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玩看看E-P1+DA21 FA43 DA70喔
------------------------------------------
O家有轉接環接PK FA3公主鏡(有光圈環)...DA(沒光圈環)應該只能用最大光圈
EP1應該要M4/3...轉4/3...再轉PK....就可以用了(看近代是否有要出M4/3轉接PK)
但是O的鏡頭其實就很棒了....應該沒必要轉的這麼辛苦
只是FA43/FA77 真的很不錯值得轉
為什麼P家的定焦鏡焦段都這麼奇怪
31、43、77
--------------------------------
這些幾隻我都有.............定焦鏡拍的時候其實都會移動腳步.....這時31跟35.....43跟50.....77跟85 其實也沒差多少.....至時散景與景深誰漂亮那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只能說Pentax的思維跟人家不一樣
不論是 da le 鏡 或是 fa le 鏡 的質感都相當好
加上機身防手震,新的機身 k-m k7 跟同級機身相比也都相對輕巧,搭配餅乾鏡恰恰好
DA15LE, DA21LE, DA40LE , DA70LE 一系列餅乾定焦鏡群 也是別家少有
發色的部分,個人喜好不同,所以就看樓主喜不喜歡了
附上兩張圖
k100d 拍攝 raw ,直轉jpg 後 ,縮圖銳化加框
FA77LE

FA31LE

原本是為了測試 fa31, fa77 發色差異,不過…本人木眼 除了散景差異之外 ,看不出來這兩顆發色上的差別 哈~
就提供給樓主參考了
寧靜海^_^ wrote:
各位P家的前輩,雖然...(恕刪)
之前有人分享過..搜尋如下..
"PENTAX在傳統底片時代就推出這一系列的鏡頭,樓主覺得它們「有個性」也是有跡可尋。在1997年推出43mm f/1.9時,大家就覺得耳目一新啦!
怎麼說呢?135底片斜對角線長度約為43mm,按照「常理」,大多以底片斜對角線長度作為標準鏡的焦距(135底片大約是43.26mm)。但是為何大家都用50mm?從日本相機發展的歷史來看,就可以發現,當初日本廠商在全力發展相機工業時,基本上都是模仿德國兩大光學巨擘的產品,Nikon以 Zeiss為模仿對象,其他廠商多半模仿LEICA,推出不少仿LEICA的相機,原因是LEICA的135相機在當時已經成為業界的標準,仿LEICA 相機也很受消費者歡迎。日本模仿功力是極為徹底的,雖然不明白為何LEICA要用50mm作為標準鏡焦距,但還是依樣畫葫蘆,沿襲至今,所有使用35mm 底片(135)的135相機的標準定焦鏡頭,都是50mm。這是日本回顧相機歷史的趣事之一。(特別要說明的是,這些論述都是從日文攝影雜誌及書籍讀到的歷史)
當然後來也有廠商不吃這一套,推出了40mm焦距的鏡頭(像Minolta CL),不過和135底片對角線43mm還是有點差距。PENTAX乾脆就直接推出和底片對角線長度一樣,焦距43mm的鏡頭,光圈則用另外一套基準,設為f/1.9。
這一套LE鏡頭,在當年陸續推出時就讓日本攝影雜誌界熱鬧了一陣,甚是有趣。
至於為何要推出31mm/77mm呢?記得PENTAX在當年也有一套很特殊的論點,這可能要回家查閱舊日文雜誌囉,記性太差記不起來了....。"
全金屬、對焦阻尼又堪稱順暢,又不必須砍掉一支手才買得起的鏡頭,只有 FA LE or DA LE 了吧
這種的質感跟手感,是帳面規格上看不見得東西
我們在這說得口沫橫飛,都不如你實際拿來用用看
當然,這是假設你在乎這些。如果不在乎觸感與手感,這部份就沒啥好說了
輕巧+手感優良+實際照出來的畫質都在水準之上
換到別家的話你就會發現 綜合這些條件的 "半打"鏡頭
根本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吧
這樣的背景下,我覺得價錢其實真得不貴
DSLR 世界裡
在幾乎塑膠鏡滿天下的情況下
若沒有把握在主流規格上一舉超越,那真得不需要再跟別人一樣了,不如在市場有一個不一樣的定位,消費者多一種選擇
(當然,要是有能力在主流規格上擊斃對手,Pentax應該會出手才對吧?)
題外話,FA LE 開始移到東南亞廠去製造了。對MIJ有怨念的,手腳要快
==
機身的話
其實 Pentax機身對於生活攝影來說,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的
有兩點我想要點出來,但沒什麼人提的優點:
- 機內測光固定曝光不足(或說 "保守")
我認為這對進階使用者來說,其實是優點。對於影像掌握有堅持的人,照 RAW 然後在暗房軟體裡面自行微調顯影是當然的選擇,就像照底片你想要掌握底片顯影過程一樣。而 數位 sensor的特性是,曝光過度的部份,sensor無法記錄細節,但曝光不足的地方,仍有細節,只是你的螢幕無法顯示。因此凡是曝光不足,會有比較大的機率在高光處不會過曝,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你在處理 RAW時有更大彈性。
- 機身內可以選擇DNG格式的RAW檔
目前檯面上的DSLR大廠很多都仍只可存成自家的RAW格式。對於會產生大量RAW 照片的人來說,照片大量歸檔後,某天因為不得已因素切換不同系統,或不同系統之間有需要交流,各自獨立的格式都是一種阻礙與風險。所以公開格式的 RAW檔,也就是 Adobe在推的DNG,才是比較合理的方向
而這些東西,Pentax看到了,也做了
但是要在入門者面前得到好印象,這些都是白工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