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晚上10點多,我還沒到白河交流道前,高速公路上就可清楚看見枕頭山燈火通明,心情隨之振奮起來:東山人年度的迎佛祖盛會就要開始了。

果不其然,前往碧雲寺6公里多的陡峭山路上,大車、小車,川流不息,造成交通堵塞,我好不容易在停車場卡到車位,快步走到廟埕,耳朵已傳來各式各樣的人聲與攤販叫賣聲、喇叭、炮竹,以及頌經聲,熱鬧非凡。
我先四處走走。碧雲寺,我來過不少次了,這是第一次夜裡上山,也是第一次完整又清晰看到山下的嘉南平原時,有點懊惱沒帶腳架,無法拍下美麗的夜景,但還是將相機放在欄杆上,勉強拍一張。

逛了幾圈後,碧雲寺大殿內,許多信徒跟著法師頌經,合什參拜,莊嚴肅穆,等待佛祖起駕時刻來臨。



同樣的,廟外雖然比廟內喧嘩吵雜,香客有的圍坐吃宵夜、有的或坐或臥休憩、有的聊天,但也都是在等待佛祖起駕,使得現場空氣明顯有一股「等待」氣息,在夜色中綻放。


今年佛祖起駕時辰是2/23,1:49am,碧軒寺也採取熱鬧的形式迎接佛祖回娘家,例如安排火把隊伍,護衛佛祖;施放高空煙火、沿路安置瀑布煙花,佛祖起駕後,依序演出,照亮夜空,眾人驚訝連連。

這次我再三考慮後決定帶兩台相機(K7與K20D),外閃與三顆鏡頭:DA16-50mm、DA50-135mm、FA31mm。前兩顆光圈f2.8,後一顆f1.8,以應付夜晚拍攝,腳架則因行動受限與體力負荷而作罷。結果一拍攝,發現閃光燈並不夠用,於是改調高ISO、調整白平衡、開大光圈,拍出來的色彩與效果皆佳,沒有辜負好鏡頭招牌。
迎佛祖,從碧雲寺回到碧軒寺,全程23多公里,從凌晨走到下午,確實是體力一大考驗,我應是請兩天假,最好還能事前走一趟,了解地形,以利拍攝,於是幾經衡量,最後我選擇跟一小段,下次再來。因此,這次只能說是東山迎佛祖序曲。

佛祖起駕前,除了頌經外,照例有陣頭表演、乩童與鑽轎腳,不同於以往是隊伍最前頭是由近兩百人護駕火把隊伍開路,火把將黑夜染紅,也增添了壯觀與可看度。
這次有個插曲,香客看到鑾轎走出碧雲寺,便跪拜地上,等候鑽轎腳,結果是清水祖師,於是又重新站立兩旁,等佛祖鑾轎駕到。後來當地文史工作者告訴我,是因為其中有段特別典故。

其次,是從碧雲寺出發後到轉入古香道,廟方在這段長約1公里路上,每隔一小段架設瀑布煙火,每次點燃,陣陣花火如雨下般,形成瀑布屏風,引來許多人喝采,尤其是深黑,沒有路燈路上,火光格外耀眼。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吧!佛祖鑾轎都會等到瀑布火花熄了才通過。














東山迎佛祖,和回娘家部份路線不同(可參見我部落格裡的東山佛祖回娘家(上)http://www.wretch.cc/blog/weihsin1957/549731;及東山佛祖回娘家(下)http://www.wretch.cc/blog/weihsin1957/549757
隊伍出了碧雲寺大門,到了往水火同源叉路口時就右轉,這一路坡度很大,幸好都鋪上柏油,沒有像回娘家路段是泥土路,我走上一小段後,向佛祖告別,回到碧雲寺停車場,略做休息後,開車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