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HD DA 16-85 ED DC WR 即將上市

masaka wrote:
不用神話PENTAX跟Ricoh,它們並沒有從「數位修正」中缺席。變型修正跟色散修正P一樣也沒少,只是只有針對DA鏡頭。但P甚至還針對FA LE三公主推出數位修正韌體修正。這可是其他FA鏡都沒有的待遇。


對我而言,提供"數位修正檔做補強"跟"以有數位修正的前提來設計光學"(也就是不修正就不太能用)
是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masaka wrote:
不用神話PENTAX跟Ricoh,它們並沒有從「數位修正」中缺席。變型修正跟色散修正P一樣也沒少,只是只有針對DA鏡頭。但P甚至還針對FA LE三公主推出數位修正韌體修正。這可是其他FA鏡都沒有的待遇。

而且看看富士進入數位可換鏡頭相機的市場的時間跟所推出的鏡頭產品線。變焦含蓋基本常用焦聚之後就猛開發定焦鏡頭群。定焦鏡頭群的焦距配置也很平衡,不會像P從DA14、DA15之後直接斷層到FA31。

HD DA21f3.2Limited
smc DA21f3.2Limited
表示:我依然存在

Horology wrote:
對我而言,提供"數位...(恕刪)


除了變形之外,似乎還沒有一款「以有數位修正的前提來設計光學」的交換鏡頭產品在關閉數位修正之後是不太能看的。

Walt Yu wrote:
HD DA21f3....(恕刪)


唉呀,我忘記這款了。但是我更想要我比較常用的18mm跟28mm啊。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提到富士鏡頭的 "以有數位修正的前提來設計光學", 大部份是放棄 "幾何失真" 與 "週邊失光" 的光學修正, 換取優秀的解析度. 而 "幾何失真" 與 "週邊失光" 經過 "數位修正" 後也都能矯正回來. 以 XC 16-50mm Kit 鏡而言, 其 16mm 端的畫質一點也不比 DA 15mm/f4 遜色(這兩顆鏡頭我都有), 這顆 kit 鏡的水貨價不到臺幣四千元.


rtsi wrote:
提到富士鏡頭的 "以...(恕刪)

那不妨把DA15LE賣了吧
rtsi wrote:
提到富士鏡頭的 "以有數位修正的前提來設計光學", 大部份是放棄 "幾何失真" 與 "週邊失光" 的光學修正, 換取優秀的解析度. 而 "幾何失真" 與 "週邊失光" 經過 "數位修正" 後也都能矯正回來. 以 XC 16-50mm Kit 鏡而言, 其 16mm 端的畫質一點也不比 DA 15mm/f4 遜色(這兩顆鏡頭我都有), 這顆 kit 鏡的水貨價不到臺幣四千元.


經過悉心化妝的一位女士, 比另一位只是輕輕地化了個淡妝的女仕更加漂亮, 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

Walt Yu wrote:
那不妨把DA15LE...(恕刪)


把 DA 15mm/f4 賣了, 我的 K200D 就沒超廣角鏡了.
masaka wrote:
是的,我要說的就是這個。雖然P在廣角有DA14跟DA15,超廣角變焦卻只有DA12-24一支在撐場。另一邊望遠有DA50-200跟DA55-300跟DA*。

相較之下超廣角變焦這邊的產品線實在太少。DA16-85確實可以做為「淺嚐廣角」的選擇。但除此之外卻沒有其他選擇。像是10-20/3.5-5.6這種入門超廣角變焦,或是WR/AW化的更高階超廣角變焦都沒有。

這讓我想起以前在看P的型錄的時候就覺得標準焦段特別多........可是底片時代末期至少超廣角變焦同時有FAJ18-35/3.5-5.6跟FA20-35/4可以挑啊

可是這也不就僅止於是兩款還是一款的差別而已,同樣沒有大光圈的超廣角變焦

等到HD DA12-28F4推出後,在DA12-24清倉完之前,這段期間官網也會同時有兩款超廣角變焦

FAJ規格上是無光圈環,但定位和質感上應該跟DAL差不多,但是如果要把鏡頭的等級再分細一點,Pentax目前為止只有針對最低階的鏡頭去出DAL版,像DA35,DA50,DA18-135,DA18-270都沒有DAL版,所以12-28要出DAL版的可能性也不高。

如果要講「入門級廣角變焦」,FAJ18-35是,但是講起來底片時代這種規格就賣得不太好,Pentax是底片時代就沒有FA*17-35f2.8這種鏡頭,但反觀有AF17-35f3.5G的Minolta,雖有中階的AF20-35f3.5-4.5,不過此時副廠就已經推出Tamron 17-35f2.8-4,Sigma 17-35f2.8-4,Sigma 20-40f2.8,Sigma 15-30f3.5-4.5,Tokina 20-35f2.8,此外當時超廣角變焦還有最便宜的Tokina 19-35f3.5-4.5,Tamron 19-35f3.5-4.5,但雖然低於一萬可是買的人還是很少。

所以當時就已經是有錢原廠AF17-35f3.5G,次之Tamron 17-35f2.8-4,Sigma 17-35f2.8-4,Sigma 20-40f2.8,Sigma 15-30f3.5-4.5,Tokina 20-35f2.8.....相較之下如果要Ricoh出入門級超廣角變焦,那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不如買副廠就好了。要Ricoh出高階超廣角變焦......Pentax長年的傳統就是不出這種規格。
中間還有DA21啊!
Pentax現在還缺的變焦應該是中階的望遠,在55-300和60-250之間的價格帶空很久了
前陣子Canon推出16-35/4 L的時候有篇訪問剛好提到,直到有了大口徑的雙面非球面鏡片為止,幾何失真與像場平坦剛好是在翹翹板的兩端,很容易顧此失彼。而那個結果就是比16-35/2.8還要更大的體積。

另外在低價鏡頭比高價鏡頭在某些性能還要好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就像Nikkor 17-55/2.8 DX的解像力沒有比18-55/3.5-5.6DX好多少。

記得P在K20D的時候的某次訪問中提到因為相機的高ISO性能提昇了,所以大光圈不再是最優先的開發選項。我認為再加上底片機Z系列(銀色星鏡時代)的挫敗與MZ系列的再次成功經驗是導致P現在在大光圈鏡頭開發的裹足不前。

Walt Yu wrote:
可是這也不就僅止於是...(恕刪)


Ricoh推低價鏡我想還是會有人買啦。畢竟在P有很嚴重的「如果買副廠鏡不如不要進P家」的言論傾向。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