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Pentax K10D 實拍換機?尋找''乾靜的模糊景深'' 與 ''乾淨的畫質''... 原圖見真章!

這種風氣繼續下去看以後哪裡找這種熱心的人來為大家寫使用心得...

每個人觀看的角度也都不一樣
初次使用P和慣用P的使用者觀點和容忍度也有所不同
"暗處對焦不行, 就改用手動"在某些人看是強詞奪理, 但在慣用者而言是另一種處理的方法(當然有些無奈), 倒不是否認樓主的經驗之談.

至於護航, 有立場就難免吧! 至少目前看到的回覆都算平和, 也有提出觀點, 或許有少許較情緒片段, 也不到動肝火的程度吧?
請問一下K10D機身上方的液晶顯示屏會發光嗎?
之前看展示品好像會發出藍色的冷光...
有光,但好像不是藍光
還是三爽那台是藍的呢?
call me 五六么
這幾張高ISO的sample畫質的確不好,
但是,由拍攝的數據可知,每一張的現場光線都很不好,Kit鏡又光圈全開。
如果成相很棒,那可真是嚇人。

以我家來說,夜間只靠室內燈光,約是F2.8 1/30 ISO400的亮度。
除了例5和例6的現場光和我家差不多,其他的每一張都暗很多,
這樣的環境...說真的,我沒辦法要求拍的有多好,只要不太差就行了。

kit鏡光圈全開本來就不行了,在千萬畫素底下,更是不行。
所謂的渙散,kit鏡光圈全開,那有不渙散的,當然高ISO也有影響,
而且有些地方是焦外成相了,景深不足,請縮光圈。
一定要用kit鏡的話...那就無解!

在dpreview有個人說,K10D的高ISO在暗處表現非常差,在亮處表現很好,
這是很吊詭的現象,因為...除非你是大白天需要高速快門,不然用不著開高ISO,
真正需要高ISO的室內和夜間,畫質的落差又非常大...

例四曝光錯誤的部分,是內閃出力(GN11)的問題嗎?
這個我沒辦法判斷。

個人認為,D80或許是樓主比較好的選擇。
對P家來說...對焦本來是他地弱點..慢歸慢..對的準不就好了..
要拿P家的機子不就是要做這樣的心理準備...
要搶拍.對焦要快快...哪就請奔向C/N囉..不過400D也不太行..
D80我來囉...
我是pfc來的..
本人就完全接受了,這些新圖,只覺得玩相機的人要求真嚴格。

攝影最重要就係內容心思,攝影畫質足夠就好了,只要能看到,所以我不是推動科技的人。
頂上lcd攝影設定顯示幕的光色是綠光, 而且是很醇厚的綠光, 使用上非常舒適, 真的很好看.


好啦, 正反意見都一堆. 雖然各個都是這台機子的未來最可能購買者, 但是最坦白的說, 實際上使用過的還是我吧. 大家還沒開始用就掀起的攻防讀來教人莞爾. 我突然想到這句俚語: 別人喝湯, 然後點點點... 沒有啦, 別激動, 我只是開玩笑.

我大概不會詳細去分析為什麼拍人像我卻偏要開大光圈, 為何另一張相片我用這模式, 下一張又用那一段iso值. 我不是那種然後照片一上傳就列出所有拍照條件光源光圈速度白平衡某某模式景深內閃外閃前簾後簾, 等等... 大家一起努力剖析的那種人 (當然放上的原寸照附上拍照資料是不得不給大家作個交代), 其實這些原理理論技術都好瞭解, 我可以一一回應為什麼當時這一張這樣拍, 那一張那樣拍. 可是這樣一來我們就陷入一種無止境的沒完沒了, 因為永遠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而且人生中有時拍照的情況太突然, 不是我可以全面控制的. 況且法文版windows底下打中文大家以為我打的很快, 我其實是在折磨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腦比電腦的反應反射都快速的多. 經年累月的實際經驗累積下來, 得到的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 當新的資訊進來, 我們拿經驗累積的所有資訊來比對的速度是很驚人的. 我們其實可以很快知道那裡不同, 那裡好那裡有差... 但這些所有腦裡閃過的訊息要寫出來, 即使半秒內閃過的思考可能就要寫上一大篇 (剛剛提到的法文版windows... 咳, 想到手就軟了).

順便請大家試著想想法國北方天空的陰霾 (正午時分就像台灣下午五點半那樣灰灰陰陰的), 然後金絲貓我也希望她很自然不造做 (所以人是會動的), 而且我也曉得對焦是什麼一回事 (該對那裡才算對準了所要言說的主題). 論室內的話, 歐洲人的居家習慣是喜歡把家裡照明打的自然柔和舒適最重要 (對拍照而言也不算暗啊, 不算亮就是了).

我的拍照習慣是很多的風景街景, 類似報導的人物速寫 (請注意不是人像照, 所以沒人耐心等我調好相機), 還有我自己暱稱的''mono''系列 (類似靜物畫的室內或室外靜物寫真), 而且偏好自然光源; 這麼一來大家也可推測我對一台數位機身的要求是什麼 (就讓我們把kit鏡也忘了吧! 不需要模糊整件更重要的事).

當不是拍風景的時候, 我的攝影需求有很大部份利用到iso 400 到 800 這個區段, 我想重申的是Pentax K10D 在iso 100-200 時成像是非常非常乾淨的. 當我提到成像在高iso下殘破渙散的時候, 是非常清楚這與''乾淨的模糊景深''的差別. 我並沒有將其混為一談. 我想K10D CCD 的解讀實力的疑問, 似乎比kit鏡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注意.

過去的六七年我總是在遷移, 換不同的地方住. 我不可能在最精簡的家當之外收藏一堆鏡頭, 二來我又沒錢... 所以以前我是一機三鏡, 但拍照的樂趣要說比機皇鏡皇的擁有者少我並不同意. 不過, 我的意見或許真的只能代表很小一部分人的需求吧?

因為fnac能允人退貨是有時效性的, 所以我試了一千多張實拍還是趁來的及趕緊還給fnac了. 我當時蒐集了兩個月的資料, 下了決心買這機子時, 壓根沒想到會把它送回婆家... 一開始我就說的明白, 我不在乎它有沒有防手振, 所以我不覺得我對它苛求了...

P.S. mobile01真的是很好的地方.

Aspire喵 wrote:
應該說明明就知道Pe...(恕刪)

[明明就知道Pentax的機身在暗部部份對焦就是比較不佳
大家就一直在討論這個部分.....]

我想大大的意思是對的
沒錯 P家每次被討論的缺點 都是這個問題
但 原PO大大的觀點
應該是以一個用慣別家家的人的觀點來看
就好像P家的東西本來就有其優點 這也是大家等K10D的原因
但大家會很好奇 在K10D是否會改善 這更是大家留連網頁想知道的事

當然 大家可以說 對不到可以用手動對焦
或是 可以用更好的鏡頭測試其極限

但小弟沒忘了 留連網頁 學到拍照最重要的事
不是在裝備 更不是在技術 而是紀錄那歡樂的那一刻
如果 拍照時得請對方等一下 讓自己對個焦.....
或者是推說 手上這顆鏡頭不好 等我買更好的.....
是不是有點捨本逐末
當然 我也必須承認 玩單眼就是要技術跟鏡頭


我想 對於手上有一堆P家鏡頭的人而言
這樣的測試 的確不能夠滿意

但 對於一些剛想進這個領域 禍首上沒有P家鏡頭的人而言
原PO大大的觀點 更適合我們
所以還是要對熱心的大大鼓勵
petitrois wrote:
頂上lcd攝影設定顯...(恕刪)


全部…都看完了
在此也感謝petitrois兄的分享
一台機子本來就有優缺點
不論是性能、價格、相對應的鏡頭,身邊朋友使用的機器……都會影響到dslr系統的選擇
而這台機器的cp值、效能,甚至將來賣的如何
我不得而知(或許是幾個月後的事了)
或許就我個人的私心,反而期待它不要賣太好
不然…週邊都漲價了,很難有下手的時機(賣的好,就是有理由賣的貴,跟本沒討價還價的空間)
不過您的文章,可以做為後續要買的人參考,至少心裡有個準備

現在…哪有分那一家的,我想連我自已都沒忠誠度可言
那家好,就用那家
只是自已比較幸運,身邊除了o之外,每家都有,都可以借來用用
實際使用上發現…防手震--就是我要的工具
有了它,我過去失敗的照片,至少減少一半以上
而機身和鏡頭的防手震…我是經過一番比較後,才選擇機身的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互相攻擊,也不會提昇自已的格調
從樓主拍的照片,就知道你也不是新手,應該也很喜歡拍照才是
如果換來新的相機,也請你作個比較開箱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興趣才是

話說01這個地方,對器材狂、手頭緊或是注重cp值的人而言、真的是很好的地方
至少…心中想買的東西,都會有人開箱、實拍
也希望將來有更多的k10d開箱照,來勸敗小弟囉

手上已有NCO, 沒錢再入P了, 沒法知道P機到底和NCO三家的操作上差多少

不過原PO大大的這篇文章, 對舊用家可能沒什麼幫助, 但是對於想入P機的新用家卻

有不少參考價值, 原PO大大的拍攝習慣和小弟也差不多, 如果沒有這篇心得, 小弟可

能也會想入k10d, 最後又要退回去, 浪費時間而已, NC的狠毒用慣了, 小弟一定會非

常不適應的

要寫一篇心得, 真的很花時間又辛苦, 尤其是用一個"跨系統新手"的身份去寫出直覺

操作上的感想, 至少在優劣方面的"個人心得"上, 小弟已經覺的原PO大寫的很不錯了,

01上很多勸敗文也有些只有寫機器多好多好, 很少會把優缺點都寫出來的, 被勸敗之

後再XXX的大有人在.

感謝原PO大大的心得分享, 給原PO大大打打氣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