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鎖定準專業玩家 PENTAX K-5 深度評測

標題寫 "深度評測"

但作者對pentax卻不熟悉 很多鏡頭相關知識也是當下爬文 內容也多所爭議

敢問作者如何對K5作深度評測?

如果標題寫 "k5介紹文" 個人沒任何意見 的確有介紹的功能

但要"深度評測" 還早吧?

文章搬上檯面就是要接受批評 標題敢下的聳動就要有被嚴格檢視的雅量

還有

PENTAX 整體來說 發色歸類為 "清淡風雅" 並不合適



http://www.flickr.com/photos/kojirolove/
關於K-5的寫入延遲
這裡也有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7838&forum=10&viewmode=flat&order=ASC&start=100

因為NR, 鏡頭校正 與高亮,暗部校正都預設為開啟
加上14bit的資料量
可能是造成寫入緩慢的因素(小弟本身非專業人仕,所以僅僅臆測)

不過在前面幾位前輩與吉姆林兄的建議與測試下
關閉上述的特效/校正 加上更新軔體至最新版應可有效消除這寫入緩慢的問題

然而這種感覺還是挺主觀的
還希望擁有K-5的前輩能夠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謝謝各位
該討論串的會員 您們好,站上歡迎各位參予任何討論,但對於不理性的內容會依版規移動;倘若經提醒情況依舊,則會予以公告、說明

謝謝。
PENTAX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股清淡又耐看的日系發色,特別是早期的*ist D系列的機種,在機身內建SR防手震與超音波的除塵系統之後,最具代表性的機子分別為K20D與K200D,均採用逐漸邁向主流的千萬畫素,其中K20D 更破例使用全新的CMOS感光元件,目的就是能取得更高的感光度與較低的雜訊。


PENTAX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底片時代"那股清淡又耐看的日系發色,以及"邁入數位化"的*ist D機種,在機身內建SR防手震與超音波的除塵系統之後,最具代表性的機子分別為K20D與K200D,均採用逐漸邁向主流的千萬畫素,其中K20D更破例使用全新的CMOS感光元件,目的就是能取得更高的感光度與較低的雜訊。

其中FA雖為傳統底片機專用,卻依然可以接在DSLR的數位機身上,只是需乘上1.5倍的焦長轉換,鏡身設有光圈環,且可由機身控制光圈大小;目前常見的DA為APS-C片幅專用的鏡頭,有著輕巧的鏡身設計,但如果是接在老底片機上的話,就會有所謂的成像圈出現,因為 DA鏡身的屁股口徑較小。


其中FA雖為傳統底片機專用,卻依然可以接在DSLR的數位機身上,只是需乘上1.5倍的焦長轉換,鏡身設有光圈環,且可由機身控制光圈大小;目前常見的 DA為APS-C片幅專用的鏡頭,有著輕巧的鏡身設計,但如果是接在老底片機上的話,就會有所謂的成像圈出現(視鏡頭而定)

=====================================================================

1. 以上紅字為PENTAX玩家們針對有爭議的部份,我重新加了說明,減低模糊地帶,如果有誤導其他網友我在這裡說聲抱歉。

2.PENTAX在底片機的時代,朋友手中的135相機、還有*ist D給我的感覺就是偏日系的清淡風格,我不知道是他的鏡頭還是機身設定的關係,但我很喜歡這種耐看的色系,感覺很舒服!但回覆的網友一直跟我說,他的*ist DS、K100D超豔,問題是我文章開頭就只說*ist D,就算你用起來很豔也OK!但不代表我的感受就是錯誤的,這種東西本來就很主觀。

3.開啟鏡頭像差校正後,寫入延遲也是不爭的事實,有什麼好爭的,我實在不懂。

4.陰影校正這類型的測試,我很早就是用GIF檔做表現了,重點是讓玩家瞭解"校正的程度",一直在跟我爭什麼256色,我寫過那麼多台DSLR,從來沒有它牌用戶提出質疑。

5.文章內我幾乎介紹了K-5九成以上的功能、各級ISO與NR的照片、日夜間多種場景的Full HD影片實戰六部、對焦實際感受+Live View對焦表現、還有原圖直出的JPG影像30張,包括多種場種/環境;重點是我為了讓PENTAX玩家早點看到這篇文章,我拍照+實拍只壓在六天內完成,這六天當然也不只處理K-5的文章,如果這種評測文沒資格叫做深度報導,那我實在很想在01上看到K-5真正的深度報導。

6.我寫文章本來就不喜愛歌功頌德,不過好壞的地方都會提到,不然我文末的結論跟優缺點是寫心酸的嗎?就算國外網站認定它為地表最強APS-C,我是不敢有意見,因為我有我自己的測試標準,如果都要聽好話,去看購物台就好了吧。

7.至於某會員為什麼被停權,相信有去公告區看的網友就知道了....是否符合停權資格,自有公評。

=====================================================================
PS.以上言盡於此,我也不想要再有什麼糾紛,心平氣和的拍照吧。
✍ɪɢ|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northtw wrote:
Pentax 色彩清淡....
這點我也不同意,
參考這裡看看,一點也不清淡啊!!
全都是K100D的照片
http://stevenlins.blogspot.com/2009/09/pentax-k100d.html

另外,關於P家的鏡頭分類,DA系列的確是較曖昧,
有些在底片機上真的可完全涵蓋,
就連最近出的DA35,好像也能.(若有錯請指正)

DA鏡Pentax講得清清楚楚,只有消費者自己在曖昧(然後還要牽拖說是Pentax曖昧)

有些135鏡頭放到120片幅上成像圈也能涵蓋120片幅,那照諸位的說法這種鏡頭是不是可以稱作「超全幅」鏡頭,還是「隱藏版的120鏡頭」?

DA鏡頭是針對APS-C設計,意思就是說縱使超過APS-C的範圍也有成像,畫質已經不在設計修正的範圍內了,不然試問為何Nikon及Sony的35mm機身使用DX與DT鏡頭時都會改成畫素較低的裁切模式去配合APS-C專用鏡?(Canon沒記錯的話更明確,EF-S鏡頭不能裝在35mm機身上使用)

4/3系統也有鏡頭成像圈可以涵蓋35mm片幅,如果諸位的理論能成立的話Olympus直接出35mm機身不就皆大歡喜了?
謝謝吉姆林兄的回復
小弟其實沒有跟您爭的意思
只是因為pentax 的相機出廠預設值
是將這些校正開啟
才會導致寫入延遲
讓消費者誤認為pentax 相機單單在寫入方面比別人慢
之前也好好幾位前輩發文問過了

小弟本意只是想指出只要關掉這些校正
即可提升寫入速度
僅此而已

小弟的文筆不好導致您的誤解
在這向您致歉
再次感謝您
小弟並非P家用戶
老實說,因為吉姆大的文章,才真正知道了K-5的特色與功能
不然我也沒機會去體驗去試用,甚至可能永遠忽略了這台相機吧
還是站在客觀正面的態度,給吉姆大點讚

不過回文裡有些ID很眼熟,恩.....
D700/NEX3/iPad2/iPhone4/09'MBP13/11'iMac21/09'CIVIC
Walt Yu wrote:
DA鏡Pentax講得清清楚楚,只有消費者自己在曖昧(然後還要牽拖說是Pentax曖昧)
有些135鏡頭放到120片幅上成像圈也能涵蓋120片幅,那照諸位的說法這種鏡頭是不是可以稱作「超全幅」鏡頭,還是「隱藏版的120鏡頭」?

.(恕刪)


早在各論譠看到你的戰文了,
向你報告:
你最厲害,pentax最強,
宇宙無敵厲害強,可以了嗎?再見!
既然有人提到小弟的心得
小弟就回覆一下使用的感覺

針對"寫入感強烈"這個部份
這部份與拍攝主題、使用記憶卡等級、畫質設定、內部校正設定都有關係。
沒錯,關掉某些校正、使用較速的記憶卡,的確有助於減輕"寫入感"。這個確實。

但用過D300, D300S, 5DII 等機,即便是以上述條件測試,個人主觀認定左列三機仍然寫入速度優於K-5。

對於"PENTAX色澤較清淡"的說法
早期底片機時代的確是如此,本人自K1000時代玩到現在,底片機時代的印象很強烈。

數位機時代,如果,我是說如果,你以機器的預設值去拍,的確色澤有比較清淡的感覺。

但數位機身調校可能性很大,按幾個按紐,就會覺得整個色彩活了起來。

所以抓這個小辮子,感覺沒啥意義。

下面兩張,我也不過是調一下機身反差而已







爭這個,意義不大。

順便支持一下吉姆林大

要做評測真的不容易.............
northtw wrote:
早在各論譠看到你的戰文了,
向你報告:
你最厲害,pentax最強,
宇宙無敵厲害強,可以了嗎?再見!

如果你認為你講得有道理,就拿出Pentax DA鏡頭曖昧的證據出來支持
而不是被批評之後放個態度先決的大決就跑了,本人從來沒說Pentax最厲害,如果我寫一篇專講Pentax缺點的到時候你是不是又要來幹一下在放個大決然後夾著尾巴跑掉?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