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L1 之阿Q心得

擁有內建跳燈,手動光圈環,快門轉盤等等獨一無二的復古式DSLR L1已經停產一年多了,面對更新更小功能更強的機身難免會動心,不過仔細想想自己拍攝的頻率與技術,還是決定自己應該多發揮L1的功能.

四年前弟弟曾經買過一台當時算便宜的Pentax istDs DSLR,也帶去過法國拍了一些風景美食等照片,後來一下子就賣掉了,對它不是很了解,不過當時隨便拍很容易就比一些隨身機或是Canon PowerShot G2漂亮,也種下了一定要買一台DSLR的決心.

這個想法後來因沒有常常出國遊玩而慢慢退縮,一方面也是四年來DSLR的功能日新月異,價格卻直直落,像對720P的顯示設備一樣,過渡期的東西就再看看吧,不用急著當白老鼠... 另一方面也怕麻煩...我才懶的三不五時回商家除塵啊!!!

前年中搬家,清出了一台二十幾年前家人去柏林當紀念品買的東德相機 Praktica B200 SLR,搭上一顆 Praktica aus Jena 50mm 1.4 的大光圈標準鏡,...

回想起當時雖然知道這台跟家裡的古董老機器 Konica Auto S 1.6 RF機有很大的不同 -- 如可以換鏡頭,對焦的方式,為了這兩台還特別查字典看說明書,買最簡易的攝影入門的書,也帶出去玩了幾次. 這兩台我覺得的都拍的比一些傻瓜小相機清楚很多,無奈最大的缺點是... 拿給別人幫我拍一定都很模糊 (那時代的高中生很少人會用SLR手動對焦,也沒人會用RF手動對焦).

但是過了兩三年家裡又有買自日本的自動對焦的傻瓜機,與一台前無古人的怪異單眼傻瓜相機 YASHICA SAMURAI X3.0 -- 這台有自動對焦,三倍變焦,又省底片(36張可以拍72張 哈哈) 因此這台看起來像攝影機的怪機器卻常常出勤,那兩台用起來麻煩的 Konica RF與 Praktica SLR就很少用了,一直連在 Praktica SLR 上的 Praktica aus Jena 50mm 1.4 (應該是CZJ代工的吧)大光圈標準鏡也就躺了二十年.

嗯... 想想該是要買一台DSLR來玩玩的時候了,由Canon PowerShot G2的經驗,發現鏡頭是很重要的,找了許久看到了 L1 Kit ... 長的跟以前用的SLR一樣都有光圈環,快門轉盤,哇... 還有Liveview(現在很多都有了),超音波除塵也是很有口碑,還有內建超級實用的跳燈,當然那顆掛名徠卡的鏡頭也是重點.

對於懶懶的我,看那個令人親切無比的光圈環與快門轉盤就代表可以不用花時間學新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很直覺的調整所要的曝光,景深,快門等等... 攝影最基本的不就是光圈與快門嗎? (當然還有對焦構圖白平衡...)

買了之後也不曾後悔過,當然L1的機身有些大家都知道的缺點,不過我都很阿Q的心態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反正買都買了,難道要換機,換機會拍的比較好看嗎???):

低光高ISO的雜訊: 這是最難的克服的,真的需要的話用ISO800拍RAW用Silkypix除燥還堪用,再不行的話...使出L1必殺技--內建跳閃,我是覺得拍出來比一些硬撐高ISO值不打閃燈的照片好掌控多了,畢竟如此低照度的環境要不打閃燈拍到光線恰到好處的機會真的不高

暗處對焦慢: 因為有對焦輔助燈,我覺得還不慢啊,不然那找亮的地方對,再不然用手動對焦,有對焦指示燈可以參考

三點對焦: 這更不是問題,因為我都用單點對焦... 老實說我無法控制三點對焦會對到哪一點,就算有11點對焦我還是只會用單點對焦

觀景窗暗: 真的是不亮,以前那台Praktica SLR也不亮,所以習慣就好,根Konica RF的觀景窗比起來,真的是暗很多(這不是廢話嗎)

解析度低: 750萬畫素真的不高, 但是要那麼高幹嘛?

寬容度不高: 這也是真的,每一個新的感光元件一定會提高寬容度,但是無論如何一定無法與人眼伸縮瞳孔再到腦內後製相比,與其追求寬容度,提高自己測光與取景(甚至是後製)的技術才是重點

LCD不能轉: 用過Canon G2的翻轉LCD就會愛不釋手,這也是幻想過Lumix G1(等錄影吧)或是E3(太大),E30(太貴)的原因

太大太重: 與L1 Kit鏡的焦段,光圈與品質差不多的鏡頭(14-54,12-60),都不會輕到哪裡去, 總之沒有又小又好的鏡頭


看起來L1缺點好像都不是缺點了,反而別人無法取代的優點一堆...
這好像開到一台舒服的自排車,卻還是無法取代Peugeot 205不到1.4的手排車

對阿,把L1當作是以前的Peugeot 205或是現在的Peugeot 406 V6一樣,用到不能再用為止...
沒錯 L1, Peugeot 205 , Peugeot 406 V6 就是這麼的Classical,尤其是看到L1的造型與操作方式幾乎已經是後無來者了,就當作是永遠的經典吧!
2009-01-03 18:3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心得 阿Q
心得寫的不錯...我是下禮拜.準備接手生平第一台單眼..L1.....花了我26000.....本想入手較新的機子..不過現在新單眼好像沒什麼挑戰性..小弟是新手.可能要求沒那麼高..所以總覺的.每個人拿最近出的新單眼隨便拍都很鑽...所以想來挑戰看看..這2006的機子..在我手中會不會創造什麼奇跡....不過好像不太可能.....不過有一點滿怕的...P家應該不會出L2吧...因為有前車之鑑..5月份買LX2...結果七月份出了更強的LX3..讓我點後悔...不過LX2也有他的優點啦.....
很同意樓主對L1的心得,
L1是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
松下大概不會出L2了吧,
所以我又買了L10,
個人對L10的評價也很高喔,
L10的kit鏡除了光圈小一點外,
其實成像是讓人很滿意的,
其實還沒買L1的話,
L10也是很好的選擇喔,
對啊
L10真是令人心動的好機器 ...
又輕又小又可以翻LCD
不過對L1 Kit鏡沒支援臉部對焦等功能
有些可惜

L1 kit不能支援臉部對焦真是很大的遺憾,
不過個人覺的L10 kit鏡除了光圈小之外成像也是很優,
松下的徠卡鏡癌是要搭配松下的機子最好,
只是松下大概不會再出DSLR,
L10是值得再入手的,
L1 不是完美, 缺點當然有, 畫質像數不是最高, 可是她的設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一點已足夠...

至於 L10, 人面對焦真的這麼重要嗎?? 影了這麼多年人像和生活照都沒有人面對焦這東東...

L10 的 kit 鏡光圈較小不在話下, 還有外型只像其他 DSLR 的廉價 kit 鏡差不多, 跟 L1 kit 鏡很大分別. L1 kit 以外我主要相機是 K10D 加幾顆 P 鏡包括三公主. L1 主要旅行, 還有昨晚幫朋友影婚宴花絮, 一些不便換鏡和講求輕便如遠足的節目...

使用 L1 是樂趣, 是生活品味, 她是一部經典.

小弟是最近入手全新 L1 kit, 我不阿 Q, 買之前我已知她是什麼, 我用得很快樂, 用她時很自豪... 別人不認識不懂得欣賞她沒有問題, 正所謂: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最後, L1 的開發過程也很值得一看.
其實我用L1就也懶去想臉部對焦這件事情...
(不過LX3的臉部對焦真的好方便)
正確的說應該是 L10 LiveView 時 Contrast AF System,
好像有這東西才能有臉部對焦這種額外的功能

L10 LiveView 應該會比L1的LiveView對焦快很多,
但是L10 的 Contrast AF System, 居然沒有支援 L1 Kit鏡,
還有G1更離譜, 連L1 Kit鏡的自動對焦都沒了....
這也是我不爽花錢買L10,G1的原因,
順便幫我省個錢

L10的Kit鏡很多人說解像度高....
這很好比啊... 把L1 Kit 鏡縮光圈到L10 Kit一樣的大小就可以比了
不過一般比較MTF之類的好像都是選一般光圈與最大光圈
L1 Kit鏡能做這麼大 這麼重 不是沒道理的

再者... 4/3系統也只有三顆鏡頭有光圈環與對焦距離顯示
L1Kit鏡是其中之一 , L10 Kit鏡卻不是

truenobzr wrote:
L1 不是完美, 缺...(恕刪)


http://panasonic.net/avc/lumix/popup/behind_the_scenes_l1/index.html

隔了這麼久, 再看看L1的開發過程,
一個經典的相機,真的不是隨便弄得出來

看起來新的L1短時間是買不到了,
不是也代表有更多人擁有L1了嗎?

這部 "老" 機在 01 還有人討論, 另一篇蓋大樓還繼續上, 日本人掃清台灣的餘貨, 足以證明世上還有很多識貨之人.

還有, 我發現很多現有用家對她不太了解而對她又愛又恨...

而我, 只有愛沒有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