三煤礦",為什麼叫瑞三煤礦呢?其實只是因為是瑞芳煤礦第三坑的意思,日本時代稱「基隆會社瑞芳三坑」。1940年日人以通諜祖國罪將其關入監獄,直到台灣光復後才釋放並繼續經營瑞三煤礦。其曾任瑞芳鎮長,對於地方教育事業十分熱心,相當重視公益,設立「社會福利基金會」,每年撥專款提供有關學術研究,以及社會慈善事業,修橋造路,民國70年病逝。路,民國70年病逝。


這家幾乎是鎮上唯一較具規模的"餐廳"正在為即將來到的觀光客炊著餐食




侯硐一百階
位於侯硐路已有160年歷史,據說當時只有一戶住家,所以築石頭階梯而上,石階介於瑞三福利餐廳和猴洞神社間,日本時代方便前往參拜神社,目前經過多次整修,已變成水泥階梯。


路邊鐵製的容器,也是印象中"鄉下"才看得到的物品


這隻米格魯很可愛唷,原本是趴著不動,看到我要照相了竟然自己在那擺姿勢,頭還略為抬高45度哩...


寧靜的社區,就連椅子也是相依偎的曬著太陽享受這難得的恬靜時光


大約是在一半的高度有個這平台,偷偷說,這也是拍火車的好地方唷...


準備拍火車的當下突然發現了一支蚱蜢停在欄杆上,當下就用我那50-200的鏡頭當起偽微鏡,距離就如上圖的圓桌道欄杆間






呵...果然是出草獵車頭的好地方,又有樹蔭遮蔽烈陽


臺北聯營公車開往最偏遠的路線808號公車,也是公車可以用台北悠遊卡最遠的地方之一。


寧靜的小鎮,就連時光也慢了下來說


鎮上的保安宮,算是規模不小的廟宇


祈禱年年風調雨順喔


算是廟祝的辦公廳吧,空無一人呢,只留下古早味兒十足的長板凳與辦公椅


神桌上的筊為無數善男信女的心靈做了最好的寄託吧!!


這種叫賣車印象中小時後的台北也有,再來就是雲林虎尾祖父家和麥寮外婆家才有...唉喲,怎都在憶童年呢?!


聽居民說這"侯硐"兩字原本是用真正的金泊黏貼而成,非常漂亮,但景氣不好的環境加上許多沒公德心的遊客東摳西敲,初落成的華利感已不復存在


侯硐橋...


叭卜耶... 一球10元,小朋友最樂的時光.....而這種自製的拼裝三輪車在都市已幾乎看不到,拍這部車是因為我過世的祖父生前也曾自己拼裝過一台唷...


這種像精神標語的社區告示牌已不多見囉...


瞧瞧剛才的發財車,不知算不算是這地區另類婆婆媽媽們的情報轉播站...


斑駁的精神標語,訴說著不復在的盛況



遠處的人家的炊煙已裊裊而起,暗示著午餐時刻的到來




頂著烈日的信號機,仍屹立的堅守崗位


頹圮的圍牆,訴說著人去樓空的滄桑


這種木門已不多見囉...


這個麵攤是由結褵數十載的老夫妻經營,守著麵攤每天數著日出日落,看著南來北往的火車經過,由年少黑髮到今日的白髮蒼蒼,就如同侯硐由繁華到沒落的實際寫照。


網友們推薦的乾麵,一碗25元


這是車站前的雜貨店...東西不便宜唷,全部按"建議售價"販售....XD


剪票口,即將踏上回程~~~


運送水泥的專車,電頭為E315號


突然發現這台守車不太一樣耶0_0


下午14:14的2726次區間車,這列EMU-500型電車將滿載著今日這趟旅行的回憶回家囉!這班車抵達松山車站時間為15:09,行車時間55分鐘。

更完整的文章歡迎到我的部落格觀賞
2008-09-27 10:57 發佈
用心之大作阿,
讓人看了也想到現場一遊^^
加分加分
大大寫的遊記再搭配上照片, 看了很有感覺耶!!
前兩個星期也去過這個地方, 但是不了解這小鎮的歷史,
所以只是單純的到此一遊!
感謝大大讓我了解了這小鎮的興衰史!!
Sammy wrote:
用心之大作阿,讓人看...(恕刪)

呵~~~~謝謝您喜歡小弟分享文章,侯硐真的是個不錯的地方呢(適合靜靜的一個人閒晃與拍照)!!

linfat wrote:
大大寫的遊記再搭配上照片, 看了很有感覺耶!!
前兩個星期也去過這個地方, 但是不了解這小鎮...(恕刪)

謝謝您的讚賞,小弟也是看了前輩的旅遊記事然後決定自己去一趟,透過鐵道迷的角度來欣賞這個小鎮:D
•讓別人快樂就是好事~馭風之狼~http://www.walf.idv.tw
巧的很!
9/26 三x電視台星期五晚上10點節目有介紹到這些地方
尤其是那個礦業大樓可是締造出很多台灣NO.1
hannibal_chou wrote:
巧的很!
9/26 三x電視台星期五晚上10點節目有介紹到這些地方...(恕刪)


呵呵呵,所以台灣的鐵道小鎮還是有一群人默默的關心著,只是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凋零的小站都逐漸沒落....
日本有很多鐵道迷紀錄著當地私鐵小站的種種,台灣雖沒私鐵,但像這種有著歷史的小站也是值得大家去走走的
•讓別人快樂就是好事~馭風之狼~http://www.walf.idv.tw
去吃這家由老人家經營的麵店千萬要事先問明價格!!
昨天二人吃了二碗乾麵被坑了$100!!!
是二碗乾麵$100喔!!還不是大碗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