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PENTAX Q 實拍測試照來囉!!

Myalegon wrote:
X100好歹有aps...(恕刪)


前面都講了...

同片幅比較才有意義!不然又要牽拖到百萬級645規格上,要跟這種拿在手上的進口車,比看看哪台相機回歸到畫質為本?

X100多少錢?我想你是知道的,跟同片幅APS-c相機,比規格 比功能,X100差多少,你也應該很清楚...

會買Q的人,當然是重輕便,畢竟是目前唯一可換鏡頭的DC,其它DC就算定焦有同等畫質,不能換鏡頭還是有不方便處!

ikustiH wrote:
看來只有贏體積而已了...(恕刪)

請問GF3贏入門單眼的是什麼...
PENTAX Q居然用一體式金屬機身...會不會太OVER了?
如果這台內建LOMO藝術濾鏡,以這嬌小的機身,我覺得還是超有賣點的
不知道能不能接上LOMO的玩具閃燈,這樣就很像一台Diana

----------------------------
此外
樓上有人說出了我的心聲
其實,小片幅真的不該去追求高像素
因為在片幅不變的狀況下
像素越高,像素的排列就越密
導致透光性降低,進而導致畫質變差

以PENTAX Q這種片幅
做成五百萬畫素可能畫質還會更好

別說PENTAX Q了
我甚至覺得,如果M4/3能降低一些畫素
換來更高純淨的低光源影像的話
我還是會買單

這其實都是廠商誤導消費者種下的惡果
讓大多數人以為畫素越高越好
畫素不如同級的就被批評

搞得小片幅也開始加入畫素戰爭
贏到的只是規格,畫質並沒有對等啊

為啥說高畫素不重要
講白了,絕大多數人只是在電腦螢幕上看照片
一百萬畫素的1024*768就算夠用了
沖洗成常見的小張照片也都沒問題

3C主流的〝FULL HD〞規格(1920*1080)
其實也不過約等於兩百萬畫素而已....

上傳到網路,被壓成800*600,或是640*480的更多

試問,現在動輒破千萬畫素的DC,有何意義?
每張照片都去點開放大到100%,然後看到皮膚細紋就驚嘆畫質很好這樣嗎?
網路上也是一堆評測去切割100%的圖像去比較優劣,這真的有意義嗎?

大多數人還不是要張張壓成1024*768左右的尺寸去po布洛格....
越來越高的畫素,好像只是在嫌記憶容量太便宜,所以盡量去塞滿它吧
認真去想想,畫素戰爭真的有意義嗎?
DC的用戶多少人有修圖需求?多少人有輸出海報需求?

如果今天真的有廠商敢跳出來,放棄畫素競爭,甚至拋棄主流畫素
然後換取更純淨的畫質,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對照片品質付責任的廠商
而不是玩文字遊戲的廠商

回頭去看看一些老數位機種,雖然不過五百萬畫素
畫質驚人的還是很多,好比SIGMA與EPSON出品的相機等等
Pentax Q
官方網站: 感光元件1/2.3(點入specifications)
http://www.pentaximaging.com/slr/Q_Black/

Panasonic ZS7感光元件更小(1/2.33)
*************************************************
Panasonic ZS7
感光元件CCD 1/2.33
金屬機身
實拍(無銳化、無對顏色與畫質後製)
*************************************************































bond_007 wrote:
ZS7拍攝, 感光元...(恕刪)


拍的相當好!
是因為國外的空氣乾淨、景色漂亮的關係嗎?

臺灣怎麼拍,總是有點霧茫茫的
要有這麼清澈的天色,真的很少見呢
四周也都是水泥大樓,根本沒這種風景可拍
除非要跑郊區,但是電線杆、檳榔樹一樣很多
要有那麼遼闊的美景......恩....

試問這台相機在弱光環境的表現呢?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拍的相當好!是因為國...(恕刪)


感謝稱讚

畫質不錯主要應該是相機好的關係吧

一樣是國外拍攝
SONY WX1 CMOS感光元件相機---- 晴天建築物
無銳化、無對顏色與畫質後製
(從左邊的標誌牌可發現影像比較模糊不銳利)


ZS7晴天建築物
無銳化、無對顏色與畫質後製
(從樹枝可以發現影像極銳利)



已經有補上很多室內與陰暗處的照片喔

要比較簡單拍陰暗處, 可能LX5的2.0光圈比較容易拍喔

PlantariS wrote:
請問GF3贏入門單眼的是什麼...

售價滿便宜的...
剛剛在另一棟樓,探討了片幅與解像能力的問題

5D2 VS E-5
全幅2100萬畫素 VS 4/3片幅1230萬畫素

若是用同一顆鏡頭拍攝
5D2中央50%的畫質細節,可能會約同等於E-5的畫質細節
因為這兩台片幅面積雖然差一倍,但畫素也差不多差一倍
換算而來兩者的「像素密度」其實是差不多的
若排除元件製程技術差異的話
兩者的「像素進光量」是差不多的

-------------------------------

但是PENTAX Q的「像素密度」高很多
若用同等密度去生產成全片幅的面積
該全片幅元件就會等於逼近七千萬畫素的6944萬畫素

但5D2卻只有2100萬畫素,這表示了什麼?
若用同「像素密度」去計算,就會得到一個有趣的數字
PENTAX Q的「像素進光量」,差了5D2整整三倍之多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會有人說,大片幅的低光源性能會比較好
因為「像素進光量」更大,雜訊之類的問題也就會降低了
畫質通常也會比較好,當然,這只是大概的“理論”
其他的因素還有很多,好比影像處理引擎、鏡頭光學性能等等

若單純的從「像素進光量越高」 = 「對畫質較有利」來看
PENTAX若要有與5D2同等的「像素進光量」
1/2.3"的元件只適合做到380萬畫素

380萬畫素太少?這至少比許多電腦螢幕的解析度大兩倍了
也比FLL HD的規格還要更大,畫素不夠用?
我想或許可以跳脫一點迷思

---------------------------------

當然這只是概論,感光元件的製程也分很多種
CCD、CMOS、背照式...等等等
所以以上的推論止適用於“每間廠商的感光元件都是相同技術製程”為前提

但我只是想用簡單的方法,去突顯「像素進光量」的重要性

好比我的手機上的照像鏡頭,只有100萬畫素的規格
但是拍出來的照片純淨度,卻比一些畫素更高的照相手機好很多
尤其是夜拍的表現更為明顯,我想,這就是「像素進光量」的差異吧

在感光元件的技術無法突破的前提下,同樣的面積塞入更高的畫素
是在扼殺出片品質吧,那麼細小的進光量,縱使畫素更高
難道就能獲得更優質的換面品質嗎?還是說獲得的只是更高的雜訊而已?

因為說真的,DC的市場我從七年前的500萬畫素切入,就已經覺得夠用了
也有過經驗發現,新買的700萬畫素的DC,居然畫質不如老的500萬畫素好
但市場一路發展至今,破千萬畫素已經是標準規格了

但我真的覺得DC進步的幅度七年來並沒有太大
千萬畫素放大來看,仍然是一堆雜色塊
回頭看看500萬畫素的100%放大畫質
無論是純淨度,還是細節,都要比千萬畫素機種好的多
這不是有點諷刺嗎?消費者以為買到畫素更高的相機
但畫質卻沒比七年前的品質好.....

----------------------------------

C牌某900萬畫素相機(感光元件1/2.3 吋)
ISO64下拍攝的狀況


放大後明顯出現許多雜點
這台相機用於拍人像時,臉部的膚色也會佈滿這些雜點
ISO調到200雜訊就開始更明顯,ISO400就開始爆雜訊、色偏明顯
起初以為是設定問題,猜想是壓縮造成的失真
但是解析度都調到最高了,拍起來還是一模一樣...

S牌某500萬畫素相機(感光元件1/1.8 吋)
ISO200下拍攝的狀況


100%放大檢視並無雜點,細節也不會比900萬畫素那台少

下方與桌面交界的白色區域,也沒有出現C牌相機的奇怪雜點

我在其他千萬畫素的DC上,也發現其他的狀況
稍為暗部的表現就會出現不平滑的色斑,而細節也被抹掉了
早期500萬畫素的DC,雖然不免暗處會有較高雜訊
且顆粒感比較明顯,不過,雖然有顆粒感,卻比新機種保留了更多細節
暗部的漸層也比較好一點,並在一定程度下保留了原使色彩
而不像我後期買的機種,不但細節被抹,暗部的顏色還變怪

好比這張用500萬畫素DC,於室內低光源用ISO200拍的


DC暗部雜訊難免,但原圖亮度稍微拉一下,黑色部分還是有細節的


我用後期買的700萬畫素、9000萬畫素、1200萬畫素DC去拍
這重場景,黑色部分根本無法保留太多細節,不然就是雜訊/雜色塊取代了原本該有的細節...

好比以下這台,與500萬畫素機種為同廠牌
但類似畫素機種,採用更小顆感光元件者,卻有天差地遠的畫質

S牌某600萬素機種(感光元件1/2.5 吋)
ISO200的畫質與細節



當然,這張光線反差較大,比較不太公平
但是當時室內燈光並不暗,頭髮的細節不該被檢影成這樣吧...
圍巾也都是雜訊毫無纖維感了,手上恐怖的雜訊又是怎麼衣回事呢?
ISO200表現成這樣也太不應該了吧...

-------------------------------

以上是用我身旁的歷代DC做出的簡易比較
雖然廠牌、鏡頭結構,各有差異
但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越高者
似乎越容易出現雜訊、暗部細節也越缺乏的現象
可見「像素進光量」,還是會牽動畫質表現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PENTAX Q居然...(恕刪)


Pentax無法自產CMOS,這點就很難達到,
他只能採用SONY、三星等家的CMOS,自然
無法要求低畫素,看來自己能生產CMOS跟CCD
還是很重要的部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剛剛在另一棟樓,探討...(恕刪)


路過插個話
4/3感光元件片幅面積
應該是只有5D2的1/4左右而已...

邊長比1:2,面積比就是1:4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