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Pentax即將消失...


diffusionless wrote:
masaka 大:請...(恕刪)


我不太懂您的「NIKON這裡看起來是用DX鏡頭數目」是什麼意思?請問是指「12支是DX鏡頭的總數」嗎?
CN兩家都是我去日本原廠網站上面的現行產品網頁數來的,沒寫DX貨是EF-S的就是FX跟EF。我只列焦距有超過200mm的鏡頭。

Nikon:
FX變焦4支:
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
AF-S VR Zoom-Nikkor 70-300mm f/4.5-5.6G IF-ED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AF-S NIKKOR 200-400mm f/4G ED VR II

FX定焦6支:
AF-S NIKKOR 300mm f/2.8G ED VR II
Ai AF-S Nikkor 300mm f/4D IF-ED
AF-S NIKKOR 400mm f/2.8G ED VR
AF-S NIKKOR 500mm f/4G ED VR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AF-S NIKKOR 800mm f/5.6E FL ED VR

DX變焦2支:
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
AF-S DX NIKKOR 55-300mm f/4.5-5.6G ED VR

Canon:
EF定焦8支:
EF300mm F2.8L IS II USM
EF300mm F4L IS USM
EF400mm F2.8L IS II USM
EF400mm F4 DO IS USM
EF400mm F5.6L USM
EF500mm F4L IS II USM
EF600mm F4L IS II USM
EF800mm F5.6L IS USM

EF變焦6支:
EF28-300mm F3.5-5.6L IS USM
EF70-300mm F4-5.6L IS USM
EF70-300mm F4-5.6 IS USM
EF70-300mm F4.5-5.6 DO IS USM
EF100-400mm F4.5-5.6L IS USM
EF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

EF-S變焦1支:
EF-S55-250mm F4-5.6 IS II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因該是少70-200 2.8這種大光圈吧...

身邊玩C家的只要是中相機毒幾乎都是人手一隻....

相對 PENTAX來說最接近的焦段 60-250 F4 價格6萬

C家 70-200 2.8 分了1 2代 價格重 4萬到7萬之後還有機會上全幅繼續使用

至於N家我還在等我朋友說一下....」

這就是Pentax最失敗的地方,對使用者的基本觀念教育徹底失敗
鏡頭設計是看「視角」,不是「焦段」
DA*60-250對應的是Canon EF100-400L和Nikon AF-S80-400
虛委造假 wrote:
希望理光能夠幫助 PENTAX 多出一些鏡頭以及保住K接環

PENTAX最大的毛病....小弟認為是鏡頭群不夠齊全

周邊玩C跟N的朋友都是這樣說

自動鏡少,副場鏡少,加倍鏡可遇不可求....閃光燈沒啥可選擇等等之類

但是身邊朋友都說:玩PENTAX的玩家真的是好有耐心跟細心去找這些老鏡

希望換了東家的PENTAX能夠真正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代表作....除了怪物 645D之外

你可以去問他們,如果你講得這些理由都不存在時他們會選Pentax嗎?

答案一樣是不會,為什麼,說穿了很簡單,因為Pentax不是Canon,Pentax不是Nikon

一般人買東西是看「品牌」,其他的往往只是藉口

加倍鏡的問題你要知道一件事,從F自動對焦鏡頭開始,到FA,再到DA,Pentax從來沒出過「普通」的加倍鏡
F AF 1.7X的原始設計是要搭配A/M手動對焦鏡頭使用的,Pentax這方面是不足沒錯,因為你只有四款手動時代的加倍鏡可買,但Pentax從1987年到現在都沒出過「普通」的自動對焦加倍鏡......

「但是身邊朋友都說:玩PENTAX的玩家真的是好有耐心跟細心去找這些老鏡」
這句話問題更大,一邊嫌新鏡少,一邊又要嫌新鏡貴只買二手老鏡,那新鏡齊了就會忽然轉性願意都花大錢買新鏡了?

必須要承認一點,很多用Pentax的人對一樣規格的產品,如果Pentax的價格跟Canon,Nikon一樣,他們就情願買「大廠」,買Pentax的一種是喜歡這個品牌,一種是不喜歡都跟多數人用一樣,但最多的恐怕還是不願意花跟買Canon,Nikon一樣多錢的人.....在這種心態下難道Pentax的鏡頭跟C,N一樣多時把Pentax當成相對低價的代名詞的使用者,會願意花跟買C,N一樣多的錢來買Pentax?可能嗎?

我現在的鏡頭全部9顆,8顆是原廠鏡,7顆買新品,花費超過20萬,原廠鏡中除了F AF1.7X之外都是DA鏡頭。請問PFC有多少人願意花20萬或更多買原廠鏡?如果多數人都願意的話,那要抱怨DA鏡頭數量太少這很合理,問題是當有相當高比例的使用者多數鏡頭都是二手鏡、老鏡和副廠的時候,這樣真的有資格抱怨鏡頭太少嗎?

K K wrote:
其實我也好奇, SONY 在單反上市佔如何呢 ?

出外玩時我有留意人的相機, 基本上都是 C N, 再之後就是 NEX 及 M4/3

有見過一台 SONY 及 OLYMPUS, 大概跟我手上的 PENTAX 都是全區內唯一一台了.

你看過去這五年,Sony在α系統的鏡頭開發速度上,與NEX系統相比,看公司的重視度應該也可以多少瞭解市佔率的傾向了吧
Pentax的一大問題真的是輸在品牌知名度
小弟周遭的朋友知道小弟買了P家的K5-IIs後,幾乎都露出傻眼的表情
"你怎麼不買canon ""你怎麼不買nikon"
(對不起sony目前尚還沒人問起...)
這種聲音此起彼落~
但看了小弟不久前幫家兄拍攝的婚攝紀錄,也紛紛對這個"雜牌"感到意外..

鏡頭群而言,說良心話目前真的是夠用了
有更重度的使用者,投他牌便是
我也不會奢想說會有FF的那一天出現
而且出了大概也不會有多少人買吧!

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任何廠牌的相機都是不會後悔的選擇
最慘的是只知道盲目的去買個知名廠牌,卻還是玩的連要買哪顆鏡頭都不知所以然...

masaka wrote:
我不太懂您的「NIK...(恕刪)

masaka兄:
很抱歉!

小弟看錯以為您是在列出aps系統鏡頭比較。

就前面引言
K K wrote:
在我看來, 一般變焦是不太差了, 只是 200 以上長焦距比較缺.

K-5 當時算有吸引力, 只是沒有乘著 K-5 的餘威推出新型機, K-5II 實在吸引不到好多用戶升級.
...(恕刪)


雖然寫200以上,但實際上沒有那麼硬性剛好2000mm,其中相近焦距往往也都是歸在裡面。
這種場景小弟見過數次不同系統,像過去NIKON被一些用戶說鏡頭群太少,後來一顆顆用戶所講的鏡頭推出,又嫌價位太高,後面SONY也是類似模式,一開始被嫌少,後來更新推出又嫌貴,光圈不夠大...

這種事情往往一直在重演。









對於35mm感光元件的PENTAX機身來說,就小弟想法,對於一個系統通常會有低 中 高階用戶,要做出怎樣機身,怎樣鏡頭規劃,往往是看自己系統銷售用戶狀況。

就整個歷史看來,KODAK CONTAX這些推過35mm機身,全都消失,像KODAK有數台NIKON與CANON卡口機身,在不正確時機,與考量不周當,往往會被迫下場。

一台35mm機身,目前本身基底價位大概就是5-6萬左右,本身就屬於中高預算用戶群,這些用戶群數目是和下面低預算用戶是成比例,也就是越多低階機用戶,也同樣有越多比例,下次就升級中高階機身與鏡頭。

像NIKON為例,在2002年時NIKON才投入DX鏡頭研發,2003年才發表DX鏡頭,而2007年推出FX機身與鏡頭,接著一連續推出各種鏡頭。






所以PENTAX要推35mm機身,同樣也必須要在附近時間點,更新大量35mm鏡頭群。
這個恐怕不是那麼快,簡單就可以搞定。

diffusionless wrote:
雖然寫200以上,但...(恕刪)


不過當時N在推出FX系統時還有很多底片時代的D鏡還在發售(現在不少也還在生產中),P則是已經停產到只剩底片三公主。現在要推出135片幅的話至少要像Olympus當年推E系統時先把指標性的大口徑超廣角變焦、標準變焦與望遠變焦推出才型。但現在要同時照顧645、K和Q系統就已經很拼了,再加個135,雖然接環可以使用相同的K接環,但幾乎也等於多一個鏡頭群。而且3支200mm以上的星鏡+560/5.6超望遠還是APS-C專用鏡。如果有心發展135片幅的話這樣的產品配置可以說是非常沒有效率。

再加上從底片機的MZ系列開始,K接環已經沒有高規格的機種。以日本Pentax指標性使用者來看都是風景攝影領域居多,所需要的機身特性跟動體攝影見長的CN大不相同,所以高級業餘以輕巧堅固的K-5系列投入,而更高階的(準)專業級則是645D。兩者都以同類型相對輕巧、足夠充實的鏡頭群。而同樣是K接環的次級像是K-30與K-50則是再加入fun的成份,Q系統則更加著重此一元素。


是說一堆CN用家去擺擺鏡頭,拍些移攝就在自嗨說追焦好強。真正考驗系統追焦性能的像是去追從正面疾駛而來的高鐵或是正從彎道口衝出來的重機的照片幾乎都沒看過。偶而看那些自嗨的傢伙們還真覺得好笑。

扯遠了。總之我個人對於現在的Pentax整體系統規劃算是蠻滿意的,以Tough跟Fun這兩個元素搭配而成的產品線讓他在同等產品中非常有個性。該有的也差不多都有了,缺的只是我的鈔票。

唯一不滿的地方就只有各系統間的互換性的問題了。雖然原廠有推出645轉K與K轉Q的轉接環,不過兩者皆沒有電子接點的橋接。645與K系統都已經算是高度電子化的接環了,兩者也都支援SDM等機身供電、鏡頭內建馬達對焦的驅動方式,但現行的轉接環卻完全無法支援,著實可惜。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卵洨王 wrote:
老衲的第一台單眼就是...可惜有做中片幅..沒作全片幅...留不住玩家與非影樓、非職業型用戶...
(恕刪)


PENTAX的「中片幅」的感光元件尺寸是44mm*33mm
N家和C家「全片幅」的感光元件才36mm*24mm而已

PENTAX的中片幅比NIKON和CANON的全片幅還大,真正的玩家會上的是PENTAX中片幅吧!!
PENTAX的中片幅比NIKON和CANON的全片幅還大,真正的玩家會上的是PENTAX中片幅吧!!
中幅要的是畫質,全幅在功能和機動性上都比中幅平衡太多,價錢更是差十萬里,非業務用的玩家其實沒多少人會上中幅
luftbubi wrote:
中幅要的是畫質,全幅在功能和機動性上都比中幅平衡太多,價錢更是差十萬里,非業務用的玩家其實沒多少人會上中幅

中片幅真的太重了,完全不方便,真的玩比較大的人才可能會不顧重量去玩645D。
但輕量化的Canon 6D跟Nikon D600的出現,卻帶來極大幅度的相機片幅市場大地震(光是在二手市場就可以看到一堆擁有APS-C機身的人們大量出脫手中的相機,改換全片幅6D的跑道),已經達到了一般人可以拿來當出遊時都有很大的意願隨身攜帶的地步,從6D蓋樓的速度判斷就可以知道了,從2012年12月1日開始到2013年7月7日為止的統計數量看來,只花了約7個月達成。但反觀前一台入門全幅機5D2,從2008年12月29日算起,花了2年5個月,到2011年4月28日為止,才達到1788樓的階段,可見全片幅普及速度之快,超乎想像,已經不再是過往的中階攝影人士才會去買的產品,而是已經接近消費性產品,到了可以拿來跟日常生活結合的地步了(以前使用5D2會特別在意技術面,現在6D的照片幾乎都以生活照為主了,不難想像差別在哪裡?),想擁有全片幅機機,不再像過往全幅機的門檻那樣的高了。這些都強烈的提示,全片幅普及時代的來臨了。Pentax(Ricoh)如果沒看到這個趨勢而仍舊堅持Pentax的APS-C規格,不敢奮力一搏,不敢跟C, N兩家一樣,放出更多的力氣出品輕形的全幅機的話,至少得做出一台適合市場的EVIL,但是面對Sony NEX,Panasonic, Olymplus,Fuji的夾殺之下,你能分到多少EVIL市場?不好意思,我必須說難聽一點,無意傷人,但必須說清楚自己察覺的問題點,死抱著少數用家的645D市場其實是不智的,畢竟重量跟價錢就是它的致命傷,即使想做市場區隔,仍舊只能拿到少數無法填飽肚子的市場而已,這樣真的有用嗎?反觀對手的6D跟D600不僅輕,而且價格也來到了接近一般大眾可接受的價位,光這樣的市場就吃不完了。645D如果有一天重量可以到達850公克(接近D800或5D3就好),價位也能來到12萬左右(比D800或5D3稍貴就好),那或許還有一搏之力,但目前看它的價位仍舊高掛28萬跟重量1.5公斤(一般拿來拍拍生活照的人們,恐怕一點都不會想帶出去),我想,距離進入賺錢的地帶,好像還是遙不可及的樣子。我相信Pentax技術群擁有可以做出一台可以跟C, N輕型全幅機一搏的實力,只是大家都在怕無法撐起市場量,一直在錯失良機,白白浪費了之前底片機時代還曾經擁有過能夠生產高評價自動鏡頭的生產能量, 讓一些原來的老Pentax玩家一直流失掉。最後,它的消失,似乎不是無法預期的了。今天公司名字改了,下次可能連Pentax這個機種品牌也會消失,最後被併入Ricoh品牌名稱裡頭,後面的路將會更艱辛。之前看過的,或遇到的一些玩家,真的都很期待Pentax能出全幅機(原因也是因為可以玩那些Pentax之前出過的老鏡,或M42之類的手動鏡,而且那一堆底片機時代的自動鏡還流落在外頭,等著主人幫他們重新找回失去的光輝歲月的,但眼下看情況,它們重新發光發熱的可能性恐怕愈來愈渺茫了),但最後都在期待落空之後,紛紛轉投其他家去了。面對市場的流失,Pentax如果不學Fuji置之死地而後生,用盡全力出一款可以跟C, N兩家一搏的輕型全幅機,那我對它的前景就不抱持樂觀的態度了。Fuji可以靠成熟度相當高的X-E1以低於自家X-pro1價格相當多且性能又足以匹敵的機身衝出EVIL的重圍,我不相信擁有可以出中片幅機能力的Pentax的技術群做不出可以對C, N造成威脅的輕型全幅機。現在Fuji X-E1以鏡頭綁機身的方式的行銷策略還挺成功的,近期大概因為產量大增,價格也愈來愈能壓低了,再接下來又跟擁有電子技術能力相當強的Panasonic合作,準備生產擁有更高階性能感光元件的相機,一旦下次登場,而且價格也合理,恐怕又是一顆令C, N兩家受到更大衝擊的震撼彈。Pentax(Ricoh)最好能注意到這個警訊哪。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