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幫小弟評鑑一下這兩隻哪支比較優

第一支是 PENTAX DA SMC FISH-EYE 10-17mm F3.5-4.5 ED (IF)
可以幫小弟評鑑一下這兩隻哪支比較優
特色好像是可以到魚眼180度~
官網 http://www.pentax.co.jp/japan/news/2005/200551_t.html
第二支Tamron SP AF 10-24mm F3.5-4.5 DiII
可以幫小弟評鑑一下這兩隻哪支比較優
特色?是內變焦嗎?
看起來規格幾乎一樣焦段大一點
他的官網 http://www.tamron.co.jp/lineup/b001/index.html
價錢才差一張小朋友而已
放棄大光圈了...光圈大可能真的還是得去找定焦...


請問有大大有這兩支的的評測嗎?
還是有神人兩支都有的?

2009-12-17 17:09 發佈
月光浪子 wrote:
第一支是 PENTAX DA SMC FISH-EYE 10-17mm F3.5-4.5 ED (IF)

特色好像是可以到魚眼180度~
官網 http://www.pentax.co.jp/japan/news/2005/200551_t.html


你可以找tokina 10-17mm那隻的照片, 這兩隻基本上是差不太多的
Tokina的照片應該不少可以參考, 不過Pentax還是有smc鍍膜與些微改進的光學結構.

雖然是共同開發, 但真要說光學結構一模一樣還是有待商榷.

通常pentax因為有smc鍍膜加持, 抗耀光性會好一截.

魚眼鏡並不適合一般的風景與人帶景拍攝, 你找找照片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了.

月光浪子 wrote:
第二支Tamron SP AF 10-24mm F3.5-4.5 DiII

特色?是內變焦嗎?
看起來規格幾乎一樣焦段大一點
他的官網 http://www.tamron.co.jp/lineup/b001/index.html
價錢才差一張小朋友而已
放棄大光圈了...光圈大可能真的還是得去找定焦...


請問有大大有這兩支的的評測嗎?
還是有神人兩支都有的?


第二隻, 可以去pfc看看, 散景特別, 喜歡的很喜歡, 不喜歡的也會不太愛
不過魚眼鏡跟超廣角不一樣, 超廣角並沒有魚眼的嚴重桶狀形變, 是比較好應用的

大部分的人帶景拍攝都是使用超廣角. 而非魚眼鏡
月光浪子 wrote:
第一支是 PENTA...(恕刪)

一支是魚眼,一支不是魚眼,這樣要怎麼比呢?
JulianHuang wrote:
你可以找tokina 10-17mm那隻, 這兩隻基本上是差不太多的
不過Pentax還是有smc鍍膜與些微改進的光學結構.

雖然是共同開發, 但真要說光學結構一模一樣還是有待商榷.

通常pentax因為有smc鍍膜加持, 抗耀光性會好一截.

魚眼鏡並不適合一般的風景與人帶景拍攝, 你找找照片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了.

Tokina現在新一代的鏡頭都沒有P/K接環......
光學一樣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幾乎都是Pentax開發的......
Walt Yu wrote:
Tokina現在新一代的鏡頭都沒有P/K接環......
光學一樣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幾乎都是Pentax開發的......


那麻煩Walt Yu兄移駕去pfc看看, 小弟非常肯定那邊有些網友貼出連結
光以Tokina與Pentax原廠的鏡片結構圖來說, 會有某些鏡頭其中一兩片鏡片形狀稍有出入.
這個說法基本上也站得住腳, 總得給自家鏡頭留點絕招. 不然只有smc鍍膜的差異難保不足
JulianHuang wrote:
那麻煩Walt Yu兄移駕去pfc看看, 小弟非常肯定那邊有些網友貼出連結
光以Tokina與Pentax原廠的鏡片結構圖來說, 會有某些鏡頭其中一兩片鏡片形狀稍有出入.
這個說法基本上也站得住腳, 總得給自家鏡頭留點絕招. 不然只有smc鍍膜的差異難保不足

你可以找任何切開的鏡頭的圖片來看
鏡片的最邊緣的切角不同,那是為了配合鏡筒,光學成像不會用到最邊緣的部分
Leica R與M有好幾款鏡頭光學組成都一樣,但為了配合鏡筒最邊緣的切角也不一樣,也沒有人會說這些鏡頭光學就是不同的
Walt Yu wrote:
一支是魚眼,一支不是...(恕刪)


因為Y拍歸類在變焦廣角我以為他是廣角到有接近魚眼



JulianHuang wrote:
你可以找to...(恕刪)


喔喔~小弟去看了!!簡直是P家的天堂

也看到散景的現象了...
感覺很難運用...可能我對散景沒有愛....

tokina 10-17mm有看到了...幾乎是一樣規格的魚眼...
讓小弟萌生了不買廣角改買魚眼的念頭
裝備拼不過拼腿力!
Walt Yu wrote:
Tokina現在新一代的鏡頭都沒有P/K接環......
光學一樣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幾乎都是Pentax開發的......


Pentax是2006年底傳出被Hoya併購
但是Pentax早在2006年發表的那隻DA12-24/F4就已經開始用Tokina的設計
因此雙方共同開發的協議應該是更早就已經有共識
(Tokina AT-X 12-24/F4 2004年就發表, 小弟沒上網查資料, 憑印象可能略有出入)

至於後期所出鏡頭是不是完全由Pentax開發, 這邊不得而知, 不過以Pentax的實力
相信這是所當然的假設

Tokina新的鏡頭都只做C/N接環, 因為市占率畢竟C/N占大宗, 一開始我沒寫清楚後來修改了一下
是因為Tokina那隻10-17 fisheye鏡頭的使用者比較多, 照片好找, 並不是要他去找for pentax接環
就算要找不可能會出, 協議裡面就包含市場區隔, Tokina以後不可能出For Pentax.

Walt Yu wrote:
你可以找任何切開的鏡頭的圖片來看
鏡片的最邊緣的切角不同,那是為了配合鏡筒,光學成像不會用到最邊緣的部分
Leica R與M有好幾款鏡頭光學組成都一樣,但為了配合鏡筒最邊緣的切角也不一樣,也沒有人會說這些鏡頭光學就是不同的


舉12-24/F4這顆鏡頭比較有代表性, 因為是Tokina先行設計出來的, 且也發售一段時間,

這顆鏡頭是使用FK03這塊第三代SD超低色散鏡片


Pentax使用的則是自家ED鏡片

光學結構基本上是指幾群幾枚的鏡片位置配置方式, 以及內對焦與否/內變焦與否的鏡片結構.
但是所謂100%的相同, 連鏡面的曲度之類的都得一樣, Pentax與Hoya的低色散鏡片技術
並不是100%相同, 矯正的色散數據不同, 每一片鏡片都有可能要調整, 有興趣跑一下Code V
這套軟體就會知道其實鏡片成分不同的差異一定得要重新調整.

以同一款CCD上的表現來看, Pentax的Chromatic Aberrations表現跟Tokina的也有所不同,
詳情請參閱Photozone的鏡頭測試, 這絕對不是鏡片研磨誤差可以解釋得過去.

另外這顆鏡頭, Tokina光圈葉片9枚, Pentax 8枚, 也分別是用自家技術, 不過這已經是機械結構
上的主要差異(事實上光圈葉片設計也會影響到光學表現, 勢必要微調, 不過講得要太深入超出我能力)

小弟我工作繁忙, 加上工作上所知僅止於單片鏡片的幼稚園程度, 沒辦法講太多, 若因語焉不詳
有所疏漏, 無法表達清楚就先說聲抱歉.

SIGMA 10-20mm/4-5.6 EX DC HSM

Tamron SP AF 10-24mm F3.5-4.5 DiII
比較起來呢?

西格瑪的特色是?
小弟有看照片...看不出個所以然...
兩支價位是一樣的

雖然在妄想著Sigma 10mm F2.8但是價位時在是有點高
而且以初學者的...
玩定焦感覺很超過...
裝備拼不過拼腿力!
JulianHuang wrote:
舉12-24/F4這顆鏡頭比較有代表性, 因為是Tokina先行設計出來的, 且也發售一段時間,

這顆鏡頭是使用FK03這塊第三代SD超低色散鏡片


Pentax使用的則是自家ED鏡片

光學結構基本上是指幾群幾枚的鏡片位置配置方式, 以及內對焦與否/內變焦與否的鏡片結構.
但是所謂100%的相同, 連鏡面的曲度之類的都得一樣, Pentax與Hoya的低色散鏡片技術
並不是100%相同, 矯正的色散數據不同, 每一片鏡片都有可能要調整, 有興趣跑一下Code V
這套軟體就會知道其實鏡片成分不同的差異一定得要重新調整.

以同一款CCD上的表現來看, Pentax的Chromatic Aberrations表現跟Tokina的也有所不同,
詳情請參閱Photozone的鏡頭測試, 這絕對不是鏡片研磨誤差可以解釋得過去.

另外這顆鏡頭, Tokina光圈葉片9枚, Pentax 8枚, 也分別是用自家技術, 不過這已經是機械結構
上的主要差異(事實上光圈葉片設計也會影響到光學表現, 勢必要微調, 不過講得要太深入超出我能力)

小弟我工作繁忙, 加上工作上所知僅止於單片鏡片的幼稚園程度, 沒辦法講太多, 若因語焉不詳
有所疏漏, 無法表達清楚就先說聲抱歉.

SD跟ED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很有可能都是跟Hoya訂購的只是兩家的鍍膜不同而已

Canon UD,Nikon,Pentax,Olympus ED,Minolta AD,Tokina SD,這些都是低色散鏡片,只是各家的標示不同而已,但若你看Tamron官網的介紹,他們只有兩款鏡頭有用AD,其餘的都用ED,不然你可以看看Minolta的低色散鏡片叫AD,Sony復刻的Minolta鏡頭也都標示成ED,難道Sony真的把原本用的AD換成ED嗎?Tokina的低色散鏡片一向都叫SD,如果因為跟Pentax合作就改叫ED,這不就很奇怪?

DA16-45f4推出當時Tokina原本也要發表17-45f4,那是不是如果當年是Tokina先出,你也會說那是Tokina的設計呢?capss兄一直致力在考證相關的資料,12-24及11-16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專利(意思是說查不到Tokina或Pentax有註冊這兩款設計的專利),但Pentax有一些更早的原型的專利,Tokina的鏡頭群中可以確定是自家設計的只有80-400DX,因為那是沿用前代的設計。而且在現在的DX鏡頭群推出之前,Tokina在28-80f2.8及28-70SV之後就沒有什麼新款的鏡頭,在S,T,T中算是相當奇怪的事情,像Tamron後來有推出17-35f2.8-4及28-75f2.8,70-200f2.8難產多年但好歹最後生出來了,如果Tokina的研發能力沒有問題的話,在12-24DX之前那麼久的空窗期不知道要怎麼解釋?

鏡頭設計如果光靠Code V,成像銳利,散景又糊又虛,試產搞不好運氣不好還會有佛光,既然您對光學有深入的研究,那鏡片邊緣的切角是為了配合鏡筒這樣的知識想必您已經具備,針對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的事情真不曉得意義何在?就像Sony DT11-18發售前規格作了一次變更,聽說也是做了一點微調,所以成像會比Tamron 11-18好一點點,但是難道這樣就可以說那不是Tamron的設計?

10-17,100macro這很明顯是Pentax的設計
16-50,50-135 capss兄也有查到是Pentax的設計(PFC有些人特別愛在16-50的血統上做文章)
80-400是Tokina的設計
12-24,11-16是沒有查到完全一樣的設計
但光用誰先出去判斷是哪一家的設計這樣顯然不怎麼科學吧

如果要講到鏡片成分有差異的時候需要做不同的調整,那如果是同一款Pentax鏡頭只是一個是含鉛玻璃的,另一個是後來改用無鉛玻璃的,那你是不是也要說它的光學是不同的(如果真的有做調整的話)?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