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pentax過去有沒有出400mm左右的AF長砲呢?


銀★Club wrote:
除非買sigma,要...(恕刪)


看到照片猛然想到,莫非大大的台號來自這個畫面的靈感?(您的銀色星鏡成一個club了啊)

jenhoxen wrote:
看到照片猛然想到,莫...(恕刪)


銀★Club,並不是因為搜集銀*鏡頭

況且並未達成5星(FA600mm殘念),反而只留下FA*300mmF2.8,其它都賣掉了!
diffusionless wrote:
pentax算是保守派中相容性與系統最穩定相容性保留最久,CANON算是革命派中最大膽果決。
NIKON大概是保守派中,一邊嘗試創新技術與更新,MINOLTA算是革命派中,使用取較穩定技術路徑。


這部分我有不同解讀

Nikon/Pentax接環因為當初設計得好,才得以延用至今,加得進數位的東西;CanonFL/FD那個倒扣爪的設計,要加電子接點甚至傳動軸,真是不如砍掉重練~~於是他們就大膽的做了,放大加改款一次到位.

Minolta的環原本鏡後距離長口徑小,他們大約是合計,不改充其量和Nikon不相伯仲、而Minolta當時並沒有Nikon在專業領域的地位,另闢蹊徑才有机會超前,所以也大改.

Pentax一向是勤儉持家,和Nikon走相似路線但能用更省資源的方式做事而且完成度更高才會推出(可以看MX vs FM、LX vs F3--整個糸列/配件的設計);K環的結構、上下方式和F環其實是相同的只是釋放鈕位置一左一右,所以不改是可以的.

Canon、Minolta乃至Contax改接環之後,釋放桿位置/操作方式乃至環的結構,一律向Nikon看齊!只是"大小/造型不同的F卡口"罷了.

jenhoxen wrote:
這部分我有不同解讀N...(恕刪)

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現在的35mm DSLR系統,雖然數位適用鏡頭不斷改款推出,但沒有任何一家有像當初Olympus毅然改接環推出4/3系統那樣,推出不同鏡後距離的35mm DSLR全數位系統。

jenhoxen wrote:
這部分我有不同解讀N...(恕刪).....
Canon、Minolta乃至Contax改接環之後,釋放桿位置/操作方式乃至環的結構,一律向Nikon看齊!只是"大小/造型不同的F卡口"罷了.


CONTAX C/Y環的卡榫方式和Nikon F接環是不一樣的.

LEICA M接環在1954年就發表了,公端插刀在鏡頭,母端插刀在機身,使用卡栓固定/釋放鏡頭.
Nikon F接環是1959年發表的.基本上構型與LEICA M接環相似,釋放鈕級卡榫的位置移到另一側,插刀由四爪改為三爪.

以上報告
collective wrote:
CONTAX C/Y環的卡榫方式和Nikon F接環是不一樣的.


哈~~我是說[各家重新設計的接環],也就是說,在Contax被我點名的是N系列

您看原來CY在那裡按鈕釋放、更新後又在那裡?OM在那裡釋放、E系列又在那裡?Canon、Minolta皆然呀!
當然,各家在牙口的斜度或大小片必然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三爪三缺(六分360度)左手中指按鈕釋放]這個規格,是Nikon最先訂的吧?

(若不是最精簡有效,各廠又何必在30年之後不約而同地跟進呢)
jenhoxen wrote:
哈~~我是說[各家重...(恕刪)

好吧!
人家LEICA M接環定下來的標準都視而不見啦....
插刀是一個概念,兩爪,三爪,四爪都是同一概念,別人已經先用插刀,您再用就是追隨者.只是拿來改良啊.
人家也先用了突出接環平面的卡栓來固定鏡頭,您再把它拿來改不論移到接環上哪個位置還是追隨人家的概念啊.
另外"左手中指按鈕釋放"這點我不懂,我都是用右手拇指按釋放鈕,左手轉鏡頭耶.

Nikon也學人家MINOLTA在接環上做傳動銷不是嗎?
Nikon不是啥都原創好嗎?
人家Canon最先用壓電馬達,Nikon還不是最早跟了....
EF接環全電子化讓TS-E可以AE攝影,Nikon花了多久才跟上....

collective wrote:
好吧!人家LEICA...(恕刪)


雖然說使用習慣在個人,不過我也覺得鏡頭釋放鈕在左邊這設計不好。

像是M接環、E接環與K接環在右邊的話,可以從握住快門握把的右手直接伸出一支手指去釋放鏡頭,原本就拖著鏡頭的左手直接順勢轉開鏡頭。整個握持相機的姿勢不用做太大的改變。

另外像是OM接環,或是FD接環把鏡頭釋放鈕做在接環底部也是很棒的設計,如此一來握住相機的右手完全不用動到,單用左手就可以釋放鏡頭了。可惜這兩個系統都已經段了血脈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masaka wrote:
雖然說使用習慣在個人,不過我也覺得鏡頭釋放鈕在左邊這設計不好。
...(恕刪)


有差嗎?個人以為只是動到拇指或是食指的差別而已

無論是nikon, canon, leica, olympus, contax,小弟我都用一隻(右)手卸下鏡頭~

collective wrote:
好吧!人家LEICA...(恕刪)

collective 兄:


就個人來說,nikon大部分設計都不是原創。





像是無線閃燈系統,nikon就從ttl=>d-ttl=>i-ttl也是在sb800時候才開始,也就是已經2003年也就NIKON開始推出DX鏡頭時間點。

而minolta比canon兩家都還要早。

像是機身馬達自動對焦,nikon老早在1971年f2就採用的是鏡頭馬達,1983年f3af採用的是ais的鏡頭馬達,但是1985年minolta換卡口推出的是機身馬達,接著在1986年nikon推出卻是之前不一樣機身馬達系統,而1987年canon推出eos系統採用鏡頭馬達系統。

1992年nikon發展另外af-i鏡頭馬達使用在望遠鏡群,接著1996年就推出超音波馬達在望遠鏡頭,1998就開始推第一代超音波馬達大三元之望遠變焦80-200 F2.8,1999在更新其標準與廣角。


只是也可以看到在後面SONY的一些ZA鏡頭還採用機身馬達時候,以及分出SAM與SSM不同鏡頭馬達,NIKON旗下新鏡頭再2003最後一顆AF鏡,後面都是統一超音波馬達。




對於F卡口制定,其實打從RF時期時候,NIKON其實也是從ZEISS與LEICA學習。



現在仍可以買AIS手動鏡 AF機身馬達鏡頭 AF-S鏡頭新品鏡頭,NIKON演變往往是循序漸進,但是大方向與技術完善,通常就是開始發現旗下產品也通通往這個方向,在斷後路方面,也是慢慢讓下面用戶可以了解日後方向。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