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DSLR新機更換潮中, 等了好久, 終於有廠商第一個做出來



只有Pentax K10D, 用 Sv/TAv 重重敲了其他廠商的腦袋了, 試想其他廠商如 Canon, Nikon 還在延續底片機的想法=========> 用同一種 ISO 拍一堆照片

現在DSLR和底片機最大的不同是,
每張照片都有獨立: ISO值, 快門, 光圈
終於在思維上, 使用上擺脫了底片機





呵呵, 我講的不清楚, 摘錄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95050, 內容, 給各位看一下:
Sensitivity-Priority mode:
The K10D features a new Sensitivity-Priority AE (Sv) mode, which is designed to automatically selec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aperture and shutter speed for user-selected sensitivity. The sensitivity can be shifted instantly (in 1/2 or 1/3 steps) by turning the electronic dial. Since this mode eliminates the need to recall a menu screen for sensitivity changes, the photographer can react more quickly to changing photographic conditions.
這個模式下,可以保持正常的拍攝姿勢,直接用轉盤調整ISO,相機自動設定光圈和快門。
相當於改進的P檔。任何一個廠商想要實現這個功能很簡單,但是想不想得到就很考驗功夫了,數位相機出現那麼多年了,竟然沒有人發揮一下創新思維,最後還是PENTAX的設計者想到了。
這個「簡單的」Sv模式,在技術上的突破,也許不及它帶給我們觀念上的突破:在底片機時代,一卷底片是一個相同的ISO。K10D之前,我們用數位時仍然沒有擺脫底片的思維:先設ISO,這一批照片是這個ISO,拍攝條件變化了,需要調ISO了,於是調一下。現在,K10D的Sv告訴我們:
Hi,醒醒吧,現在是數位時代了,每張照片都有權利得到它專有的ISO,就像每張照片有自己的光圈和快門一樣!
現在的Sv是改進後的P檔,其實同樣可以在Tv,Av檔的基礎上,衍生出另外一個Pentax K10D的新曝光模式和兩個未來的曝光模式。
TAv:前轉盤調光圈,後轉盤調快門,相機決定ISO (Pentax K10D有直接在轉盤上提供)
Tv -> TSv: 前轉盤調快門,後轉盤調ISO,相機決定光圈
Av -> ASv: 前轉盤調光圈,後轉盤調ISO,相機決定快門
我們把A(光圈)、T(快門速度)、S(感光度)做排列組合,可以得到下面幾個不同模式:
A | T | S | |
M (手動) | 人 | 人 | 人 |
Av(光圈優先) | 人 | 相機 | 人 |
Tv(速度優先) | 相機 | 人 | 人 |
P(程序) | 相機 | 相機 | 人 |
Sv (Pentax K10D) | 相機 | 相機 | 人 |
TAv(光圈+快門優先)(Pentax K10D) | 人 | 人 | 相機 |
P+自動感光度 | 相機 | 相機 | 相機 |
TSv (還未提供的模式) | 人 | 相機 | 相機 |
ASv (還未提供的模式) | 相機 | 人 | 相機 |
(注意:將「設定」和「隨時調整」區別開來,「設定」的不算,拍攝中隨時調整是關鍵)
有些人在這裡提出,某些相機可以比較方便地設定ISO,比如只要按一下一個「ISO」按鈕,就可以設定了。他們想以此說明Sv模式和「快速設定ISO」是一回事。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Sv模式的高明就在於不再需要多餘按那一下XXX鈕。他們沒有意識到,什麼叫「設定」,什麼叫「隨時調整」:
「設定」指暫時中斷拍攝,調整某個參數後,將這個參數用於下面「一批」照片。
「隨時調整」指在拍攝中針對「單一」照片調整某個參數。
如果認為「設定」=「隨時調整」,那把什麼都放在選單裡面好了,選單裡的都是可變的,那還要光圈轉盤和快門轉盤幹啥?乾脆都放選單裡用戶設定得了!
對於堅持認為其他某些相機設定ISO非常方便而與Sv模式沒有區別的人,請用該相機做一下下面這些試驗:
1.裝一隻80-200/2.8 300/4 或者更大的鏡頭手持拍攝試一下,是否可以不改變拍攝姿勢,不移動兩手握持的位置,就調整ISO?
2.是不是每次都能比較準確地不用眼睛離開取景器就按到那個「方便」的ISO按鈕?
3.調整ISO,拍懾一張;再調整ISO,拍懾一張.....拍攝100張,看看用了多少時間,再問問自己,是否還像原來認為那樣,調整很方便?是否願意經常採用這種拍攝方式?
4.問問自己,用了這款相機這麼久,有沒有這個意識:ISO設定不是針對一批照片,而是可以針對每一張單獨的照片的?
如果以上問題你有回答「否」,那麼你需要重新考慮一下:Sv究竟是你相機上已有的東西,還是一個新的東西。
引用:
--------------------------------------------------------------------------------
原文由 filters 發表
傳統底片年代,換ISO是很少的,所以,曝光就兩個變量:快門速度,光圈。
到了數碼年代,曝光有三個變量:快門速度、光圈、ISO。所以,數位相機應當有三個獨立快速的調整方式,改變這三個變量。
換個說法:你選定三個變量中的兩個,相機選定最後一個。
--------------------------------------------------------------------------------
這個創新的曝光模式會有多少人常用到,有多大的使用價值,我想今天可以需要討論但不太能夠討論出結論的。明確一點就夠了:「這無疑是在單反相機史上創下的又一個第一。」
創新並不等於最優,而是創新提供我們一個新的solution。也許我們通常更喜歡用別的曝光模式,但是在某些場合是這個solution最能發揮作用的,那時我們會感謝創新者的用心。
引用:
--------------------------------------------------------------------------------
原文由 cfun 發表
非常好的設計!我早就盼望這個功能了,好像有些人對於它的實際使用價值還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就經常遇到需要這種功能的場合,可能跟拍攝題材也有關係,舉一個我經常遇到的典型例子,比如在跟拍一項活動,場景在室外和室內之間頻繁變換,這時候眼不離機快速轉換ISO值就非常重要,再比如,在一些臨界的光線條件下,同時要拍一些資料性的照片和講究素質的照片的時候,方便地調整ISO值也很有用,我覺得這個功能對於記者和喜歡拍攝紀實、人文題材的影友都很有用。
--------------------------------------------------------------------------------
最後再稍為講清楚好了
其實因為以前底片機的慣性思維, 如: ISO是我今天這一批照片固定好的, 我也很習慣的不動 ISO, 這也反映到現在DSLR廠商設計和使用的想法上, 雖然Nikon 的確有提供類似的功能, 可是只要用一下就知道, 它是放在M, P檔下 + Auto-ISO, 但它並不反映 Nikon 設計者認為 ISO 應該是一個獨立的選項, 因為ISO的重要性跟光圈, 快門一樣, 既然 ISO 可以先決, 反過來看 ISO 也可以最後才決定, 這就是 Pentax 認為 Sv/TAv 要放在轉盤的原因了.
各位網友, 您贊成將此選項開放出來嗎 ? 有實施用途嗎 ? 歡迎各位拋磚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