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大大的回复。现在我是用 Lumix L1 的套机,感觉很好,就是有点大。换 K7 的主要原因除了机身强大的性能,相对其他CNS的价格外,就是体积小点。本人摄影水平一般,喜欢随拍,静物微距,和就是拍老婆。17-70 和 16-50 或副牌都好,但就是怕重。考虑来考虑去,想想 DA35 macro 和 DA70 是不错,或许买是冲动会变成 FA77. 应该这两个头可以玩很长时间了。
platypus wrote:尤其是那顆FA35F2.0同樣代理商貨定價快是C、N同級鏡的兩倍了...要買DA17-70不如考慮副廠的17-70,除了價差外17端還有F2.8以及略微堪用的MACRO...另外DA*16-50F2.8的紫邊、邊角畫質鬆散、最大光圈在K20D上會迷焦(K7不詳)的問題,買前請三思~~恕刪) DA*16-50F2.8的紫邊、邊角畫質鬆散、最大光圈在K20D上會迷焦(K7不詳)的問題。這句話已經不適用在k-7上了!我月底也是準備入手k-7+da*16-50
cocoekin wrote:DA*16-50F2.8的紫邊、邊角畫質鬆散、最大光圈在K20D上會迷焦(K7不詳)的問題。這句話已經不適用在k-7上了!(恕刪) 請問為什麼邊角畫質鬆散不適用在k7上呢?是否有實際使用過或看過測試報告可供分享參考感恩~~ 因為也是有考慮過da16-50但是看到photozone上的mtf圖後就 囧mmmm想說有沒有不一樣的測試結果出現
cocoekin wrote:DA*16-50F2.8的紫邊、邊角畫質鬆散、最大光圈在K20D上會迷焦(K7不詳)的問題。這句話已經不適用在k-7上了!我月底也是準備入手k-7+da*16-50 紫邊可以從機身去修正(但會有後遺症)、AF可以換對焦晶片的運算方式(對不對的到跟準不準的取捨),鏡頭邊角成相鬆散的問題若是可以用相機去改善或補強,大概也不需要去比較哪顆鏡頭成相比較好了。機身的後製修正目前還不是萬能的以規格敘述看K7+DA*16-50是很方便的一機一鏡組合,不過多嘴一句,K7的神奇綠線跟DA*16-50的成相是否值得花那麼多錢?
閒閒去查了水貨的報價,雖然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差了SDM、SMC以及防塵防滴),但是兩隻換三隻還有找,T116...........18500T165...........19300T535...........19900....57700DA*16-50....29700DA*50-135..31900....61600
platypus wrote:閒閒去查了水貨的報價...(恕刪) 如果有作功課加有機會就知道DA*16-50這隻星鏡要到AmazonUSA帶回來有空去看看價格吧...綜合P家原版特有的SDM+防水防塵絕對比Tokina版的殺太多了....
platypus wrote:以規格敘述看K7+DA*16-50是很方便的一機一鏡組合,不過多嘴一句,K7的神奇綠線跟DA*16-50的成相是否值得花那麼多錢? 值不值得我不敢說,就看消費者自己感覺:)不過綠線的問題,可以經由更新firmware更新的方式解決(不少使用者的證實),供大家參考^_^!
Aspire喵 wrote:如果有作功課加有機會...(恕刪) 價錢早調漲了...(一顆折合台幣兩萬初的價錢已經很遙遠了)...況且我舉的價錢是本地一般用戶在同一家店可以買到的...(PENTAX用戶的另一個悲哀是一些所謂的好鏡頭或是好價格都不是即手可得)另外對於捨不得在雨天讓相機鏡頭淋到雨的人...防"滴"防塵未必有意義...況且DA*這兩顆又不保證不入塵...目前P家機身+SDM鏡頭在對焦速度上也沒出現超群的表現...要花這個錢去買這些功能,還是多一顆大光圈的廣角變焦鏡,就看個人喜好了...我只是舉出目前價格的差異,並沒有無視兩者規格上的不同。至於誰沒做功課...哈哈...這就是P家的人情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