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意 ricoh 及 pentax 的過去一年對這個鏡頭應該都不陌生.
不只焦段並不尋常, 而且是 pentax 獨有的 limited 鏡頭系列最新一員, 更是系列中首個變焦鏡頭, 亦是首次加入 dc 馬達及 pentax 值得信賴的 WR 耐侯設計. 可說是十分具話題性.
單價接近 1000 美元, 並不是很親民, 立即買入的人沒有很多. 所以, 雖然一直都有不少相關討論, 但能提供使用及操作心得的實在不多.
最近不論公司貨及水貨都有因應 ricoh 價格調整而減價, 我本人非常有興趣. 最後選擇了在美國 B&H 購買, 連帶 55mm B+W MRC NANO CPL 及運費, 還要比本地公司貨還要便宜一點. 美國 RICOH 有為所有貨品提供國際保用, 其實沒有差別的.
包裝盒外觀, 依然是銀灰色的風格. 最注目是代表 HD 鍍膜的紅圈.

跟別的 LIMITED 鏡比較, 20-40 的包裝盒大了兩倍.

打開. 20-40 本體比較大, 塞得好緊, 打開還得花點力氣.
這不是保用証, 辦理國際保用需要自己聯絡美國 RICOH.

專用皮套. 比大光圈的 FA31 還要大, 令 20-40 一躍成為 LIMITED 家族中最巨大的一員.

本體. 前面的是對焦環及景深刻度, 也是沿用 limited 系列的風格

40mm 對焦在無限遠, 鏡頭會縮到最短.
後面的變焦環是多邊形的設計, 可以讓鏡頭橫向的"停泊"著, 頗特別的.

20mm 最近對焦距離, 鏡頭會伸到最長.
據說多邊形的變焦環是復克以前 takumar 時期的風格.

取下鏡頭蓋. 鏡頭蓋沒有任何螺旋紋, 是直接套在庶光罩上面的. 我個人是有點懷疑, 這樣套的穩嗎 ??


專用庶光罩.
CPL 的使用方法跟 DA40 一樣, 先裝上濾鏡, 再裝上庶光罩.
實際試用了一會, 發覺鏡頭本身的旋紋太淺了, 反向轉多幾圈的話, 有可能會連帶庶光罩一起脫落的.


跟 15 及 35 排在一起, 顯得特別巨大.
其實比 18-135 還要小, 只是 LIMITED 鏡真的好小巧. 283g 亦談不上重, 只是全金屬的沉甸手感, 很有質感.

疊疊樂


以上由 DA-35mm macro Limited 拍攝.
以下由 sigma DP-3 Merrill 拍攝




因為時間關係, 只用家中的 ALISA BOSCONOVITCH 測試
焦距分別是 40mm 及 34mm. 無剪裁, 無濾鏡, K-3機身色彩為預設, 供各參考.


至於感想, 除了先前提及CPL有脫落的可能性, 比較在意的是 DC 馬達.
20-40 的 DC 馬達沒有 18-135 的寧靜, 起初懷疑是自己的鏡頭有問題, 上 YOUTUBE 看 PENTAX FORUM 的片段, 也聽到他們的 20-40 對焦時有明顯的聲響. 雖說是聽的到, 其實仍然比機身馬達來的安靜.
因為是外變焦的關係, 對焦速度沒有 18-135 那麼快 (也說明18-135 實在是非常好用), 這點可以理解.
實際操作的感覺, 其實仍然是好輕巧的, 只是以往的 LIMITED 實在太過小巧了.
變焦環好緊, 相信是防止鏡頭垂頭自己滑出. 畢竟這是當家的 LIMITED, 出現垂頭就難看了.
其他心得慢慢補上, 謝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